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學的時候,給自己的書齋取名為三寶齋,那是因為三個承載著家族曆史的老物件。後來我就上大學,工作,成家,出國,這些老物件也隨著我的書齋一起搬到了國外:
一,
十九世紀末,在中國南方,有十幾個秘密的反清組織。成立於香港的中和堂就是其中之一。後來中和堂與興中會合並,組成了中國同盟會。在中和堂短暫的曆史中,曾經使用過一枚印章,這枚印章現在就靜靜的躺在我的書房。
按理說,我的祖上是萬萬不可能加入反清組織的,所以最大的可能是,某位先人曾經參與過前朝對革命黨的"統戰"工作,才得以將這件文物收繳。
現在中和堂成了我的藏書印,為我的書田添加一抹亮色,也算是鑄劍為犁吧。
二,
這是一本刊行於宣統二年的 毛詩品物圖考,算來有一百一十多年了。書的品相其實並不是最佳,表皮已經破損。好在書頁完好無缺。從時間上推斷,應該是我祖父的啟蒙讀物了。就像我們年輕時讀的上下五千年和十萬個為什麽,祖父的時代,這本毛品 就算是圖文並茂,幫助人認識世界的暢銷書了。
三,
說到家族,我的先人本是努爾哈赤的堂弟,曾經有救駕之功。就在清軍準備好叩關問鼎之際,祖先卻沒有選擇從龍入關,而是自願去看守祖陵。這一守便是三百年,在福陵守陵大臣,藍翎掌關防的位子上坐了十二代人。直到我的四世先祖世恩公時,江山鼎格,滄海劇變。沒了俸祿,沒了爵位,世恩帶領家族,在祖先的陵墓前繼續守了二十年。1931年,日寇入侵東北。當時關東軍希望世恩能夠出任偽滿洲國的奉天市長,世恩公仰藥自盡。為了逃避日本人的迫害,世恩的長子,也就是我的曾祖父舉家遷入北平。1933年,宋哲元將軍組織長城抗戰,曾祖便是他的部下。後來宋將軍主政華北,曾經親自編纂出版過一本四書新編,以推教化。我的曾祖便有幸獲贈一冊,扉頁上還有宋哲元的私印。該書裝幀精美,隻有手掌大小,便於攜帶和閱讀。
可惜的是,各位看到的照片僅僅來自於網絡。我收藏的那本品相絕佳,現藏在某保險櫃中。第二張照片則是我上大學時期以宋體手抄的四書版本。
沉重的家族收藏講完了,各位若有興趣,我便接著貼我的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