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時女兒在實習,我去看她。周五她下班,我們去郊區一個mall逛街。到了下午六點,準備去吃飯,女兒此時說這餐她請我。哎呀,這賺錢了就是不一樣,申請了新信用卡,要消費了,老媽也跟著占光。
既然女兒說請吃飯,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薅羊毛,那就首先把Mall裏的food court快餐給排除了,怎麽也要去個飯店嘛。於是我建議到Mall的周圍看看有什麽餐館。
女兒先看到一家墨西哥餐館,說想去吃墨西哥菜,我馬上打斷她,說墨西哥菜就是Taco那些,不太好吃。女兒又看到一家東南亞餐館,我勸她口味不一定吃得慣,還不如去--
其實我早就看中了旁邊的那家Olive Garden,意大利菜,是比較有名的連鎖餐廳:

女兒聽了有點不太情願,說不想吃意大利麵。我在google上找到該餐廳的評分給女兒看,4.X/5,還是不錯的。又找到該餐廳的菜單,裏麵每樣菜都有圖片和介紹。我對女兒說選菜單裏類似Chef's choice 大廚推薦菜,一般是該餐廳最拿手的特色,點這些準沒錯。女兒勉強同意了。
進了餐廳,人不算多,大概因為我們到得早,看網上說周末的晚餐經常要排隊的。坐下後發現每張餐桌上都有一個像平板電腦一樣的設備,可以在上麵點菜,還可以刷卡付賬,看來現在餐廳都與時俱進電子化了。
旁邊那桌正好服務生在給顧客上菜,他隨身帶了個可折疊的小圓架子,一次可以放三盤菜,倒是省時省力,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看著每份菜的盤子還都挺大,說明份量應該是足的:

在平板上看菜單,去網上查了推薦,又問了下服務生,點了幾個該店比較受好評的拿手菜。
先是開胃菜,沒點沙拉,而是選了一個圖片看起來脆脆的、很誘人的炸千層麵(Lasagna Fritta),菜單上的介紹是: 炸帕爾馬幹酪麵包屑千層麵,上麵放有帕爾馬幹酪和肉醬,配奶油阿爾弗雷多醬。我喜歡吃炸的脆脆的食物,覺得味道還行,女兒覺得一般:

女兒點了個雞肉蝦仁卡邦尼意麵(Chicken and Shrimp Carbonara),這是服務生推薦的此餐廳的拿手菜,菜單上的介紹是:炒製的調味雞肉、蝦仁和意大利麵,拌入奶油醬汁,配以培根和烤紅椒。之前看圖片鮮豔好看,實物看起來一般,女兒吃了幾口,大皺眉頭,說太鹹了cheese味太重了。我嚐了點,感覺味道平平:

我比較飽吃不下麵,就點了份香草烤三文魚(Grilled Salmon),菜單上的介紹是: 魚片烤至完美,淋上蒜香草本黃油,配帕瑪森蒜香西蘭花。三文魚的味道還行吧,但也沒有什麽突出的,和自己在家裏做的區別不太大:

女兒這時越吃越不高興,意麵還剩一半就不吃了,說不好吃。她開始抱怨為什麽選這家餐館,說都是我的主意。我隻好安慰她下次她想去哪吃就去哪。
然後,重點來了--女兒宣布:今天的菜不是她想吃的,味道不好,她拒絕出錢。媽呀,這是得罪金主了!我隻好說這頓飯還是由老媽付。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付賬時間到了,不用叫服務生,點擊桌上的平板電腦就彈出來賬單。平板上小費是用進度條顯示,直接默認指到25%,下麵的提示是加了稅之後算的。我一看,這小費要得也太高了!趕緊把進度條拉回到20%。付款也不用通過服務生,是直接在平板上刷信用卡。好嘛,這頓飯從點菜到付賬基本都是電子化的,服務生來送了菜和水,就要這麽多小費:

出了餐廳,看到女兒還是不高興,我隻好拿出誠意,許諾過幾天去吃她喜歡的日本壽司,聲明還是老媽付賬,算是給她賠不是,女兒這才陰轉晴。
這次吃飯選餐廳就注意了,在小紅書上比較了半天,找了一家口碑不錯的壽司自助餐,華人開的。把每樣菜都點少量嚐一嚐,防止踩坑,感覺整體味道還不錯:




最後的賬單比Oliver Garden低,當然中午吃飯和晚餐不能比,但至少華人商家要小費沒那麽狠,這家建議的是從16%開始:

這餐吃完兩人都比較滿意。
唉,想薅女兒的羊毛沒成功,還得自己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