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隻如初見

來源: FreeTrader 2010-12-15 19:58: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2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FreeTrader ] 在 2010-12-15 21:27: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人生若隻如初見

《木蘭花 擬古決絕詞柬友》

By 納蘭性德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性德(1655-1685),大學士明珠之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納蘭,即葉赫那拉,與慈禧是本家)。善騎射,好讀書,康熙進士,官一等侍衛。能作詩,詞以小令見長,有《通誌堂集》和《納蘭詞》。

納蘭20歲時與“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禦史興祖之女”時年18歲的盧氏成婚,但不幸夫人婚後3年即早逝,由於夫妻感情甚篤,所以他的詞很多是感傷的悼亡詞。納蘭本人也在30歲早逝。

納蘭的這首詞,既適合戀人,也適合朋友。人與人之所以能走近,朋友也好,戀人也罷,是因為有互相吸引之處,更深層次的是道德觀和價值觀一致,終極層次是人生理念一致(Soul Mate)。初識不熟時,大家相敬如賓,此時若吸引變成不成熟的仰慕,會忽視缺點,造成無缺的假象。但每個人都有缺點,甚或無所謂對錯的、簡單地某些(不重要的)方麵合不來,虛幻的光環隨之消失,此時需要的是接受和包容真實的對方,否則感情會消退。排斥是不成熟的社交和處理方式,尤其在中國文化裏常見;因為,在感性和情緒化的中國文化裏,人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以及別人是否支持認可自己,對自己是否“好”,而且是按照自己“樂意”的方式,並頑固自以為是地拒絕改變自己。由於是基於自身感覺而非理性的客觀正確,“人生若隻如初見”隻能歎息曾經美好的邂逅。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稀鬆平常的“等閑”二字,道出了人世間真情維持的不易,有如無聲之處響驚雷。

戀愛時,一方對另一方追求仰慕,尤其女方喜歡被寵愛,被追求。追求成了自認的吸引所在,並認為這就是愛。中國文化裏,尤甚。經常可聽到的理直氣壯是,若戀愛時都不追不寵,還能指望婚後對你好?然而,無論是從心理學、從簡單的理性思考、從簡單的客觀事實出發,還是從大量追求導致的欺騙和被欺騙惡果來看,這都是靠不住的。女人愛說,他很愛我,因為他追得厲害;虛榮暫且拋開,即使真誠地如此認為,也就是說認定愛的是被追求,而非對方個體的屬性,人品和修養;這種感情是不切實際的。首先,追求本身就意味著對方給自己的吸引力不夠;其次,到手後,沒有了必要的動力保持追求,雙方都會失落、歎息和埋怨。瘋狂追求不是愛,不能長久,失望隻能是或遲或早。有什麽比得上真實展示自我的兩情相悅?所以,追求的一方是愚蠢的,被追的一方是膚淺的。愛是相互吸引,所有其它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虛假和欺騙。

理解基礎上的情感方能持久,各方麵長時間的接觸與溝通,了解個性、人品、愛好、想法、喜怒哀樂等等,並且相互包容原諒。這樣,人生總是如初見。

所有跟帖: 

不要人生隻如初見。愛恨淋漓盡致才不會後悔。 -西西hh- 給 西西h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20:09:23

有點道理,隻是有些愛不能長久同愛是否是"追求"來的無關。 -fpxjz- 給 fpxjz 發送悄悄話 fpxjz 的博客首頁 (151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20:15:54

好文,深刻的刻畫我跟某個妹妹分手的過程 -668- 給 668 發送悄悄話 668 的博客首頁 (89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20:46:52

頂好文 -青柏- 給 青柏 發送悄悄話 青柏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5/2010 postreply 20:49:3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