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居海外的華人多多少少都會想一個問題,將來會不會落葉歸根?而我們這批的海外移民還有一個顧慮,要不要送年邁的父母去養老院呢?
今天談談國內的養老院到底是怎麽樣的。
2023年上半年,家裏老人得了心衰引起了水腫,經過住院治療康複出院,出院後接到了老人單位剛裝修好的新房子;之前老人跟著子女生活,三年有餘,正好經曆過三年的疫情。
沒到一個月,老人提出要去養老院,態度堅決讓我有些驚訝;原本以為我們子女全天陪伴一段時間,讓老人把身體養好,也享受一下子女的孝順。
問原因,老人說太寂寞,養老院人多,隨時有人說話,全天有人照顧,活動也多。很久以前,老人能動能走之前去看過幾個周邊的養老院,說將來需要人照顧時就去養老院,不想拖累子女。
商量後開始找養老院,一是理解老人的想法,二是早點試一下養老院,如果不合適還有時間安排其它方案。
除了向周圍朋友打聽,也在網上搜索。最後確定了三+一家養老院,準備實地考察。
三家的相似點是:以雙人房來計,每月固定費用大概在6000上下,單人房大約在8000左右;候補的一家是最高的,雙人房是8000起。
先說一下大背景,讓大家有個可比性:所在城市地處南方,二線城市;最低工資3千,一般事業單位工資1萬到2萬;事業單位退休多年的退休金6、7千,新退休的8千以上,企業單位退休金4千左右。
市裏養老院的基本費用大部分在4、5千(以雙人房計),上麵三家算是中上檔次,另外一家高的,由某保險公司投資的醫院主辦。
市裏還有兩家高端養老院,月費過萬,並需要繳納不菲的入院保證金;兩家養老院均由房地產公司開發,是全國連鎖,宣傳資料的確很吸引人,園林式花園裏樓台亭閣,配套各種高檔文化娛樂、醫療中心,包括遊泳池健身房等;不過此類房地產養老院隱形費用高,坑多,容易爛尾,老百姓盡量不考慮。
2025年初一次郊遊,去到一個自然公園,麵積很大,山清水秀;公園內有幾棟外觀漂亮的高樓,同行朋友說,這是一個房地產的養老項目,曾經風光一時,市裏老人一車車來參觀考察,一些老人高價買下所謂的養老期權;後來房地產泡沫破裂,養老院隻能勉強維持;朋友說裏麵還有老人住,隻是寥寥無幾,和保潔保安人數差不多。
挑選的四家養老院都在網上排行榜上,綜合評分和口碑不錯。於是和這幾家養老院聯係,安排在同一天,我們帶著老人一塊去參觀體驗。
第一家是原市福利院改製的養老院。
規模不小,一棟十層的主樓佇立在中間,兩邊是獨立的兩層副樓,三棟樓房圍成一個巨大的院子,院子裏樹木花草還有噴水池;進大門時,碰巧看見老人們圍成一大圈,在院裏曬太陽,有一大半坐在輪椅上,一小半坐著院子裏的長椅上。
第一次看到那麽多養老院的老人,心裏還是蠻震撼的,坐輪椅的相當一部分老人已是風燭殘年,基本上都默不出聲,隻有幾個在相互說話;陽光很好,溫暖和煦,和那些靠在輪椅上、一動不動的老人形成讓人難受的反差。
上到主樓,看了房間和裏麵的設施,房間大部分是雙人房,有些陳舊,門口上裝有紗門,有的紗門還有破洞。房間是通透的,光線很亮;我們說老人眼睛不好,特別怕光,有可能需要單間;護士說,可以先住沒有室友的雙人間,按一個人收費;如果老人多了,就自己包一個雙人間。
出來時,注意到主樓兩邊單獨的兩層樓房,很安靜,沒人走動;問護士,說裏麵住的都是臥床老人,所以不會推出來曬太陽。
整個觀感下來,房間和設施明顯陳舊老化,衛生間裏的扶手、防滑等保護設備不足;入住的老人年齡偏大,相當一部分是需要重度護理的;看到一半,已經在心裏否定這家了。
第二家是原省福利院改製的養老院。
和朋友了解情況時,這家是知名度比較高的;有朋友家老人在這裏住過,評價不錯,還說入住率很高,有時需要排隊等。
在大門登記後,進入養老院;有三棟主要建築,前麵兩棟,後麵一棟,均為十一層高樓;前台大廳在第一棟裏,大廳很寬敞,還有搞活動留下來的花籃;電話裏聯係的護士長很快過來,帶我們上樓,到和老人身體狀況匹配的樓層參觀。標準的養老院大都像醫院一樣,麵對麵兩排房間,中間是走廊,中端有護士站,這種結構是最方便照顧和管理病人的。
和前一個比較,這家養老院有著明顯的優勢:大樓看上去蠻新,裝修比較高檔不顯舊,冷暖中央空調;院子不小,有涼亭小道、球場,花圃;房間寬敞,原本是三人房的設置隻安排了兩張床,絕大部分床都是醫用護理床(多種功能,非常實用,特別是老人生病時),衛生間裏有安全扶手、防滑墊、緊急按鈕,設施比較完善;護士長、護士、護理員均有各自得體的服裝,看見路過的老人及家屬會打招呼;護士長的介紹熱情專業,讓人留下很深的影響;但是,有一個對我家老人蠻要緊的“缺陷”:房間裏過於明亮。
房間的洗手間在進門的位置,靠外邊是一整排窗戶,房間是東西向,於是陽光非常充足。靠東的房間早上全是陽光,靠西的下午全是陽光。家裏老人眼睛不好,怕光,屋子裏要暗,晚上睡覺時需要接近全黑;家裏房間的窗簾都是加厚遮光的。
護士長聽完,說後麵那棟樓比較暗,現在就過去看看。
這棟樓的結構大體一樣,唯一的區別是:房間的洗手間在裏邊,讓窗戶少了一半,旁邊是一個洗漱台加內陽台,而且窗外是大樹,外邊光線不能直接進來,房間的光亮度偏暗,很適合家裏老人;加上這棟樓更新,才使用幾個月,房間裏的設施更新更全。
唯一的擔憂是沒有單間,每個老人會有自身問題,怕兩人合住容易有矛盾。護士長說如果床位有富餘時,可以包一個房,費用大概多三千。
整體來說讓人比較滿意,便對護士長說,還有別家要看,等看完了就給答複。
第三家是私營的養老院。
這家養老院各方麵還可以,考察完後,滿意度排第二。優點是在市中心,交通很方便,便於常來看望老人;有專門的單人房,價格比第二家包房要便宜(綜合價格7千左右,第二家大概9千);可以讓老人試住,時間可以十天到一個月。缺點是院子比較小,大部分活動都在大樓裏。
看完三家,心裏有了底,於是決定不去看那家比較貴的候補養老院。一是費用高,雙人房要8千起;二是離家遠,在新開發區,交通沒那麽方便。至於它是由一家醫院開辦是有利有弊:好處是有病可以直接轉醫院,不用家屬操心和操辦;弊端是醫院是保險公司主辦的股份製醫院,和公立的三甲醫院還是有差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莆田醫院”,公立醫院雖然會有過度檢查、過度治療,但大部分還是有底線的。
回到家問老人意見,老人說就去第二家。我說第二家沒有單人間,老人說不想住單人間,雙人房有個伴,可以有人說說話。原來擔心老人會比較挑剔,不願和別人同住,沒想到聽力非常不好的老人居然需要有同伴聊天,或許老人害怕孤獨的程度不是我們可以感同身受的。
開始辦理入院手續。養老院需要老人做入院健康檢查,主要包括:心電圖、胸片、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和傳染性疾病,後者又包括甲肝、乙肝、丙肝、結核、HIV和梅毒;檢查要求非常全麵,需要到醫院做。
得知老人之前住院,護士長說醫院的檢查三個月內有效;到醫院門診把檢查單打印出來,所有的檢查都齊全,包括各項傳染病檢查。
幾天後,老人開始了養老院的生活。
以下是該養老院的一些基本情況:
1. 養老院的前身是由省民政廳投資興建管理,後改成公建民營。好處是硬件投資足夠,設施完備;作為行業標杆,經營管理標準高,收費相對合理;經常有上級領導來考察,同行來學習取經,社會公益團體來聯歡。節假日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大大豐富了老人的生活。
2. 入院時收取1萬風險金,防止家屬不繳費或逃費;平時費用一月一交(半年或整年交有一點折扣),月費用6千左右(病人需要護理的程度有區別,一些自選項目不同),其中約三分之一是床位費、三分之一是護理費、餘下三分之一是夥食費、衛生費、物品使用費等其它雜費(床上用品由養老院統一提供);
3. 每天生活和護理有規定的時間和流程,早上6點起床,晚上9點休息,中午2小時午睡。一日三餐由老人和家屬自行選擇,有幾十多個品種可選。雖然品種不少,但老人抱怨也不少,大多數都會抱怨飯菜不合胃口。觀察之後覺得有幾個原因:眾口難調,和老人平時在家吃的不一樣;為了健康飲食,養老院飯菜少油少鹽偏清淡;老人的食欲胃口在逐漸衰減。
洗澡次數和季節有關,夏秋一周三次,冬春一周兩次。
4. 分層管理,同類老人安排在統一樓層。以新樓為例,一層是活動室,有各種文體娛樂的場所;二層是臥床老人,基本上都插胃管和吸氧,除了護士和護工,過道和飯廳裏是沒有人的;基本上是三人房,因為不太需要多餘的空間。
三四層是半自理老人,大部分需要輪椅,少數可以緩慢行走,需護工幫洗澡,一半在飯廳用餐,一半在房間用餐。每周護工推下樓曬太陽兩次(可以自費,一次半小時20元)。
五六層是自理老人,基本不需要護理,一樓活動室的主要使用人群。
十層和十一層,建築的最高兩層,主要是老年癡呆症的老人。封閉式管理,需要電梯卡才能出入。
5. 人員配置。醫生護士比較少,是養老院的一個薄弱環節,整棟樓看見過的醫生大概三個,隻有一個資曆老一點的;護士一層一個,護理員白天一層五個(同一班,夜班隻有一個護理員值夜);每層大概是三十多床位。
養老院是不是老人養老的好選擇?“養兒”真能“防老”嗎?下篇說說自己的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