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仰的穀景生將軍
(2010-01-29 12:39:05)上個世紀初,是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軍閥獨據一方,日寇窺視中國,中華民國民不聊生,共產黨人又想異軍突起。在這樣一人動蕩的時代,人們生存不僅要靠體力,更多的是靠智慧。這位在山西出生的將軍,就是靠他的勤奮與智慧,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活了91年,最後不幸離開了人間。
2004年11月28日,穀景生將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穀景生生平小考
穀景生1929年參加革命。很多人印象中他是一位文化人。他懂得世界語,會講英文。在平大高中讀書時,就通常出入北京大學圖書館。
上個世紀30年代,穀景生曆任多家報刊的編輯和主編,他是《民眾日報》編輯兼記者、《反帝新聞》主編、左聯旭社社長。他創立了北平泡沬社和《泡沬月刊》,是1935提時的北平左聯書記、文化總同盟書記。穀景生通讀《資本論》,通讀《二十四史》,中外文學名著有卷必讀;在他讀過的許多魯迅的文章上,寫滿了批注。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瘋狂入侵華北,而蔣介石卻推行不抵抗政策。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由穀景生任書記的中共北平市臨時工作委員會,順應愛國抗日的曆史潮流,於12月9日組織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各地抗日救亡的巨流。
抗戰中,他先後任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一縱隊民運部長、決死隊九團政委、太行七分區政委等職。解放戰爭中,他是劉鄧大軍九縱隊政治部主任、十五軍政委,與軍長秦基偉搭檔,從中原打到西南;解放洛陽、鄭州和昆明時,他又先後擔任這幾個市的警備區政委。抗美援朝,他任誌願軍十五軍政委。上甘嶺戰役,十五軍威名遠播,被稱為常勝軍。
在朝鮮戰場,他親自樹立了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等赫赫有名的英雄典型,讓曆史和我們,記住這一個個光輝的名字。回國後,國內組建新軍種——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他任第一副政委,第二書記,是開創防空軍的重要成員。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也出任廣州軍區副政委,赴越南前線,成為許世友司令員的左膀右臂,直到取得最後勝利。從越南前線返回廣州後,許世友說,穀景生有膽有識,能文能武,讓我非常省心。
穀景生的聰明才智
鄧小平回顧往事時,對穀景生這段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解放初期,他先後被任命為第一任的洛陽市委書記、鄭州市委書記和昆明市委書記。1957年,在周恩來、聶榮臻親自主持下,我國組建了研發火箭技術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歸國不久的錢學森任院長。穀景生任政委和黨委書記,參與了我國兩彈一星和國防現代化的奠基工作。五院從一紙方案到實際雛形,從尋找院址到實地勘察施工,從技術人員的調備,到製定機構的框架,他都親曆親為。聶臻元帥曾用“生是五院的人,死是五院的鬼”來向他托付重任。穀景生的最後一個實際職務,也是軍地雙兼的。由於文革遺患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新疆局勢在八十年代初期一度不穩。中央決定調整和加強新疆最高領導,任命穀景生為中共新疆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烏魯木齊軍區政委、兼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書記、第一政委,主持新疆的全麵工作。
毛澤東對些評論說,這場運動“同五四運動是第一次大革命的準備一樣”。“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幹部”。在主持新疆工作期間,他迅速解決了民族糾紛和支邊青年返城等錯綜複雜的遺留問題,並果斷施手,穩妥處理了民族分裂分子挑起的事件,使新疆的政局迅速穩定下來,經濟建設開始走上了正軌。1982年鄧小平到新疆的視察時,對他的給予了充分肯定。
穀景生的人品令人敬仰
1957年“反右”時,將軍妻子範承秀同誌在北京市委黨校為一些青年知識分子說話,被打成“右派”和“反黨集團”。而此時的穀景生將軍正在國防部五院受到重用,全軍被授予將軍軍銜的高級幹部,妻子被打成“右派”的惟穀將軍一人。
有關方麵要他和妻子離婚,妻子怕連累他,也提出要離婚。但將軍卻斷然拒絕。他對妻子說:“你14歲就參加革命,當過八路軍、遊擊隊長,進了4年馬列學院,可以說是篤信馬列,怎麽會說幾句公道話就變成反黨反社會主義了呢?”簡單質樸的幾句話,道出了這對革命戰友和情侶之間患難與共的真情。
“共產黨人的情感,是之於親情的感情,之於同胞的感情,之於民族的感情,之於人類的感情,這是一個感情進化的流線。而小家碧玉的親情是不能持續發揮其魅力的,它隻是感情的起點,但從起點到終點的漫長過程中,就需要把親情放大到對國家民族的關切上來。這是共產黨員能夠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來源之一。”如此定義情感,才是一名共產黨人真正的崇高品格。
他在日記中寫道:
“我是誰,這不重要;我做過什麽,也不重要。我的經曆,我的職務,我的待遇等等,都不重要,非常不重要。我們時時麵臨選擇。首先選擇一種生存方式:砂乎,塵乎,蟑螂乎,營苟之徒乎?非也!榮乎,偉乎?亦非也!人,就是人,偉大的人,光榮的人,神聖的人———共產黨人。這是一個永恒的視點、出發點和立足點。”
這是穀景生將軍擲地有聲的鏗鏘之音,是一位具有高貴品格的人。
補記:在新華文摘上看到穀景生將軍的事跡後,總想動手寫的什麽,中途總被手上的工作打斷,今天總想零星的寫了些。以後有機會在補寫。
穀景生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走完了人生的91年,對他來說是不幸與萬幸。說不幸是他這樣有才華的人居然沒有得到重用。說他萬幸,是與他同齡的某些同誌相比,他又幸運地活下來了。
上世紀90年代,黨和政府大力表彰我國最早一批從事“兩彈一星”的功臣,許多老科學家還動情地說:“講我國導彈事業的發展,我們不應該忘記一個人——穀景生。”稱他是我國導彈事業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