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其實沒有所謂完美的、無我的愛,因為我們本生都不完美。上帝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愛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林多前書十三章,4 – 7 節)可見,愛關乎品格、修煉。
人世間最接近於這個定義的愛,是母愛。母愛,並不見得生了個孩子就與生俱來的, 隻是女性比較可能在孩子身上體現這種愛。至於要把這種愛體現到另一個人身上是很難的。
母愛是這樣的:在他需要的時候你看顧他,在他不需要的時候你默默地守望,不露痕跡。有些事雖然你不認可,但你會遷就他,有些事即使他錯了,你也不會一下子狠狠地說出來。他即使不優秀,你也不會覺得他沒出息。當他要自由飛翔,你會放他走,祝福他,即使他的未來沒有你。他飛走以後,某一天,他的一聲輕輕的歎息,你不僅會聽見,而且會立刻不假思索地替他開門。當他休息好了,再一次遠走高飛,你依然開開心心地祝福。你永遠牽掛,不想忘卻,不會因為他很久沒有想起你而覺得委屈,更不會不平。你希望他過得很開心,甚至從而他不太再需要你了。他的快樂永遠是你的快樂,而不會有你的傷心。
同樣的愛,給一個情人很難,與生俱來的本性會讓我們在情愛中加進一個我字,心修煉到這種境界、有激情、有愉悅,就幾乎是極限的修煉加上極限的幸運了。如果對方沒有悟性和懂得的境界,你企圖的愛也終究隻是企圖。在百老匯歌劇 Les Miserables裏有一句歌詞:To Love Someone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還有歌詞Rose裏大約有這樣的意思:Love is for the luckiest and the bravest.
愛過很數次,每一次都盡了自己的極限,最後才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愛,所以不想放棄。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