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
文/幸福生
“過”,繁體作“過”,形聲字。走之旁做形旁,“咼”作聲符。“過”的本義和行走有關,即走過,經過。因草書楷化以“寸”代替了“咼”,有了簡化字“過”。“過”字也從形聲字,變成了會意字,走出一“寸”就“過”了。
和上、下、前、後這些與空間有關的詞語類似,“過”也引申到時間的經過、度過,如:過年,過節。
“過”的使用範圍很廣。如,過數,過賬,過戶,過會,過目不忘,得過且過,都是一個過程以及相應的處理。
“過”還是一個限度,過了限度,就叫過度,過分,過了頭。謙虛過度叫“過謙”,表揚過分叫“過獎”。過猶不及,過分就不好了,從而引申出過失和過錯。如,悔過自新,將功不過。
“往”始見於甲骨文,上部為“止”,即趾,表示腳的行走動作,下部為“王”。諸侯或外族從四麵八方,去往天朝,朝見天子。“四夷來王”,便是“往”最初的意思。
金文的“往”字在甲骨文基礎上,增加了“彳”旁,強調了行走,右邊的上“止”下“王”基本沒變。後來,右上的“止”逐漸簡化,隸書中變成了一點,成為今天的“往”字。
“往”即去往,同“來”相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往”和“過”類似,也從空間引申到時間。如,往事如煙,既往不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往”還是一個趨向的介詞。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另外,“往往”,是一個頻度副詞,表示經常、時常。
“過”是一霎那的事情,如擦肩而過;“過”或許持續一段時間,如過年,過節,過生日;“過”也會是漫長的歲月,那就是“過日子”。
“往”往往隻是趨向,向往或目標,或許無法到達,而到了就失去了方向,成為了往事,也就是過往。過往的人,過往的事,一一寫入過往的記憶。
“過”得無論怎樣,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有愜意,也有不堪,更有依依不舍。飛逝的時光留下永恒的過往。美好的,遺憾的,過去了就過去了。
驀然回首,我們都是再也回不去的過來人。我們的向往,我們的奮鬥,我們的豆蔻年華和蹉跎歲月,終究會成為過往。
朋友,你過得好嗎?在往哪裏去?還在為過往,沾沾自喜,或耿耿於懷嗎?
彈指一揮,此刻成為了過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