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的一生,是神雕一書的終結,也是倚天一書的開始。那個少女為了一份相思騎著青驢走遍天涯苦苦尋覓,又讓另外兩個男子為她傾慕一生,這三份相思慢慢沉澱,成了武當、峨嵋、昆侖三大門派,一部倚天就此展開。
楊過是一個做事情向來不考慮後果的人,做壞事是如此,做好事也是如此,他喜歡郭襄的瀟灑和可愛,便不遺餘力的希望她快樂,於是有了那三份生日大禮。一場煙花,開盡了少女一生的絢爛。
以楊過的聰明才智,自然應該知道這種做法對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殺傷力有多大,也許開始還可以用對小妹妹的保護或疼愛作為借口,但是郭襄為他跳崖求他不要自盡後,楊過再不能用兄妹之情自欺欺人,麵對這清純如水,一腔癡情的女子,楊過下意識的選擇了逃避,終生沒有再見郭襄一麵。
楊過這一招學自小龍女,當年小龍女為騙楊過服藥,不惜跳崖定下十六年之約,希望時間衝淡楊過熾烈的感情。不過這一招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楊過獨守十六年後毅然決然地跳了下去,幸運的是,他是小說的主角,這一跳金風玉露再相逢,從此朝朝暮暮不分離。
郭襄的感情與楊過同樣熾烈甚至更有過之,苦苦尋覓楊過二十四年,在情債之鏈上又添了二節,不過郭襄始終沒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終南山古墓長閉,萬花坳花落無聲,絕情穀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尋尋覓覓,換來的卻是冷冷清清。最後在四十歲時大徹大悟,開創了峨嵋派。
我一直認為所謂四十歲大徹大悟,創立峨嵋,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安慰,如果真的已經不再掛懷,為什麽又把自己的弟子起名叫做風陵?
郭襄在情債之鏈上添上的兩節也非同尋常,何足道號稱昆侖三聖,琴劍棋三絕集於一身,無奈郭襄的感情世界早已經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縱然是何足道滿含深情的一曲情譜也隻能讓郭襄心中一動,臉上微微一紅而已。然後何足道少林寺前輸給了覺遠和張君寶,黯然返回西域。我想昆侖坐忘峰之名定是由他思念郭襄而來,而他自己想必也是終身未娶,否則以何足道之賢,怎會有何太衝這種敗類後人?
張君寶對郭襄的愛慕不同於何足道,有很大一部分是依戀之情:“郭姑娘,你到哪裏去?我又到哪裏去?”臨別一問令人心酸,如果他的這句話能夠改上一個字,變成:“郭姑娘,你到哪裏去,我也到哪裏去”,結局或者大不相同。可惜世界上的事沒有如果,張君寶最後變成了三豐祖師,終生未娶,他獨創的太極拳劍卻與楊過的重劍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講究無招勝有招,隻不過一個是至剛,大開大合,一蕩十決。一個是至柔,圓轉如意,先立於不敗之地。
每當讀到那個青驢上孤獨的黃衫少女唱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時候,心中都無法釋懷。這首歌本是掛在李莫愁的嘴邊,現在又在郭襄這裏重現,這世上的情,總是難以忘卻。正如郭襄在少林石碑前自問:“便是刻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後也許磨滅,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
隻因為風沙無情,磨的是石碑上的每一處,而相思卻是有情,總是準確的刻在我心上寫有你名字的地方。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遇到了傾城之色,便會陷於其中不能自拔,正如楊過之於郭襄,郭襄之於何足道與張君寶。不過相遇之後,雖然一生寂寞,但心中卻有最美麗的回憶,正如襄陽的煙花,石亭的琴聲,珍藏的鐵羅漢。
曇花絕美,卻隻能綻放一瞬。如果命運提前告訴我們,相遇時的燦爛之後是一生的平淡,你會如何選擇,遇,還是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