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看看度娘怎麽說

來源: 一棵大樹 2013-07-30 20:39:2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97 bytes)
不少人認為,“無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訛變而成。度,度量。仁赫《俗語典故精選》認為“無度不丈夫”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來恰成“度量”一詞,與另一俗語所說的“宰相肚裏可撐船”的意義是一樣的。由於長期流傳,此語被誤解,將“度”訛為“毒”。也可能是借用“無度不丈夫”的現成俗語而變義成為“無毒不丈夫”,形成與原來意義相反而語音形式相同的俗語。

其實,“無毒不丈夫”是俗語“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簡略形式。毒,狠毒;丈夫,即大丈夫。元.馬致遠《漢宮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無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或單用,如劉致《上高監司 堯民歌》:“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說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或與“恨小非君子”連用,如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王樞密上雲:‘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恨,通狠。上下兩句寬對,“恨”對“毒”為同義相對,即“恨毒”(狠毒)。整個俗語的意思是,作為君子或大丈夫,該狠的就要狠,該毒時就要毒。儒家認為,謙謙君子應該“溫良恭儉讓”,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產生這樣的反叛儒家道德準則的俗語是需要有一定的社會思想文化基礎的,而元代平民社會中便具有這種基礎,因此“無毒不丈夫”這個俗語能夠得以生存並被廣泛使用。後來人們用正統的儒家道德觀念去改造這個俗語,結果是“毒”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被曲解為“度”,為了與“度”對偶,“恨”被換作“量”,“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但是由於“無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強,影響太深,實際用例中“度”始終沒有將“毒”替換下來,結果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應該有肚量,有誌氣有作為的人該狠毒時就要狠毒。

所有跟帖: 

度娘說了,元代開始廣泛用的,蠻子害人。 -xiaohu- 給 xiaoh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13 postreply 20:41: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