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奶奶早已過世。爺爺奶奶家住湖南,我和他們的接觸隻有探親的寥寥幾次,對他們並不太熟悉。他們是很平凡的勞苦大眾,一生辛勞。他們的過去我隻是偶爾聽親戚說起,勉強能拚湊成一張簡圖。
小時候時不時能看到爺爺給父親的信,用墨水寫在薄薄的印著紅條條的信紙上,所有的字都傾斜到一邊,因為是用左手寫的。爺爺的整隻右臂從肩膀處就沒有了。
爺爺是河北平鄉人,生於斯長於斯。他家裏應該還算富裕,至少吃喝不愁,所以後來被劃分為富農成分。爺爺在當地有不少親戚,但自己家的人丁不多,隻有一個親弟弟,比他小十歲。爺爺在家鄉成親,並有一個兒子。
爺爺的青年時期,正是這片土地被日寇侵占的日子。燕趙之地,本多熱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爺爺帶著唯一的弟弟,拋家棄子,投入了保家衛國的行列。
爺爺參加了國民黨的軍隊。據他的弟弟(我的叔爺爺,後來轉而參加了共產黨)多年後和我描述,爺爺作戰勇猛、頭腦靈活、有軍事天賦,很快就升為了少尉排長。爺爺後來參加了台兒莊戰役。
“台兒莊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戰役,發生於 1938 年 3 月至 4 月,是徐州會戰的核心部分。在曆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1萬餘人。這場戰役不僅是中國軍隊在正麵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更以其慘烈的戰鬥過程和深遠的戰略影響,成為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象征。” (摘自網絡)
爺爺在台兒莊戰役中與日軍拚殺,傷得極重,後來被轉送到位於湖南芷江基地的軍隊醫院,經過兩年時間才能出院,但失去了整個右臂。
爺爺在芷江的醫院養傷時認識了奶奶。奶奶是福建人,在福建成親,她的新婚丈夫也是軍人,但很久都沒有音訊。奶奶一個年輕女子,為了丈夫的消息,從福建輾轉找到湖南,卻隻得到丈夫在對日軍戰場上戰死的噩耗。丈夫已去,奶奶就留在芷江的戰地醫院服務,後來認識了養傷的爺爺。
爺爺那時已離開河北的老家多年,在老家的妻子也已去世。戰時交通阻斷,爺爺和奶奶兩個背井離鄉、無家無園、沒有親人、甚至身體都不健全的人,在這個亂世組合在一起。出院後,因為傷殘,爺爺隻能離開軍隊,他和奶奶就地留在了湖南,後來一直生活在這,把它當作了故鄉。
爺爺沒有了一隻手臂,奶奶是不識字的家庭婦女,他們是外鄉人,生活可想而知。奶奶一共生了十二個孩子,最後隻活下來四個,有幾個孩子是都養到較大後生病沒錢治病而死。爺爺奶奶和子女後來的故事下次再說。
我和爺爺接觸不多,少時隻是因為是長輩而尊重,後來長大了知道了爺爺的抗戰故事,又加上了另外一層尊敬。爺爺在家國遭難、民族存亡之際離家從戎抗日,傷殘後承受生活的重壓,艱難而頑強地活著,平凡微小真實,大概是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人的縮影。
----- 謹以此文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