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林徽與徐誌摩

本帖於 2013-07-09 01:46:4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愛是有緣版主 編輯

 

徐誌摩是泰戈爾在華訪問的全程陪同,最先於4月12日抵上海的碼頭迎接來自印度的老詩人。這老少兩代詩人之間不僅毫無代溝,而且一見之下即引為知 己,成為二十世紀詩壇上著名的“忘年交”。在來北京之前,徐誌摩還引導泰戈爾去杭州看西湖,在一艘槳聲悠揚的舳舨上通宵達旦地賞月、吟詩、談心。誌摩甚至 向老詩人吐露了自己對一位叫林徽因的北京姑娘的暗戀。以至泰戈爾見到林徽因本人後,都忍不住想扮演中國神話裏的月老,替心有靈犀的一對青年男女牽起紅線。 泰戈爾倚老賣老,很仗義地替誌摩去做徽因的“思想工作”,可惜一番好心最終並未促成好事:少女的情懷像深潭般矜持,沒有答應。?

   這段感情雖是徐誌摩單方麵的,已足以感染作為旁觀者的泰戈爾了,他相信自己麵對的是中國的一位情聖。年輕的詩人即使在單相思,也依然噴湧出照亮夜空的岩漿與烈焰,這燃燒的激情,本身就是無字的詩篇。泰戈爾甚至比林徽因更快地讀懂了(說起來有意思)。

   而林徽因未嚐沒有讀懂,並非心如止水,隻不過作為傳統女性,她不得不要求自己盡可能保持冷靜:徐誌摩是有過婚史的男人,他的浪漫令女人們著迷,他的多情又令女人們畏懼……?

   其實早在兩年前,誌摩就親口向徽因求過婚,並表示願與元配夫人張幼儀離婚。“這些年徽因和她傷心透頂的母親住在一起,使她想起離婚就惱火。在這起離婚事件中,一個失去愛情的妻子被拋棄,而她自己卻要去代替她的位置。”(費慰梅語)

   這是善良的林徽因無法做到的事情。甚至比讓她愛上一個人更難。即使徐誌摩真是所向無敵的情聖,也闖不過林徽因這道關的。因為這是一道林徽因自身同樣無法闖 過的關:她有著先天性的禁忌與顧慮。林徽因選擇了那張與泰戈爾合影裏的另一個人:梁思成(梁啟超之子)。她後來果然成了梁啟超的兒媳(1928年正式舉辦 婚禮)。?

徐誌摩還是於1922年3月離婚了。梁啟超作為其恩師,聞訊後特意寫 了封信加以譴責,勸誡誌摩不要“追求幻夢中的極樂世界”,不要“把自己的歡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誌摩給恩師複信:“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靈魂的伴 侶。要是我找到了她,那是我的運氣;要是我找不到她,那是命該如此。”?

   泰戈爾代誌摩求情時,林徽因已名花有主。因而是徒勞的。老詩人隻能一聲長歎而作罷。

   他特意為林徽因賦詩:“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歎了聲‘哎’!”

   可否這麽解釋:藍天隱喻誌摩,綠地暗示徽因,而作者本人則在兩者之間扮演了微風的角色?傳情的微風,最終發出的是一聲歎息。唉!

世紀情緣:林徽因、梁思成、徐誌摩、金嶽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