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千年前的排水係統

來源: momo_sharon 2023-08-07 16:27: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1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momo_sharon ] 在 2023-08-07 16:50:2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厲害國雖然近年來實行“半鎖國”政策,與世界脫鉤的速度越來越快,卻依然以各種聳人聽聞的事件霸榜世界媒體。

秦剛事件才告一小段落,傅曉田女士依然沒有任何聲息,又來了一場“震撼”人類的大事件。

北京大水,衝擊著全球人對這個獨裁國家的看法,更加體會到了他們嘴裏所說的“人民至上”究竟是個什麽意思。

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學,就幾乎沒用過雨傘,因為極少下雨,偶爾下下,也都是零星小雨,很快就停。北京處於大陸性氣候地域,自然降水本來就少,生活用水大部分取自地下水。因為水位下沉,地麵下陷,才不得不提出“南水北調”,來補給日漸局促的水資源危機。

但是最近幾年,或許是因為全球氣候異常化,抑或是造孽太多,老天都看不過去,大雨開始頻頻造訪北京。記得十年前(?)一場大雨,有一座天橋都被淹了,也吞沒了好幾輛轎車,造成人員傷亡。

一場雨(還不算很嚴重),就使得堂堂世界第二大經濟牆國的首都變得如此狼狽,。如果下得更猛烈些,又會如何?於是各種“磚家”開始出謀獻策,提出了所謂的“海綿”式地下排水係統。

我沒有仔細相關的文章,從網絡上大概了解了一些,就是增加地表水的滲透率,以免造成地麵上積水越漲越多,造成排泄困難。具體做法是盡量減少水泥地以及柏油路,這些都幾乎沒有任何滲水功能,多增加沙石地表、多植草或植樹。比如停車場修成用方磚按照一定距離放置,中間留下空隙露出泥麵,長草長花都行。下雨時雨水就會順著這些縫隙滲入地下。

這些方案看似很不錯,確實大大減少了地麵積水。於是,一場規模浩大、耗資千億元的建造世界一流排水係統的運動在多個城市轟轟烈烈展開了,北京、鄭州等都是“受益者”。

中國政府一貫習慣於“表麵”工作,這種所謂的海綿式排水,地區表麵幹淨了,上級領導也看得到,自然會給予褒獎。但是地下如何我可就不管了,反正誰也看不見,領導們也不會弓著高貴的身軀跑到髒兮兮的下水道去視察。於是乎,地下如何蓄水、又如何有效往外排,幾乎無人認真去計算、建造。

北方少雨,一般的中小雨都完全可以吸收,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遇到大雨,它的不科學性以及脆弱性凸現無遺。前年的鄭州大水,今年的北京大水(門頭溝、房山),簡直就是人間地獄,現實版“羅刹海市”!千億元就這樣打了水漂!把黨國的底褲扒了個底朝天!

看視頻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偉大的帝都,整個門頭溝成了汪洋大海,滾滾黃河!到底有多少人喪生在這場災難裏,估計又是一個永遠的謎,還有無法估算的經濟損失。花千億元建造的工程,是老百姓出的血汗錢,而受罪的又永遠還是老百姓。

更令人發指的是為了保住麵子工程雄安,竟然對著涿州泄洪,涿州,成了這場大雨的最大犧牲品。看著視頻,是滿滿的心痛,更是滿滿的憤怒!沒有預警、阻止救援、無人過問,多少人就這樣失去了家園、失去了生命!這筆血債,如何清算?

人命,在天朝一文不值!

每次看到各地大水,我都會想起我家鄉那個著名的古代排水係統--福壽溝。

贛南,四季多雨,夏天一樣受暴雨侵襲,但贛州都不發大水,就是因為福壽溝的庇護。
這個排水係統,修建於千年前的宋朝。

主持修建福壽溝的人叫做劉彝。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他有一句千古名言您肯定知道,那就是“行千裏路,讀萬卷書”。

宋城公園古城牆邊的劉彝銅像

劉彝慶曆年間進士及第,就是中了皇帝親自的主持的殿試,福建人,對水利工程非常感興趣,所任官職地方都有一定作為。福壽溝,一個至今還在發揮作用的地下排水係統“活文物”。

劉彝於北宋熙寧年間出任贛州知軍,他根據城市規模、街道布局、地形特點,建成了福溝和壽溝,“壽溝受城北之水,東南之水則由福溝而出”,“縱橫紆曲,條貫井然”,分別將水收集排放到貢江和章江。因為兩溝走向形似古篆體“福壽”二字,故而得名。

修建福壽溝整整用了十個年頭,而如今國內的各種“世紀工程”,快的幾個月就可以完工!質量如何保證?再加之層層回扣、各種偷工減料,最終豆腐渣工程遍布全國。

劉彝不僅組織規劃設計和建設,還親自監工,嚴查每一個細節。在選材上,劉彝近乎苛刻。他采用當地七裏窯燒製的優質磚來壘砌,一旦磚風化了,方便及時更換。在建設上,劉彝更是一絲不苟,將過去簡易的下水道改造成矩形斷麵,溝頂則采用拱形,用磚石壘蓋,溝頂分布著銅錢狀的排水孔。據測量,現存排水孔最大處寬1米、高1.6米;最小處寬、深各0.6米,與誌書上記載基本一致。


在現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夠,一般都要用抽水機,而福壽溝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水、汙水自然排入江中。不過,每逢雨季,江水上漲超過出水口,也會出現江水倒灌入城的情況。於是,劉彝又根據水力學原理,在出水口處,“造水窗十二,視水消長而後閉之,水患頓息”。

 

水窗



我以前不知道這是水窗,還納悶這些小孔幹嘛用?作為瞭望孔顯然太低了。

福壽溝的建設理念裏考慮了生態效益最大化。設計之初,福壽溝與城內三大池塘和幾十口小塘連為一體,有調蓄、養魚、溉圃和汙水處理利用的綜合功效,形成了一條生態環保循環鏈。

福壽溝能發揮作用,離不開一個基礎:贛州城保留了古城牆(請點擊往日博文:柏林牆倒了,這座牆卻依然聳立)和古城水係。

 

民間傳說認為,贛州是座龜形“浮城”,三麵環水。不管江水怎樣漲,贛州城都能跟著浮起來。現存的贛州古城,的確是由唐末五代時風水學家楊筠鬆選址建造的“上水龜城”,城形如龜,可以減小洪水對城牆的衝擊力。

築造符合力學原理的“浮城”、用鐵水澆築磚石城牆,這在古城防洪史上是個創舉。贛州人還有防患於未然的意識,曆代以來不斷加高加固城牆,戒備洪水。明朝初年,城牆隻有二丈四尺高,到明末增至三丈三尺。

依靠福壽溝,贛州舊城區幾乎每年都“雨而不澇”,這在全國眾多古城中是罕見的。


除了贛州,我國尚有壽州、文安、潮州、荊州、台州等十多座古城的古代排水係統至今仍起著重要的防洪功能。

兩千年的都江堰也一直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對比古人,如今的某些決策者們撞牆得了!

美麗的贛州古城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

再來看看曆時800多年的盧溝橋,飽經風霜,在這次洪災中也依然挺立。而距離它不遠、建成才14年的新盧溝橋卻洪水的衝擊中腰折。這就是號稱世界第二大牆國的實力,什麽都時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紙老虎,不堪一擊。當初建造時,不知道各級負責部分的領導們在這座橋中扒了多少皮,掙了多少銀子。

這次帝都水漫金山,有不少人發東京的排水係統來對比,東京的排水係統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最科學的一套。曆時十年完成(與福壽溝一樣),耗費30億美金,與帝都的千億元巨資相比,隻能甘拜下風。但是作用呢?東京屬海洋性氣候,雨水不斷,尤其夏季,不僅暴雨多,台風也時長光顧。在東京居住二十年,從來沒遇過哪裏積水,再大的雨,地麵也不積水,更沒有汙水橫流狀況,一樣幹幹淨淨。

這次水災,自然的威力自然無法抵擋,但更多的是人或。厲害國,體製不改,這些現象也不可能改變。隻能保佑每次災難到來時,能少些人無畏犧牲。

七律·贛州福壽溝
墨脈


暴雨頻頻何必愁,暢通排水幾條溝。
砌磚一秩神工勉,抗蝕千年筋骨遒。
得庇佑黎民豁朗,更歡欣福壽長悠。
而今他處易洪澇,對比先人慚愧不?

 

我愛我的家鄉,希望它越來越美。一首清越優美的《又唱江南》,送給各位博主。(原唱宋祖英,《江南謠》姊妹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去過江西的婺源,很漂亮。三麵環水不撈太厲害了,五月看龍舟一定很棒,momo歌唱家鄉的歌好聽。 -AP33912- 給 AP33912 發送悄悄話 AP339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7/2023 postreply 17:39:00

婺源我都沒去過呢,每年都看婺源油菜花,的確美極了。贛南不管下多大的雨,都沒發過洪災。尤其贛州老城區,永遠都是幹幹淨淨的, -momo_sharon- 給 momo_sharon 發送悄悄話 momo_sharon 的博客首頁 (36 bytes) () 08/07/2023 postreply 17:52:22

墨脈好文章!我前兩天才剛剛看了一個介紹,說以前中國唯二的下水道工程完善的城市,一個是青島,一個就是贛州; -平等性- 給 平等性 發送悄悄話 平等性 的博客首頁 (109 bytes) () 08/07/2023 postreply 19:21:34

墨墨會的歌真多,江南歌味道足,音色美,好聽! -雲霞姐姐- 給 雲霞姐姐 發送悄悄話 雲霞姐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7/2023 postreply 19:34:18

古人的智慧。都江堰也是用了兩千年了 -ToClouds- 給 ToClouds 發送悄悄話 ToCloud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7/2023 postreply 19:45: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