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槽值小妹
“一切流行終將過去”的定律,終於被打破了。
看看這幾年換季時節人們的穿搭,好像進入了什麽時尚真空地帶——
衣櫃裏,防曬服可以從五一穿到十一,衝鋒衣從十一穿到五一。
鞋櫃更是寡淡,洞洞鞋五一上崗,十一退役,餘下的日子由勃肯鞋出征。

(圖/小紅書@楊得意)
打工人的鞋櫃,隻剩這三駕馬車:洞洞鞋遛狗,UGG保暖,勃肯鞋上班。
眼下又到了“洞洞鞋下崗,勃肯鞋上崗”季節性崗位調動季節。
愛上勃肯鞋的人振臂高呼:舒適主義永不言敗。
不懂勃肯鞋的人,則問出了那個每年都在問的難題:
“不是故意惡評,但是這醜玩意兒到底誰在愛穿啊?!”
“勃肯鞋上崗,年度鞋履交接儀式完成”
什麽是勃肯鞋?
這個略顯拗口的名字,來源和並列“醜鞋三傑”的UGG、Crocs屬於同一邏輯:
由於這類鞋實在太過特別,在生產之前市場上甚至沒有先例,因此也不用單獨起名字。
就以公司名字BIRKENSTOCK直接命名,音譯過來就是“勃肯鞋”。
但就算沒聽過這個名字,你也一定見過它的樣子:

(圖/BIRKENSTOCK品牌官網)
軟木底+皮製鞋麵結構,讓它的特點一目了然:版型簡潔、易穿脫。
還有,醜。
無法欣賞到它的人這樣評價:
“造型是老款醜拖鞋,上腳風格幻視流浪漢,沾濕淋水後更是隻有丐幫弟子才能駕馭。”
不過醜不醜這事,似乎從來都不在勃肯公司的考慮之內。因為從一開始,他們致力於解決的隻是“足部健康問題”。

(圖/BIRKENSTOCK品牌官網)
公司從人體工學鞋墊做到勃肯鞋,理念甚至都是“人類天生應該赤腳行走在自然、柔軟的地麵上”
——哪有鞋?沒有鞋!

從勃肯公司含有醫療和腳元素的logo,就不難窺見公司的初心。(圖/BIRKENSTOCK品牌官網)
不在乎外觀是它的個性,專注功能是它的座右銘。
“眾人皆求美麗,隻有勃肯公司一門心思隻想著‘為腳做一雙床’。”

(圖/BIRKENSTOCK品牌官網)
它也的確做到了。
有人穿過勃肯鞋後,感覺內心最堅固的堡壘瞬間瓦解:腳底板每個觸點和每條曲線,都找到了歸宿。
一開始,勃肯鞋隻是小範圍流行,被牙醫、護士、教師等需要長時間站立走動的從業者青睞。

(圖/TIKTOK截圖)
時間久了,越來越人開始被這雙造型古怪、卻穿了就脫不下來的鞋子吸引了注意力。
怎麽它好像還可以被開發出時尚屬性?
“以絨麵或牛皮等優質材料做成的鞋麵,配上寬鬆闊腿褲和基礎款T恤,就是經典的CleanFit穿搭。”

(圖/instagram截圖)
“既能拿捏極簡粗糲的德式鬆弛感,又能踩中流行的老錢靜奢風。”
別看勃肯鞋單出的氣質樸實,留給它的發揮空間卻很廣闊,想讓它搭什麽風格,就是什麽風格。
“即使鞋底穿到包漿,也不會被旁人側目,甚至還會收獲一絲對於長期主義者的敬佩目光。”

(圖/小紅書@吉爾)
一個人穿可能是眼光不行,一群人穿那就是製造流行。
以前看到勃肯鞋的第一反應“不會凍腳後跟嗎”,現在穿勃肯鞋感覺大腦褶皺已被撫平。
人人穿得臃腫的冬天,腳踏一雙沒後跟、但有毛絨內襯的勃肯鞋,豈不是拿捏了反季節穿搭精髓?
“它的醜,反而能襯出一種隨意、自在、懂生活又別具一格的鬆弛感。”

(圖/instagram截圖)
還有最讓廣大打工人心動的,是它具有一種暗戳戳的“反叛”特質。
在許多公司、單位,洞洞鞋雖然舒適,但長期被卡在“拖鞋”身份中,被明令禁止穿著。
勃肯鞋卻半拖+全包款式齊全,搭配長褲後隱形合規,成功變成規則之外的“在逃班鞋”。

(圖/小紅書截圖)
互聯網人穿著它通勤,金融人穿著它創業,國企人穿著它平靜走進每個辦公室,而不被察覺。
即便被發現,同事張口的第一句話,可能也是要鏈接。
一傳十,十傳百,勃肯鞋像病毒一樣毫不費力地在職場開始蔓延。
“人一穿過勃肯鞋就完蛋了,精神將開始和腳趾一樣開始放飛自我。”
賽級打工人都懂,勃肯鞋早已不僅僅是一雙鞋,而是已經變成一種生活的哲學。
在身心被禁錮的工位之下,起碼穿著勃肯鞋的雙腳是一片可以自由呼吸的飛地。
至於那些沒有穿的,也並不想接受——而是他們還缺少一個上腳的機會。
“到底誰在吹勃肯鞋啊?哦,是我”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勃肯。”
勃肯鞋的堅挺生命力,在回顧這個品牌的來時路時便能窺見一二。
在勃肯鞋剛被發明出的上世紀六十年代,零售商一度因為它太過於醜陋,而不願意進貨。
隻有個別小眾健康商店,願意把勃肯鞋和高價維生素、幹扁豆等健康食物擺在一起出售。
好在醜和個性、有態度的區別,往往隻在一線之間。
不論愛不愛勃肯鞋,你其實比想象的更早認識它。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香港娛樂圈的繁榮帶動了時尚潮流興起。
舒適百搭又有些複古的勃肯鞋,也因此得以在各大影視劇中頻繁露臉。

千禧年前後的港劇中,勃肯鞋就已經頻繁出現。(圖/港劇截圖)
不過,進軍娛樂圈,在影視劇中刷足存在感,並不能改變人們嫌它“醜”的現實。
2012年,紐約時尚雜誌《THE CUT》評選出“史上最醜的五十雙鞋”,勃肯鞋赫然在列。
標誌性的雙帶設計,笨重的搭扣……勃肯鞋還是被打入奇怪的小眾審美範疇,幾乎淪為時尚圈笑談。

(圖/BIRKENSTOCK品牌官網)
隻有勃肯公司對此不以為然,甚至下場玩梗發起了一場“Ugly for a Reason”活動——
不但對自家鞋的醜陋毫不掩飾,還再次強調了足部健康的重要性。
別人隻關心你穿得漂不漂亮,我們卻關心你的腳一路走來是否健康。
鞋子又老又醜不要緊,重要的是這種坦然反而讓人安心,很快帶來了一波消費熱潮。

(圖/BIRKENSTOCK品牌官網)
關於勃肯鞋的命運轉折點,那部火遍全球的電影《芭比》也不能不提。
劇情中,勃肯鞋是芭比做出人生抉擇的重要道具。
選擇了粉紅色高跟鞋,意味著選擇繼續生活在塑料包裹的無知中。
而選擇一雙棕色經典款勃肯鞋,則代表著充滿無限冒險可能的現實世界。

(圖/《芭比》)
電影上映後,勃肯鞋在時尚引擎Lyst上搜索量暴增110%,市場需求暴漲340%。
在全球打開知名度後,銷量更是一騎絕塵。
據9月底勃肯公司披露的第四季度業績,預計營收至少5.2 億歐元,同比增長18%。
全年營收就更厲害了,預計超過20.9億歐元。
如此亮眼的成績,令消費者咋舌,讓同行望塵莫及。
原本在“三醜”中營收規模最大的Crocs,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下降0.1%,營業利潤下降1.5%。
在春夏一腳蹬領域,勃肯鞋開始追趕超車。
“洞門一朝變勃門,不理解勃肯鞋的人想想是不是該反思下了?”
也有不少人分析,一雙醜鞋能發展到今天並做大做強的原因。
雖同為醜鞋,勃肯鞋天然更容易和使用者建立情感鏈接。
Crocs的Croslite材料以結實著稱,在抗撕裂、耐磨損和防水性上表現優秀,卻天然抑製複購。
而勃肯鞋的天然軟木鞋墊,雖然是與乳膠混合壓製,增強了韌性和耐折度。
雖長期穿著後易失去彈性,不過人們為了延續其壽命往往會采用換底等手段,反而帶來新鮮感。

(圖/小紅書@TebieWwww)
在價格層麵,勃肯鞋價格則在800~1500元區間,比奢侈品鞋便宜,比涼鞋顯檔次,比拖鞋有格調。
因為“小眾”的屬性,它還有著隱含的深意,“你已不再為潮流左右,擁有自己的穿衣風格和態度”。

(圖/小紅書@一吃就胖的肚肚)
至此那雙見證來時路的勃肯鞋,怎麽不算已經成為一枚勳章,焊在信奉長期主義的人的腳上。
但凡在穿衣這事上摸爬滾打過的人都知道,鞋服搭配的奧義早超越功能層麵,成為身心需求的顯化。
如果衝鋒衣是打工人行走於都市的“安全盔甲”,勃肯鞋就是腳下安穩的堡壘,讓人卸掉不安,鬆弛到底。
風靡全網的醜鞋,請別迷信它?
可話說回來,有多少人愛勃肯鞋,就有多少人討厭勃肯鞋,圍繞勃肯鞋的話題從未斷過。
有人在嚐試後不解:“到底誰在吹勃肯鞋好穿?”
有人則一直在嘲諷:“人生課題+1,你要學會原諒每一個穿勃肯鞋走路很慢的人。”

(圖/《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隨著“勃肯鞋”逐漸從一個鞋履品牌,變成一種鞋類的代稱,越來越多鞋履品牌也盯上這塊蛋糕。
這意味著品類的價格將被打下來,也意味著勃肯鞋的缺點也被一並傳承,或放大、新增。
比如它可能“硬到每走一步都覺得腦子在震動,多走幾步就要腦震蕩了”。

(圖/小紅書截圖)
比如它不好打理,翻毛皮的鞋麵沾了浮灰、水漬不僅印跡難除,處理不當鞋麵還會變硬。
即便網傳小竅門試了個遍,可能還是會髒到覆水難收,“望周知,勃肯鞋最好的清理方式,是不洗”。
再比如,它還可能會穿之有味,棄之可惜,社交平台上不乏網友給出提示:
“不建議腳出汗的人穿,容易捂腳還給襪子染色,當然不是說不出汗就不會有這些問題的意思。”

(圖/小紅書截圖)
“穿勃肯鞋到底要不要穿襪子”,如今在互聯網上的爭議程度,直逼這世上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圖/小紅書@扶老奶奶闖紅燈)
不過沒關係,至少在真正的勃肯鞋愛好者眼裏,這些都無關緊要。
因為從入手那刻起,他們就仿佛自動接受了什麽勃肯鞋係統自帶的“服從性測試”。
從一開始,勃肯鞋卻就憑借軟木乳膠鞋床需要60小時“磨合”的特性,給選擇它的人打好了提前量。

在官方《Birkenstock新手指南》首穿須知中,人們不僅接受著“第一次穿著前將鞋床扭一扭”的知識,也接受著延遲滿足。(圖/小紅書截圖)
別的鞋是從入手到丟棄,勃肯鞋是從馴服到飼養。
“愛勃肯鞋的人不語,隻一味穿它出行——以時刻保持掌中寶緊張、腳趾抓地的狀態。”

(圖/小紅書截圖)
要不怎麽說,遇到愛穿勃肯鞋的人就珍惜吧,至少他們在忍耐力和毅力這塊沒的說。
人一旦選了勃肯鞋,就仿佛簽訂了命運契約。
硬到磨掌中寶,那就穿到軟;不想露腳後跟,就選全包款;一天穿不好,那就十天、二十天。
直到出差日能穿它一口氣扛下乘機、暴走等場景,臀腿日可將它當成給足弓支撐的硬拉鞋“貴替”。
或者,直到它能隨你去闖那個充滿無限可能和冒險的世界。
“你願意馴服一雙勃肯鞋嗎?愛它、忠誠於它,無論染色、磨腳或被嘲笑,直至死亡?我願意!”
所以,如果再看到麵無表情脫下洞洞鞋、穿上勃肯鞋的人,不必再好奇“這玩意有啥好穿的?”
因為即使問了,可能也隻是得到一句:“如果你開始穿勃肯鞋,那麽你將一直穿勃肯鞋。”
這條看似廢話,實則真理的勃肯鞋定律,在可預見的未來,或將一直延續下去。
而終有一天,人們會意識到,這是勃肯鞋愛好者留給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至少勃肯鞋愛好者們會一直這樣認為和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