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在肚,醋在心 ——醋詩賞析
恭喜郎君又有她,
儂今洗手不當家。
開門諸事都交付,
柴米油鹽醬與茶。
這是明代一位才女在夫君納妾之日寫給丈夫的詩,該詩自然天成,妙取橫生。
首先,女詩人在恭喜郎君迎娶新婦的同時,似乎也在慶幸自己從繁重繁瑣的家務勞動中解脫了出來,落得一身輕鬆。詩人打算以自己的正房之尊把天天糾纏在身的開門諸般事務都交付給新婦去打點,並一一交付清楚。此時的女詩人會想起,自己曾經夙興夜寐操心不已的這些家務事兒,既單調乏味,又勞心傷神,當其中的某件事短缺、家中存量又日漸其少時,那種揪心的滋味非常不好受;女詩人還會想起“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俗話,如今自己從當家中脫身出來,大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歎,一定會生出“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解放之暢快。“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刻畫的正是女詩人此時的心情。
其次,當我們回味女詩人交付的開門諸事時,又會覺得詩人另有話說。且看女詩人交付的開門諸事是什麽?是“柴米油鹽醬與茶”,共有六件,但是大家公認的是開門七件事,即“柴米油鹽醬醋茶”。兩相比較,讀者就會明白女詩人少提了“醋”一件事。為什麽會這樣呢?女詩人似乎是在說,自己的字典裏沒有“醋”字,言下之意“自己從來不吃醋”。讀者還會奇怪,雖然女詩人自己不吃醋,並不表明她的家人也都不吃醋,並不表明她的家裏不備醋。那麽女詩人不把醋交付給新婦是什麽用意呢?智慧老人——老子曾說過“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看來女詩人把醋看成了家中的利器,自然也不可示於人,女詩人擅有正房之專,自然有權決定新婦的責權利,交付一切而唯獨不交付醋,是在無言地明令新婦:“你沒有吃醋的權利!”
再從“開門諸事”四個字出發去分析,我們會感到詩中還有弦外之音。“諸事”表示各種各樣的事情,“諸事都交付”意味著把一切都都交付出來,包括丈夫在內,都交付給新婦,唯獨交付不了的隻是醋一件事。李白有詩描述了與女詩人同樣的心情:“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由此看來,不是女詩人不想交付醋,分明是人們都是“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由於新婦的到來,女詩人免不了被冷落一邊,被剝奪了一切,剩下的隻有去不了而且相看兩不厭的大大的醋壇子了!女詩人自身像一麵大鏡子,麵對著醋壇子,心中又映出另一隻“醋壇子”,醋味彌漫開來,她想吃也得吃,不想吃也得吃,醋意朦朧,酸氣悠悠,不僅酸到了牙根兒,更是把滿口的牙齒泡酥泡軟衝落進肚子裏,此中的酸已無法形諸語言,以至於酸得說不出那個簡簡單單的“醋”字!
詩貴在耐人回味,要有一唱三歎之妙。這首寫醋的詩確實做到了“耐人回味,一唱三歎”,惟妙肖惟地刻畫了一位“吃醋”女性的形象,刻畫出女性醋意乍起、妒火中燒,既遮遮掩掩,又想找人傾述一番卻無從傾述的情態,那種“變換其辭,顛倒其事”的“欲說還休,欲說還休”的樣子,與真實吃醋時那種皺眉頭、吸涼氣、唏噓不已而又百般不得緩解的情形,十分相似。
咱們中國人的老祖宗真正的是絕頂明察秋毫,絕頂高瞻遠矚,深知後代子孫性格內向含蓄,最容易 “吃醋”;更深知隨著社會的發展,男女交往日見其繁,“吃醋”的事兒愈加難免。然而,“吃醋”的心理狀態又是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的,“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因而發明出醋這樣一奇奇妙妙的東西,讓子孫後代來形容刻畫“吃醋”心理,讓子孫後代們在吃這種棕色酸勁十足的液體的過程體會“吃醋”,讓每個人都體會到“吃醋”,體會到其中的酸楚。祖先還告戒後人“已所不為勿施於人”,自己吃不得醋,自然也不要讓別人吃醋。在現代社會裏,夫妻都要去工作掙錢養家糊口,各自免不了與異性交往,但這些交往不宜帶回家庭生活中來。否則,經常在配偶麵前談論異性,並多多少少帶上一些欣賞的色彩,自然會引起對方“吃醋”。配偶“吃醋”是個危險信號,如果另一方對此渾然不覺,繼續大談特談異性,並集中在少數幾個最熟悉的異性身上,配偶的醋意自然越來越濃,以至於擦出無名之火花,家庭危機就此觸發,許許多多的家庭就此滑向分崩離析的深淵。所以,隻有每個人都體會到“吃醋”的難受,才能在“吃醋”這一點上做到“已所不為勿施於人”,這是家庭和睦、和諧的保障之一。
酸在肚,醋在心 ——醋詩賞析
本帖於 2010-09-28 08:04:20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