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見到露茜時她二歲,長得既不像媽也不像爸,怯生生的,要不是那頭小黃毛,倒很像中國的娃娃。最後見到她時她十五歲,還是看不出到底像誰,氣鼓鼓的對什麽都不滿意的樣子,正值青春更年期,很不屑跟在父母屁股後麵轉。之後再沒有見過,隻是從電話裏互通消息。露茜的父母在媒體做事,一個打理政治版,一個報道社區事,她外婆是應邀的音樂評論,一有音樂會報上就刊出她的文章,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聽音樂會,世界級的小提琴家也笑臉相迎把自己的光盤遞到她手上,誰也不願意與評論者板著臉。總之,露茜家兩代人都和紙媒有關。露茜高中畢業了,我們詢問她日後動向,是否要學媒介?回答否定。都說貧富不過三代,其實從事什麽職業也不過三代,這是人不肯安份的本性所為。沒有多久,露茜的媽媽告訴我們,露茜決定了,要去荷蘭大學讀經濟。
露茜家在魯爾區,離荷蘭很近,說是去國外讀書也外不出幾裏地,荷蘭文可以說是德、英的結合,作為德國人與荷蘭人溝通不是件太難的事情。可是露茜去了不過兩個月就堅持不下去了。大學授課用英文,下課後學生們自然用母語交流,露茜覺得自己成了外圍,她很孤單,孤單得過了變成陰鬱以至於不想讀下去。最終重返德國進了魯爾區的大學。我覺得,她是被養嬌了的女孩。
回國後的露茜如魚得水,學業蒸蒸日上,一考試就得1分,很被教授看好,是塊日後能撈大錢的好料,因此推她去爭取獎學金。這些情況都是從露茜父母口中而獲悉,她到底有多麽的優秀我們無從判斷,經濟這門高深學問,光那些專有名詞就能讓我們眩暈,更不要說那些數學公式和如何掏錢的伎倆啦。不過我還是很納悶,甭管哪個國家,隻要有學校就有經濟專業,無數的青年學子不分膚色鑽研同樣的掏錢公式,就不怕掏亂了倫?
一天,露茜的父母來黑森林休假,大家暢談言歡其樂融融,搞新聞的不缺猛料,我們退休老癡跟著補了一堂時勢課。他們扯到那天在法國科爾瑪,被人忽悠到奶酪攤上後就邁不出來了,離開時袋子裏裝著近百元的奶酪,回頭還得表揚人家多麽的會做生意!順勢扯到女兒露茜,伎倆之狡猾一點不比法國賣奶酪的遜色。露茜要用車時就會來找爸爸,一聲嬌嗔車到手。找媽媽就是找麻煩,盡管她考下了駕照,也永遠是個剛上路的讓人擔憂。如果露茜想買衣服,便盡可能的躲著著爸爸,爸爸一口回絕不算,還帶著一堆批評,她沒傻到去撞爸爸的槍口。一天,和朋友一起出遊的露茜給媽媽打電話:
“媽,你知道我現在在哪兒嗎?”
“在哪兒?”
“我正在米蘭逛街呢,有一件大衣真好看,我很想要買下來。”
露茜媽媽頭一下子大了,米蘭,時尚之都,一條褲衩都得上百,更何況一件大衣!!!
“大衣多少錢啊?”媽媽提心問道。
“嗨,你別問了,你肯定也不想知道。”露茜猶抱琵琶半遮麵 。
完了,這大衣不過千也得八百,媽媽開始吊膽。
“大衣是哪家時裝店的?”露茜媽喘大氣了。
“不是時裝店,是H&M。”
聽到這裏,露茜媽大吐一口氣,H&M,謝天謝地。
“那大衣到底多少錢啊?”
“79。”
露茜媽的心和膽落地了,79和800相比,簡直就是白揀!露茜如願了。
事後,露茜媽才發現中了女兒的掏錢計,先用大頭蒙嚇你,然後漫不經心扔出小頭,讓你產生占了便宜之感。若一開始就拋出80,對一個經濟不獨立,但漂亮衣服一堆的學生,作媽媽的還是要考慮的。
當媽媽把經過告訴爸爸時,爸爸正準備為人伴奏,他沉重的坐在琴凳上苦笑著說:
“萊茵一浪掏一浪,後浪總比前浪高啊。”
當然,如你所想,這句高詞是我替他編的。
現在,她學士學位了,成績優秀,肯定掏錢的本事比前兩年更高,等她讀完碩士,那就不是掏錢了,碩士那級叫吸錢,不用下手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