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像上海的南京路,那麽中央大街盡頭的鬆花江畔就像上海的外灘。文革前如此,文革中也如此,文革後更是如此。
八十年代初的一個夏天,我們一家在鬆花江畔度周末。忽然見前麵呼啦啦圍棋了一群人。我們也好奇地趕過去,原來大家在看張瑜!自從張瑜演了《廬山戀》一時名聲大噪,接著《小街》《知音》都很出彩,這次來哈爾濱也是拍電影。
麵對麵看張瑜,有點失望:個子不高,皮膚黑甚至有些粗糙,用現在的通行語言:南方小土豆。比起滿街膚白腿長的高個子哈爾濱姑娘,相貌確實不出眾。那時候演員也很樸實,沒有大墨鏡大口罩的特立獨行,就那麽素麵朝天的。如果不聲張,很難認出來。
後來看了她的這部電影《明姑娘》,銀幕上看又是光彩照人了。據說電影演員麵試有一項就是看上不上鏡,專業名詞叫“鏡頭感”。張瑜算是很有鏡頭感,很上鏡的演員了。
那年夏天很特別,還有一部電影《花園街五號》也是在哈爾濱拍的,而且有一段李默然飾演的省委書記街上散步的鏡頭就在我們大院的馬路上拍的。大家遠遠觀望,李默然跟銀幕上的鄧大人一模一樣,跟他一起散步交談的據說是龐學勤,那是大帥哥呀,《戰火中的青春》雷排長印象太深了,可是我沒認出來。
《花園街五號》這部電影當年也是很轟動的好電影。花園街就是現實中黑龍江省委所在街道(現在仍然是)。所以哈爾濱人看著很真實。
十幾年前也是在哈爾濱,我的大學閨蜜請我在華融飯店吃飯,華融飯店的自助餐又便宜有豐富。我們選擇了靠窗的位置。忽然一陣笑聲傳來,太熟悉的音色,回頭一看,李雙江跟一個人也在吃飯,和我背靠背。
我這位大學閨蜜小我兩歲,就在那次見麵後,她突然去世,非常意外,隻是因為乳腺粉瘤一個可做可不做的手術,結果導致肺栓塞。我在加拿大聽到這消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