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小說更直接地描述April的問題,在跨壇看到這個影評,

本帖於 2010-09-28 08:04:20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和我想的比較一致,是2008VGirl寫的。
++++++++++++++++++++++++++++++++++++++++++++++++++++++


昨晚隨意翻到一個link, 無意間看到這部電影。這種電影很難讓人沒有感想,但我知道若是10年前,我的感想肯定和現在不一樣。
10年前,我和April差不多,覺得生活鎖碎沒勁,時時的不快樂。老是琢磨人活著到底有什麽意義。老想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卻並不明確到底是怎樣的不一樣。從地球的一端move到另一端,瘋狂的戀愛數次,這一切的一切之後還是時時覺得生活很空虛。10年前我會認為這是一個女人追求理想生活而不能實現的悲劇。10年前我會萬分同情April 並對她的痛感同身受。
但現在我卻覺的這是一個人缺乏讓自己快樂的能力而帶來的悲劇。
April嫁給了那個曾在party上讓她笑的男生,然後他們搬進了那個她一見鍾情的小白屋。他們有了一兒一女,但是她仍然沒法快樂。這種平凡的生活對她那說太空虛。她怨恨她丈夫讓她失望,他們原是同樣的人,但似乎他漸漸的認同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與工作,盡管那並不是他喜歡的工作。她失望所以不給他好臉色,兩人的關係危機重重。去Paris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尤其是他也積極響應,為這個主意和她一起興奮著。似乎他們又找到了最初的那種和諧與步調一致。然而這個plan最後並沒有實現因為他改變了主意,她如同被人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可想而知她的怨恨也就愈加深了。以至於用自我傷害來報複。我不認為她真想自殺,她隻是想讓他痛因為她自己痛。並且對她來說肉體的痛遠遠比不上心裏的痛。
其實用腳趾頭想想也能知道即使他們去了Paris一切也不會改變。以她的性格,出去做一份秘書的工作,去看各種臉色,就算是在巴黎又如何?她真的就能快樂了嗎?她其實所缺乏的正是能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倒是他丈夫,接受了一個有挑戰性的position,他有信心即使不去巴黎他們也能快樂。但是他的悲劇在於他無法說服她。我相信他深愛他,所以他的無力感與挫敗感才那樣強烈,我能理解他的出軌。
在我自己年紀漸長以後,我慢慢的接受了自己是平凡的而快樂是可以很簡單的。任何的外在的事物也不能使一個人快樂,如果這個人determined not to be happy。快樂是來自一個人的內心的。一個人隻有自己能讓自己快樂。

所有跟帖: 

en, 見仁見智,看了書,作者的角度不同, -return_of_atlantis- 給 return_of_atlantis 發送悄悄話 return_of_atlantis 的博客首頁 (333 bytes) () 03/13/2009 postreply 06:21:16

about "見仁見智",nothing said it better than 王曉波's -return_of_atlantis- 給 return_of_atlantis 發送悄悄話 return_of_atlantis 的博客首頁 (4535 bytes) () 03/13/2009 postreply 07:17:40

I C. It makes more sense now if Frank is talking about having he -好看?- 給 好看? 發送悄悄話 好看? 的博客首頁 (448 bytes) () 03/13/2009 postreply 07:48:43

having her locked up. -好看?- 給 好看? 發送悄悄話 好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3/2009 postreply 07:58:08

agreed that she is not supposed to force Frank, -return_of_atlantis- 給 return_of_atlantis 發送悄悄話 return_of_atlantis 的博客首頁 (1246 bytes) () 03/13/2009 postreply 13:30: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