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崛起壓製東南亞騰飛

來源: 黑色的公爵 2012-03-31 02:25: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601 bytes)
 

西方像著了魔似的追問中國經濟的崛起將對它造成怎樣的影響。另一個問題雖然較少被問及,但同樣重要,那就是中國的高增長對於亞洲其他國家將意味著什麽。

經過過去10年,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變化。90年代晚期亞洲剛剛擺脫金融危機之際,普遍看法是把中國當成威脅。韓國和泰國等亞洲增長引擎的經濟 遭受重挫,無法與毫發無損的中國抗衡。但隨著這些國家恢複過來,整個地區逐漸認識到,大家都可受益於中國對專用零部件和初級產品的需求。

今天的中國對於很多鄰國來說仍然是機遇,然而它又一次對其他國家構成了挑戰。地區生產形態的升級對投資比重和工資趨勢的影響,肯定是給北亞發達經濟體帶來了好處。但這一切卻損害了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並挫傷了它們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理想。

雙邊貿易數字反映了這種新興的差異。中國大陸幫助日本、台灣地區和韓國在2010年實現年度貿易順差2,100億美元,遠高於2000年的 300億美元。這些經濟體向中國大陸出口技術密集型零部件,中國大陸擁有將這些零部件組裝為成品所需要的規模,這些成品最終賣給西方。通過這樣做,這三個 北亞經濟體避開了以美國為首指責別國對西方維持巨額貿易順差的批評,而在現實中,它們卻為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雙邊貿易順差貢獻了巨大份額。

東南亞的情況更加複雜,因為它的自然資源和勞動技能與中國相仿,而不是像北亞那樣對中國構成補充。具體而言,就是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有廉價勞動力 卻沒有先進技術。該地區在90年代晚期對中國保持貿易逆差,數年之後變為順差,現在再次走軟。這意味著北京對東南亞的增長貢獻減少,同時更直接地,中國的 工業化使馬尼拉或吉隆坡緩和貧富分化、提高生產率的努力變得更加複雜。

東南亞經濟體麵臨的困難之一在於怎樣提高它們的投資比重。目前投資占GDP的比重在25%上下浮動,從來沒有達到1997-1998年危機之前 占GDP 35%到40%的高水平。這意味著該地區出口大大降低、國內消費大大增加。中國的因素無法忽視:隨著投資占GDP比重上升到45%,它匯聚了世界上的多數 儲蓄,掌握了更多的出口市場份額。

但對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家來說,一個充滿政治意味的問題是中國的發展如何影響了工資水平。北京無與倫比的高投資率使中國的 科技能力得到升級,其基礎設施得以加強,勞動者的工作技能也得到提高,所有這些都確保中國工業的勞動生產率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實現了每年 10-15%的增速。與此同時,中國的實際工資水平也大幅上升,但由於在高投資率推動下中國勞動生產率的躍升速度更快,中國還是成為了全球青睞的世界工 廠。中國的實際工資水平在繼續迅速提高,但由於勞動生產率的增速近來已經放緩,中國的單位勞動成本開始上升。目前這隻影響到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

與中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實際工資增速是與GDP增速相一致的,但自 那以後這些國家實際工資的增速就開始大幅下降,過去10年的大多數時間裏,這些國家的實際工資水平要麽出現下降,要麽停滯不前。中國不斷下降的單位勞動成 本給這些沒有投入足夠資金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國家造成了壓力,迫使其限製工資水平的提高。這些國家要想維持住競爭力,限製工資增長是唯一的辦法。

東南亞各經濟體的大多數觀察人士起初認為,這些國家在經濟上遭遇困境各有其自己的原因,但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這些國家在全球生產鏈上與中國的相對位置。

跨國公司目前在決定將生產業務設置在哪裏時,會綜合考慮勞動者的相對生產率及其工資成本,還會考慮物流條件的優劣。而在這些方麵中國全都占優。

過去兩年裏,中國的生產商(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富士康)紛紛提高了工資,但這並未降低中國總的競爭力。上述這些考慮因素在決定將生產業務設置在 中國哪個地區時也同樣適用,一些企業正在將生產業務向中國內地遷移,那裏的勞動力成本低於沿海地區。中國內陸地區經過擴展的運輸網使企業將生產業務內遷成 為可能。

事實上,中國有可能從東南亞地區吸引走更多生產業務,這要歸因於能源價格的不斷飆升以及供應鏈分散化所造成的經營複雜性。中國已經有了可以自誇 的研發設施,並且由於華為等科技公司的全球擴張,它還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據有一席之地。這彰顯了中國經濟的網絡效應,並鼓勵企業將其全部生產業務集中到中 國。中國過去是一個其他國家可以向其出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國家,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在中國被加工成製成品,然後再被重新出口。而在過去10年中,與加工貿 易有關的進口占中國總進口額的比重已經40%下降到30% ,與加工貿易有關的出口占中國總出口額的比重則從55%下降到40%。

所有這些使亞洲的經濟發展形勢呈現出喜憂參半的景象。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都需要進行創新並不斷提高國民的收入水平。雖然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可能是 以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困境為代價的,但東南亞國家可以向中國學習,提高自身的投資率並學會發揮出自身的競爭優勢。最終的結果將會如何雖然現在還不清楚,但最 有可能的情形是,隨著中國和東南亞經濟的不斷增長,這兩個地區最終將會從北亞、甚至西方國家手中奪取市場。

所有跟帖: 

這世界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係,研究力量的沒有幾個國家。創新應該轉行做廉價IT服務,雖然重複, -路壬- 給 路壬 發送悄悄話 (29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05:09:25

放TM的臭狗屁 -cavebear- 給 cavebear 發送悄悄話 cavebear 的博客首頁 (121 bytes) () 03/31/2012 postreply 11:38: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