人類語言及其退化

我們無法解釋語言由來的原因,在於語言根本就是個神跡。

人類關於語言的來源不外乎兩種學說:一為神授說,如印度婆羅門教聖典《吠陀》記載,語言是天神賜予人類的一種特殊能力;中國苗族傳說是天神創造了人,並傳授了語言。

另一種乃人創說或勞動創造說,恩格斯認為“語言是從勞動中並和勞動一起產生的”。但他不知道,非洲部落的野蠻人從事著人類社會最簡單的勞動或幾乎不勞動,卻擁有人類最複雜的語言。

語言到底是神授還是人造?筆者將從大家最熟悉的漢語說起:

退化的漢語

聲調是漢語迥異於其他語種的一個標誌,但漢語的聲調一直在退化。

中國從北向南,漢語的發音越古老,也越複雜。目前被官方視為標準音的普通話脫胎於“東北─北京官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共4聲。

北京以南最具代表性的數南京話,這裏指的是民國時期的老南京話,今天在普通話的覆蓋攻擊下已基本消亡。南京話有5聲,除普通話的4聲外尚存“入聲”。

南 京以東即複雜多變的吳語區,吳語是現今最接近中古漢語的語言。隋唐有“平上去入”,各分陰陽,共8個聲調,蘇州話、南通話與老上海話遺留了7個聲調;常熟 話則完整地保留下隋唐的8聲調語音係統,還殘存了不少古語;蘇州吳江話則是全世界聲調最多的語言,多達12個單字調,可能保留下比隋唐更古老的語音係統。

今天的吳語類似隋唐的“雅音”,而閩語則為古吳語的分支,與北方漢語源流各異。閩語一般含6-8個聲調,以7聲調為多。中國最南麵的粵語發端於秦漢,定型於唐宋,是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及古越語的大雜燴。入聲分陰、陽、中3種,因此具9個聲調,比隋唐還多出1個。

從以上的流變可以看出,先秦時期的漢語可能多達12個聲調,經東漢的南匈奴內附及晉朝五胡亂華,到隋朝尚存8個聲調;此後胡漢融合,北方戰亂,至宋朝時大致留下5個聲調;再經蒙古人和滿人的統治,華北僅餘今日的四聲。

因此,漢語在不斷地退化,而且愈演愈烈。事實上,退化是語言流變的總趨勢,

漢語如此,那我們所學的外語呢?

簡化的西語

如果說漢語是一種聲調語言,那麽印歐諸語就是語法語言。

現存的古印歐語主要有4種:梵語、古波斯語、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無論哪一種都遠較現代語言複雜。

以 梵語為例:名詞有3種性(陽性、陰性與中性),3種數(單數、雙數與複數)及8個格(主格、賓格、工具格、與格、奪格、屬格、位格與呼格),因此每個名詞 有24種變化,動詞變位包括單數、雙數、複數,語尾分他位和自位兩種。另外,梵文還有一個獨特的連音變化規律,即某字母與某字母放在一起或符合一定的位置 關係,讀起來就要變音。

梵語的後裔──目前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印地語,語法已大大簡化,名詞格的形式基本消失,並且隻分陽性、陰性、單數和複數,已經沒有中性和雙數的變化。

與梵語相似,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相比於今天的希臘語和羅曼諸語也要複雜得多。

英語屬日耳曼語族下的西日耳曼語支,最早源於入侵(或移民)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和撒克遜等部落所操的日耳曼語,因此英語與德語同源異流。11世紀,說法語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此後300年間,法語成為英國的政府用語,大量法語詞匯“侵入”英語。

法語名詞分陽性和陰性,德語名詞分陰陽中3性,古英語與德語相類似,名詞也分陰陽中3性,數分單數、雙數,格分為主格、所有格、與格和賓格,一個名詞共有8種變化形式;形容詞的形態變化分為強、弱兩種,它的數和格也共有8種變化。

古英語像其他古印歐語一樣複雜,而現代英語則幾乎是印歐語係中語法最簡單的語言。

從上述漢語和西語的諸多例子能夠看出,所有語種都在退化或簡化之中,那麽最初那些複雜到令今人聞而生畏的上古諸語究竟從何而來?

牙牙學語

每種語言都有一些特殊的發音,人的口咽發育和說話相關,隻有在青春期前接觸一門外語,才有可能把音發準。青春期後,口舌咽喉已經定型,學得再好也會有口音。

由此可以推想,如果語言是人創造的,隻能由某個“超級嬰兒”締造,因為成年人連學都學不像,又如何能從無到有地變出語言?而越古老的語言越複雜,創造的難度越大,已遠遠超出人類的能力。

至 今,我們隻能發明文字,卻無法成功地創造語言。雖然語言學家在曆史上編撰過數百種共同語方案,但存活至今的隻有“世界語”一種,但它也是建立在印歐語係的 基礎上,並非憑空生造。可以說,要重起爐灶搞出一門從發音到語法都全新的語種,根本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

成人沒有能力發明語言,嬰兒隻會模仿,不可能憑空冒出成體係的語言,而且錯過3歲的學習期,即使學也隻能含含糊糊地說話,那麽,最初的語言從何而來?

上帝說話

語言的誕生在學術界是個高度敏感的話題。1866年,巴黎語言學會明令禁止討論該命題,這一禁令影響至今。當然,由於此命題關乎人類本體,故依然讓某些學者樂此不疲。

目 前,影響力較大的學說主要分兩種:“連續性假說”認為,語言如此複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由原始人類的原始語音係統,經漫長的曆史時期演變而來;與之相 反,“非連續性假說”認為,語言如此複雜,不可能存在於除人類以外的其他物種,一定是在從原始人向早期人類轉化過程中突然出現的。

很顯然,語言的誕生遠超人類的智慧範疇。我們無法解釋語言由來的原因,在於語言根本就是個神跡。

在人擁有最初的記憶之前,就可以開口說話,跟父母和小朋友交流;沒人教導該如何組詞造句,可突然之間,孩子就學會了。大多數人學一輩子外語,也抵不上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兒,會說話難道不是一場神跡嗎?

翻開《創世紀》第一章,幾乎每一段的開頭都是——“上帝說”。很顯然,宇宙誕生之前,上帝已經在說話,語言是上帝傳授給亞當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麽越古老的語言越複雜,因為越古老的語言越接近上帝,而上帝的智慧遠非我們所能想象。

巴別塔之謎

人類遺傳學已經揭示,地球上所有男性的Y染色體均來自同一位男性祖先,他被命名為“Y染色體亞當”,而地球上所有人的線粒體DNA均來自同一位女性祖先,她被命名為“線粒體夏娃”。

按照人類遺傳學的推論,地球上60億人口擁有共同祖先,數萬年前才分開,那麽理應說相似或至少有關聯的語言。可事實上,目前各語種之間的相似僅限於語係內,而不同語係間的語言相距甚遠。

同 一語係內的不同語種,哪怕地理上間隔很遠,也能攀上親戚。比如源於台灣的南島語係,橫跨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東達與南美洲一海之隔的複活節島,西至非洲的 馬達加斯加島,包括1200多種語言。不過,語種再多,從核心詞匯到語法,彼此之間都具相似性。那麽,南島語係的前身是什麽?至今仍眾說紛紜。

語言劃分到語係為止,再往上無據可考。各大語係之間同源性極低,除“爸爸”、“媽媽”等極少數跨越語係的詞匯外,連“太陽”、“人”、“樹”這樣的基本詞匯都不同,更不要談千變萬化的語法。

是什麽原因造成語係間如此大的差異?答案同樣在聖經裏。

《創世紀》第11章的巴別塔故事,很多人都認為它隻是寓言,但它卻遠比寓言更真實。語言是上帝創造的,沒有上帝變亂口音,地球上根本不會有語係的概念,所有語言都應該存在或近或遠的親緣關係,就像我們的DNA一樣。

始祖的語言

巴別塔之前,人類說的是何種語音?有人猜測是希伯來語,因為《舊約》用希伯來語寫成;有人推測是漢語,因為《創世紀》的故事隱藏在一個個漢字尤其甲骨文的背後。

其實,無論漢語還是包含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的閃含語係,都是平行的大語係,應該出現於變亂口音之後,始祖們理應使用包羅萬象甚至更複雜的語音係統。

這裏有必要介紹一下非洲南部的桑人(又稱布須曼人)。這個瀕臨絕跡的民族擁有人類最古老的基因,被遺傳學家視為亞當的直係後裔。

與 基因相對應,他們擁有人類最原始也最複雜的語言。桑人能發出141種語音,而世界上多數語種包括英語僅有20-40種語音。這個處於部落狀態,連文字都沒 有的原始民族,擁有複雜性遠超“發達民族”的語音係統,不知道那些認定“勞動創造人,語言從勞動中產生”的唯物論者對此做何解釋?

始 祖們說什麽語言?或者,上帝最初傳授給人類的是何種語言?這樣的問題估計隻有等我們進天國後才能知曉答案。不過,如果你心急的話,或許可以去非洲南部走一 趟,看看基因上離始祖最近的桑人,再聆聽他們不可思議如滴水般的語音,你會如《羅馬書》(11:33)所言,由衷地讚美說:“深哉!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 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