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花糕, 過大年
我的故鄉過年時是一定要吃花糕的。每年臘八一過,即進入年下,也就是過年的程序就算正式啟動。吃過了臘八粥和臘八豆腐,接下來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蒸花糕。而蒸花糕的工作必須在立春前完成。蒸花糕是一件大工程,頭緒繁雜、做工精細。紅棗要在前一天洗幹淨、泡好,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白麵也要在前一天的的晚上和好,用毯子把麵盆嚴嚴實實地蓋起來,而且要軟硬麵團分開來發。還有各種綠豆、黑豆、紅豆都要預先泡上。再就是各種工具如剪子、梳子等等,因為這些東西每年隻用一次,所以要預先拿出來,用滾燙的開水洗過、泡過。
因為當年媽媽做花糕的技術不過關,所以每年蒸花糕時總要請大姨和大舅媽來幫忙。第二天一早,媽媽會把發好的麵團揉了一遍又一遍,並在麵裏不時的加進去一些油。到了大上午,大姨和大舅媽先後來到。就開始正式進入做花糕的步驟。
幾個巨大的平日裏不常用的案板排排放好,大姨會把已經發的飽滿圓潤的麵團,先用擀麵杖擀成薄薄的圓圓的一片,然後在上麵鋪滿一層紅棗,紅棗上再鋪一層麵團,一層又一層堆疊起來的麵和紅棗,預示著來年的運氣節節高,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就在大姨一層一層疊放著麵團和紅棗時,作為糕點大師傅的大舅媽會在另一個案板上用一雙手捏造出各式各樣的造型來,盛開的蓮花、機靈的小兔子、小巧的花籃、蜿蜒的小龍。那些小動物的眼睛用黑豆、綠豆、紅豆等點綴裝飾起來,再用一把幹淨的梳子壓出美麗清晰的紋路。用一把剪刀剪出開放的花瓣,最後再把這些各式造型的花瓣和動物們擺放在層層疊疊的花糕的最上麵一層。再然後一個體型巨大、造型美麗的花糕就做好了。
接下來的一步非常關鍵,就是把做好的花糕放進籠屜。而這一步是所有程序裏最難操作的。不能擠壓、也不能變形。不然蒸出來的花糕不僅會花容失色、慘不忍睹;而且那也是過年的大忌,是不吉利的坍塌。於是大姨、大舅媽、和媽媽三個女人猶如男人們蓋房子打地基時喊著一、二、三,合力講這個大花糕放進籠屜裏。我們長大一些後,就是幾個孩子拚力拉著風箱,直至把這個花糕蒸熟為止。
把蒸熟後的花糕從籠屜裏取出來也是一個技術活。媽媽和大姨、大舅媽依舊喊著哨子合力把花糕搬出來。然後等著它慢慢地冷卻,慢慢地變成一件藝術品。沒有任何變形和擠壓,花朵完美嬌俏,小動物活靈活現,猶如一件完美藝術品一樣,等待著年的到來。
花糕放涼後,猶如蛋糕一樣切成一塊一塊的吃。可以熱著吃,也可以涼著吃。甜甜酸酸的棗味混合著麥子的清香,堪稱人間美味,更似藝術精品。
歲月如流,如今會做花糕的大姨和大舅媽早已歸於塵土。而當初隻能做幫工的媽媽卻成了家族裏做花糕的高手。
多年飄泊後,在異鄉的春節,雖然已經不能完全按照故鄉習俗在立春前一定要做好花糕。但是總是在年前,我也會像模像樣地做一個花糕。雖然不如上一輩做的漂亮精巧,但是在我的心裏,卻也有一種無比莊嚴的儀式感,仿佛隻要吃了花糕,才能算是過年。
吃花糕,過大年的習俗,就這麽一又一代地承襲了下來。
上一個老媽做過的花糕, 比記憶裏的薄了很多, 簡單許多,很多的花型,媽媽也做不出來。也小了很多, 估計現在的鍋小了許多的緣故吧。
祝福星壇的星星們,新春快樂,龍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