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初二的時候,開始留意到課室我隔條過道的女孩F挺好看的,有時我會瞄一眼。
80年代初,我們的班主任思想挺先進的,他從放手讓班幹部去安排班裏的各種活動,協調各種事情,他盡量不出麵。因此,班幹部每周都有一兩次碰頭開會,五一、國慶、期末就更多活動了。我和F都是班幹部,在這些小會上經常見。我覺得她跟我比較願意說話。
初中畢業前,我知道我高中要回老家上,就去到好些同學家串門,當作告別。我小學一年級前就來了這個小鎮,但是一直住在我爸的單位裏,也就是我讀書的學校。學校外麵的地方,我就去過書店、電影院、百貨商店,居民區從沒去過。
先去了幾個男同學的家,認識了幾條路名。其實我最想去F家。然後有一天真的去了F家,那是沿街的一個小雜貨鋪,前麵有騎樓。店的裏麵有個小空間,我們就在裏麵坐了下來聊,她有時還要出去幫忙。他們居住的空間在哪?當時沒有想,現在回想,是在二樓嗎?
在F家,她的父母也過來跟我聊了會天,我開始有點尷尬,怕被看穿小心思。原來她父母跟我父母一樣,也是老師,隻是在不同的學校工作。但是他們是本地人,就在自己臨街的房子開店。我好奇,我父母每天下班後備課、批改作業,有時都要拉我幫忙改作業,他們父母怎有時間開店?也沒好意思問。他們給我泡了茶,然後在店裏拿了一些零食。當時賣零食,都是大玻璃罐子裝著來陳列的。
平常家裏來客人,父母都泡茶。我小時後覺得茶是苦的,不喝。初三這段時間去串門,別人都給我泡茶,頓時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同學來我家串門,我也給他們泡茶。可能喝了茶以後有興奮作用,我覺得我的話都多起來。初三最後的兩個月,我說的話比前麵13年的加起來都多。
說起來,居然他父母都認識我父母,我就更加留心別說錯什麽了。跟我父母熟悉的幾個叔叔阿姨,跟他父母也熟悉。回到家,我跟父母說我去F家了,他們都能說出F父母的全名。我媽說:“你還記得李老師嗎?我以前的同事。他就是F的外公”。我真不記得李老師了。
我走之前,F和其他同學也來過我家,我也學著泡了茶。
高一我就在老家上學了,老家離小鎮一兩個小時的車程。我跟F還有通信,談談新的學校,還有學習的情況。一個姓L的阿姨來了我家兩三次,她跟我媽和F的媽媽都熟,她拿我打趣,說她去F家的時候,看見郵遞員送信,是我寄給F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