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蛻變
那年在芝加哥,四月中旬還下了一場薄雪,氣溫依舊很低。黃昏時分,暮色漸濃,穿著厚重的長款羽絨服趕去西北郊的雅軒中餐廳,與一位短期來美出差多年未見的中學同學見麵。他鄉遇故知,且是久別重逢的年少故舊,自是不亦樂乎!
席間,相談甚歡。老同學突然說,“XX經過這麽多年的曆練,性格變得成熟老練許多。”言外之意是與昔日之印像大相徑庭。
一語驚醒夢中人。
想當初的自己,膽小、怯懦、弱不經風,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既出不了廳堂,更走不進廚房。走路都怕踩死一隻螞蟻(同學評價),整日裏懶洋洋笑眯眯的,如同貓咪一般(科長笑言)。怎麽又躺下了?跟我們家以前養的貓一樣(先生調侃)。說話慢、做事更慢,風花雪月,詩情畫意,遠離塵世,不知人間有煙火。白天在圖書館的書架和電腦之間來來去去,晚間漫步於校園小道,夜夜走過或有月或有星的荷塘。如果不曾出國,不曾流浪於異鄉,此生會穿梭在靜謐的校園,安守於一份穩定悠閑的工作,坐在那把陳舊的紅木椅上,日日與書相伴,從青春走進中年,直至退休,頤養天年。
山不轉水轉,雲飄人也飄。怎能想到,我這個五穀不分、四體不勤,懶散懈怠,貓一般的女人卻飄洋過海,流浪異鄉。來不及療愈刻骨的鄉愁和孤獨,顧不得小資情緒的抒發宣泄,即刻被狠狠地拋入適者生存的競技場。張不開口的破英文,似懂非懂雲裏霧裏,為了生計改專業,為了工作學開車。跌跌撞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學會了開車,卻在很長的時間裏不敢加油,總是先生在周末把油箱加滿。每日朝九晚五沿著一條街道上班下班,即使前麵是一輛慢吞吞晃悠悠的垃圾車,也從未想過變道。心驚膽戰地把車停在公司停車場,黃昏時分再小心翼翼地開車回到家。日複一日,終於有一天,學會了自己加油,勇敢換道。假以時日,膽子越來越大,想去哪裏就去哪裏,到後來自己可以獨立操作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封閉的日子豁然開闊,久違的陽光從天而降,呼啦一下子,前方便如起伏的麥田一般鋪展延申,遼闊而誘人。
世紀初年回國探親,曾與同學們相聚。那時汽車尚未普及,隻有少數富裕的家庭擁有汽車。他們非常好奇,騎自行車都東倒西歪勉為其難的我,如何駕馭汽車。我想,同學們的記憶裏,依舊是當年那個青澀、靦腆,被狗嚇哭,見人臉紅,一有事就喊來爸爸的貓一樣的女孩。即使後來結婚後,也是在丈夫的臂膀保護下,兩耳不聞窗外事,悠閑散淡,心心念念小日子小趣味的小資女人。那一年,我緊緊拽著青春的最後尾巴,在即將跌入中年漩渦的過渡階段搖擺。現在想來,那時在同學們眼裏,已然脫胎換骨的自己,僅僅隻是蛻變過程的開始。那時依舊是一隻貓,強烈的依賴性和惰性依舊占據主流。汽車換機油的警號出現了,二樓廁所的一隻燈泡不亮了,廚房水池的下水有點堵塞,諸如此類的事情,一碰見問題第一時間向先生報告。先生曾無比自豪地說“難人的事情男人做”。
何曾想到,走過二十年的滄海桑田,才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二十載春夏秋冬,一個個曆練和蛻變的日子,從一隻貓一樣的女人成為一個勇敢、堅強、獨立的女人。
那年的颶風過後,滿目蒼夷。先生已在外地工作,一大早,我冒雨開車前往自家的另一處房子查看。膽戰心驚地淌過小河一樣的街道,小心翼翼地繞過被風吹折的斷樹殘枝。沿途人家扔出來的肮髒地毯、被水浸泡毀壞的家具,觸目驚心。走進自家後院,一株高聳入雲的鬆樹被攔腰砍斷,斜靠在另一株大樹上。被吹斷的鬆樹距離房子很近,如果它不是向後而倒,而是改變方向,那麽將毫無懸念地壓壞房頂。一霎那的驚異過後,滿滿湧上來的是深深的感恩。沒有慌亂,平靜地與在外州的先生通過電話,商量對策。那或許是我第一次獨立地麵對和處理危機事件。從前都是依賴先生的。原來難人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萬物皆相同,舉一可反三。人的惰性會導致人的依賴性,而人的依賴性會限製人的潛在能力。當人失去了依賴,潛在的能力就會爆發出來,萬事開頭難,發現且認定自己其實是可以的,這個觀念一旦形成,潛意識裏就會變得積極主動,凡事不再一味地依賴躲避,而是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換過餐廳的吊燈,粉刷過牆壁、門窗,包攬了家裏所有的油漆活計,且自豪地宣稱為“二級油漆匠”。從前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一有事情便由先生出麵解決。如今,事情來了,賬單有問題了,保險出現分歧了,買賣房子了,租戶有訴求了,凡此種種,第一時間抓起電話就打,訴說、自辯、商量、討價劃價,不在話下。
異國歲月的磨練和洗禮,漸漸地褪去原來的感性、膽怯、依賴、慵懶、懈怠,變成此時的理性、理智,就事論事、雷厲風行、積極而勇敢。猶如破繭而出的蝴蝶,掙脫束縛,重見光明,完成了貓的蛻變過程。
環境錘煉人,也造就人。二十餘年的時光裏,曾經定居過兩個國家,南下北上,從西向東,體驗過北方的酷寒和風暴,也經曆過南端的盛夏和颶風。雖然未曾在中餐館裏跑過堂、洗過碗,卻追隨先生奔波遷移,屢次買房賣房,辭掉舊工作再尋找新工作,適應調整顛簸流離。其間幾經波折、幾番磨難。怎麽可能慢條斯理慵懶閑散如貓一般曬太陽,玩瀟灑?
那年父親來美探親時,不止一次地誇我能幹。說怎麽也想不到我可以做出各式南北菜肴,遠途開車帶他旅行。而母親則一次次地不無憐惜地感慨:“看來你出國的日子很艱辛。你看看你妹妹們,依舊不會做飯。依舊懶惰。”一位閨蜜來美旅行,曾在家裏暫居幾日。閨蜜在北京的家裏有保姆,負責日常做飯清掃。或許是看到我揮刀掄鏟,煎炸烹煮,凡事親曆親為。對我說:“我們知識女性,怎麽能被一日三餐的油煙熏陶?”於是,我明白,沒有經曆過洋插隊的女人依舊是貓一樣的小資女人。當閨蜜看到我、先生和兒子一起張羅飯菜,一起剁餡、和麵、擀皮、包餃子時,便又羨慕不已。對我說,如果他的先生兒子願意和他一起走進廚房,他也喜歡自己做飯。感覺很溫馨。如此說來,我這洋插隊的經曆豈不是一舉兩得,既練就了廚藝和能力,又擁有了溫暖的家居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此文於2021年獲得你在她鄉還好嗎征文比賽優秀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