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家和我的爺爺家頗有相似之處,也是家裏隻有兄弟兩人,而且兩兄弟都投身抗戰 (爺爺的抗戰故事見:【祖輩春秋】爺爺,台兒莊 )。
和爺爺老家在河北農村不同,外公的老家在南方繁華的大城市廣州,他出身於廣州的一個富貴之家。據說當年在廣州最熱鬧的老城區中山紀念碑附近,他家有不少土地和房產。
外公是家裏的小少爺,就讀於廣州中山大學。我曾見過外公的畢業證書,上麵是蔣中正的簽名,當時蔣介石應該是兼任中山大學校長。外公是在大學裏結識了外婆。外婆是湖南人,為躲避日本人的戰火,與家裏的堂表姐妹們一起南下廣州,進入中山大學求學。
然而廣州後來也淪陷了。國立中山大學誓不資敵,數遷校址,外婆曾向我提過他們遷校至粵北韶關的艱苦歲月。外公做為熱血青年,在中山大學加入了當時國民黨抗日救亡的主要青年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並成為骨幹成員。
外公唯一的哥哥,即我的大外公,比外公年長好幾歲,當時已經娶妻生女。關於大外公的過往,外公外婆一直不願談及,因此大外公是否畢業於中山大學還是黃埔軍校,已經不可知。我隻知道大外公加入了國民黨軍隊,是一位中級軍官,並參加了滇緬公路保衛戰。
“ 抗戰全麵爆發後,隨著沿海相繼淪陷,日本軍隊切斷了中國同國際社會的傳統交通線,企圖把中國變成一座孤島。1940年日軍占領越南後,滇緬公路成為中國與外部世界聯係的唯一生命線,承擔著運送戰略物資的重要使命。為保衛這條生死通道,中國軍隊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全階段累計投入兵力40萬,傷亡近20萬,殲滅日軍3萬餘人。滇緬路保衛戰不僅事關國家存亡,更牽動世界反法西斯戰局,無數將士以血肉之軀守護這條運輸動脈,為抗戰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摘自網絡)
在保衛滇緬公路慘烈的戰役中,大外公與日軍拚死作戰,最終英勇犧牲!壯烈殉國!
一寸山河一寸血!為國捐軀的先烈們英靈不滅,永耀千秋!!!
大外公犧牲後,留下妻子和年幼的女兒,一直由外公供養。外公很年輕時就在國民黨桂林鐵路部門擔任要職,算是技術官僚。我母親從小就知道她在廣州有一位堂姐,兩人一直通信,母親甚至在初中時獨自乘坐火車代表外公去廣州看望堂姐。
由於外公的國民黨背景,加上外婆出身於大地主豪紳家庭、名下有很多糧倉房產,他們在後麵的一係列運動中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批鬥、牛棚、下放等是家常便飯。不過外公對此好像比較淡然,或許在他看來,與犧牲的大哥相比,自己仍然活著已屬幸運。
到了八十年代落實政策,外公老家位於廣州市老城區中心的房產得以返還一部分。外公做主,將歸還的房產全部給了侄女,自己沒有留下一點。對於這個決定,外婆和母親等都沒有異議。
回顧家族往事,不禁心緒翻湧、感慨萬千。大外公出身富貴,作為家中長子,本可安享錦衣玉食,卻在民族家國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最終馬革裹屍、血灑疆場。他是那個烽火年代的一個縮影--有多少這樣的中華好兒女,舍棄錦繡生活,甘願為山河無恙、民族存亡,獻出一切直至生命!
你們的名字或許沉默於曆史,但你們的熱血功勳永垂不朽!向所有抗戰中為國犧牲的英烈們致敬!!!
----- 謹以此文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