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啟者,
唐智深拜上:
前後讀了阿裏的兩個帖子,放在一起,產生疑問,故望賜教。
【其一】 也談家在哪裏? -阿裏- ♂
(18476 bytes) (113 reads) 11/9/11
很多家昨天還親熱地同桌吃飯,
一有風吹草動就迅速瓦解。
很多人前夜還親熱地同床睡覺,
發現小三大三就迅速分離。
家在無條件的愛裏。
家在無疑慮的心裏。
家在危機時最需要的依靠裏。
家在幸福第一時刻的分享裏。
唐智深看來,這篇好就好在下半闋:家人,是無條件相互關愛,至於能承受多少“疑慮”,是可以通過交流建立特定契約的,各家不同,不做評論。
危機時,彼此是最需要的依靠;幸福的第一時刻,願與對方分享。這個很對,很對,很對。
問題是,這種深情是怎麽來的?建立在什麽基礎上的?
婚姻家庭的契約,是社會的約束,人為的刻意不自然。自然的那部分呢?從當年的彼此傾心,誌同道合,養兒育女,一起成長,等等。當然還有肉體的彼此所屬,這個,是排他的---不該是嗎?
再看阿裏的【另一篇】說教文:• 你在和異性交往和生活中應當付出感情嗎?答案: -阿裏- ♂
(378 bytes) (124 reads) 11/9/11
首先,你付出感情的目的隻有兩個:1)讓你自己高興和幸福;2)讓對方高興和幸福。
第二,你最好有能力建一個閥門:如果以上兩個滿足的時候,這個閥門就開。反之則關。
第三,千萬不要為你以往付出的後悔,因為你付出是“讓你自己高興和幸福”的,你一點也沒有吃虧。
第四,不要輕易開,也不要輕易關。牢記“首先”。
另外, 在跟貼討論中,阿裏同學很明確地說:• 關鍵是不要把需要和感情割裂。需要就是感情! -阿裏- ♂
(0 bytes) (3 reads) 11/9/11 17:00:19
很明顯的前提是,這裏所說的“異性”不是家人。
不是危機是的依靠,也不是幸福的第一時刻的分享。不是無條件的愛的對象。
而是有條件的,有條件的感情付出,同時也是需要的滿足, 條件就是:能夠讓彼此高興和幸福。
各取所需,按需分配,聽來很共產主義!
和尚我有什麽問題呢?
我的問題就是我還是懷疑這種共產主義的真實性。用世俗通俗的經濟學語言來說,就是:當與非家人的異性付出感情滿足需要的時候,這個行為對整個係統來說是帕累托改進的嗎?
帕累托改進,簡單說就是各方受益至少是零,沒有哪一方利益受損。
現在我們看看這個係統,包括 倆異性,即將付出感情和滿足需要。同時還要這倆異性的各自的家人。
阿裏要求這倆異性各自的家人無條件地愛他們,要有無疑慮的心,不能一有風吹草動就迅速瓦解,也不能發現大三小三就迅速分離---這些個要求,見阿裏的第一篇文:《也談家在哪裏》,那開頭一段,不是白寫的!
和尚的問題在於:
1. 有這樣的愛,這倆異性為什麽還有對彼此的異性需要,需要這個非家人給予“高興和幸福”呢?這不是吃飽了撐的?搞怪麽?
2. 既然需要和感情是連在一起的,與非家人的異性發展感情滿足需要不會對家人造成傷害麽?憑什麽要求家人無條件,不疑慮,風怎麽吹,草怎麽動,發現大三小三都不分離?你們怎麽能無視家人的痛苦?
難道就像阿裏說得那麽簡單,是管理和交流能解決的嗎?
3. 假設家人可以通過管理和交流解決,那麽這對非家人的男女之間,“高興和幸福”是有有限時間的不?是互相有責任的不?如何做到期望對等,沒有後患?也是管理和交流嗎?
真誠求教。謝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