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想必大家都看過,裏麵的男主角威爾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他是數學天才,也是一名叛逆的問題青年。他有自卑、易怒,孤僻和有反社會行為等心理問題,最終在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的幫助下,威爾打開了心扉,消除了內心深處的陰影,找回了自我,也獲得了愛情。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曾說過:“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曆雖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被淡忘,甚至在意識層麵中消失,但卻很頑固地潛藏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恒久的影響力。”
威爾的心理問題就是他童年遭遇了不幸的經曆造成的,多次更換寄宿家庭和被繼父家暴等等。桑恩教授在對他的心理輔導過程中,不是滔滔不絕講大道理,而是一次次設身處地的關心和理解他,幫他打開心扉,與人真誠交流。
影片中最後,桑恩教授那連續六句的“這不是你的錯(It’s not your fault )” 仿佛像一把把鑰匙,打開了威爾一道道關閉內心的防門,最終,威爾大哭一場,在哭聲中,他的童年心理留下的陰影得到了徹底的釋放,在哭聲中,他完成了靈魂的重新構築。
我在上一篇博文《荷西之後,三毛的靈魂知己》中提到了三毛是被嚴重的抑鬱症帶走的,而她抑鬱症的根源跟她少女時期的某些經曆有著莫大的關係。
我們就來說說三毛的童年和少年曾有過怎麽的生活。
三毛出生在戰爭年代時的重慶,5歲的時候,她跟著父母一起在炮火連天中不斷逃離,先從重慶到南京,再到上海,最後又到台灣。幼年的顛沛流離,大約是她喜歡“流浪”的根源,後來,她對《三毛流浪記》有著特殊的情感,將自己的名字“陳平”改為“三毛”。
年幼的三毛到了台灣之後,由於父母為了生活忙於工作,三毛經常一個人在家,慢慢造就了她孤僻的性格。據她父親說,三毛是B型血,她性格冷淡,不喜合群,別的孩子幾歲的時候總是天真活潑,歡聲笑語,而三毛在這個年紀習慣了孤獨和沉默。
三毛家後麵有一座墳場,年幼的她不知何時起,三毛便喜歡上了這個別人避之不及的陰森的地方。不像現在的墳場都打理得像公園一樣漂亮,以前台灣的墳場雜草叢生,陰風陣陣,同齡的孩子都不敢經過的地方,卻是三毛鍾愛之地。她經常一個人在墳場裏玩耍,一呆就是一整天,她享受著這張寂靜,自由,獨立的清冷。她曾經對父母說:“這裏是個思考的好地方。” 在墳場裏的快樂,隻有三毛自己能懂。
年幼跟著父母四處奔波的三毛,從童年開始喜歡上了“拾荒”,就是在外麵撿東西。拾荒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每當她放學回家,她會特別留意路上的“荒貨”,一根奇形怪狀的樹枝、一顆彈珠、一個大別針、一個漂亮的香水瓶、一個小皮球等等都是她的寶貝。她撿回家後都把它們放好,在她的眼裏,這些荒物寶貝總是散發出不一樣的光彩,給她帶來快樂。她和荷西在沙漠生活時,她依然經常撿東西搬回家,一張舊桌子、舊椅子…
三毛的父母經常為此煩惱,衣食無憂的家裏怎麽會出一個愛拾荒的孩子。
三毛從小就是不顧世人的目光,隻憑自己感覺生活的人。她兒時的那些古怪的性格和另類的行為常常在學校裏遭受同學們和老師的不理解而嘲笑她。三毛在學校學習成績一直很一般。
如果說,三毛的這些與常人不同的人格特質使得她容易引發心理障礙,那麽,她在初中時的一次經曆給她年少的心靈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創傷,心理深處埋下了巨大的陰影,她的抑鬱症應該從那時就開始萌芽了。
初中時,三毛在台灣省立第一女子中學就讀,她的語文成績很好,但數學很差,每次數學成績都不及格。她的自尊心都強,為了不想看到老師和同學們瞧不起的眼神,她費勁全力把書上和老師教過的數學題一道道硬背下來,接著三次小考,她的數學都得了滿分。
突然的成績提升,讓數學老師產生疑惑,他沒有盡心去尋找原因,而是武斷地認為三毛考試作弊了。三毛不滿老師的指責,頂撞說:“作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也不應該這樣侮辱我。”
老師惱羞成怒,當即把三毛帶到辦公室,讓三毛當場做幾道從來沒有學過的數學題,當然三毛做不出來,吃了零蛋。結果,老師趾高氣昂地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宣布三毛作弊了。
這還不算,為了以示懲罰,數學老師用毛筆在三毛的眼眶四周畫了兩個大圓圈,並責令她圍著學校走兩圈,全校的學生們看到三毛這樣都尖叫起來。作為一個小女孩,那時的三毛不知道怎麽保護自己,她沒有落淚,她默默的走完了人生最艱難的兩圈,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墨汁事件”。
回到家後,她也沒有告訴父母自己在學校受到了這麽大的精神刺激和侮辱,隻是一個人關在房間裏偷偷哭了一整夜。
第二天上學,當她走進學校,在走廊裏看到了自己的教室就昏倒了。從此,她的心理出現了明顯的障礙,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隻要她想到學校就會昏倒失去知覺。最後,三毛不得不休學在家。
從那以後,三毛的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把自己封閉起來,很長一段時間,她甚至連跟家裏人同桌吃飯的勇氣都沒有。她越來越怕接觸外麵的世界,怕接觸人,她的一生從此充滿了孤獨、自卑和極度的敏感。她的父親曾經對媒體說:“從那件事之後,我就不了解自己的女兒了,她把自己的心門關閉了。”
十三歲的時候,三毛第一次切腹自殺未遂,她在《生之喜悅篇》裏曾回憶說當時:“內心焦慮逐日俱增所致而自殺。”
非常可惜的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心理學的知識根本沒有得到普及,三毛的心理障礙沒有被人發現,她的父母也不懂怎樣去疏導她,所以,三毛少年時的心理障礙錯過了心理幹預的最佳時機,抑鬱症一旦萌芽就會慢慢生長,每況愈下。
三毛以後的生活中先後發生過幾次的自殺,初戀失敗她曾自殺;第一個未婚夫心髒病發作突然去世之後,三毛又一次遭受心理打擊,又自殺過一次,這兩次都是服大量安眠藥之後被送醫搶救。荷西的意外身亡讓三毛的心理承受能力達到了極限,欲再次自殺的念頭一直在她心裏徘徊,直到1991年1月4日,這個象征著“一死”的日子,三毛最終還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跟隨荷西去了。
在表麵上,作為作家,三毛是非常成功的,她的作品和思想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她的旅行文學把人們帶到遙遠的地方。她的善良樸實,她對真摯感情的追求,她勇敢灑脫、特立獨行、敢愛敢恨,她的生活充滿活力都一直感動著所有的讀者。
但在她的內心世界裏,卻一直存在著兒時留下的那些負麵陰影:孤僻、自卑、自閉、社交恐懼、焦慮和抑鬱。
所以,我們說,三毛最終悲劇的根源是她早年的那些經曆導致的抑鬱心理,特別是初中時那次“墨汁事件”給她的精神刺激太大了,永遠潛伏在她的潛意識裏,影響著她的一生,正如她的姐姐所說:“早年的那段經曆對三毛刺激太大,那種抹不去的悲慘記憶讓她淒美而難以捉摸,她甚至一度精神錯亂和失意。”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這就是為什麽我在上一篇博文提過:一個人兒時心裏留下的心理陰影將會伴隨著一生。遺憾的是,三毛當年沒有遇到像電影《心靈捕手》裏麵的桑恩教授那樣的心理治療師,沒有人用一把把鑰匙慢慢打開三毛的心扉,讓她內心的悲傷及時得到釋懷。即使後來她有接受心理治療,有服用抗抑鬱症的藥物,但已經太晚了,壓在她頭頂上的烏雲太厚太厚,她無力去撥開雲霧見晴天。
據202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世界目前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心血管疾病、抑鬱症和艾滋病。抑鬱症的發生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貧賤富貴,是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的現代文明疾病,據WHO估計,全世界抑鬱症的發病率是3%,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 )前十名的疾病中,第一名就是抑鬱症,而在抑鬱症患者中,有15%的人會死於自殺。
抑鬱症是很重要、很普遍,卻又被低估忽略的精神疾病!
這是三毛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照片(網絡圖片)
10/19 寫於台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