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有老孫(悟空)的蘋果
到今天為止,蘋果公司在印度生產的手機超過中國生產的手機 or iPhone。受關稅的影響未來美國用的手機基本上都來自印度。
前幾個月俺的單位換到蘋果15的手機,雖然照相與認臉的功能還不錯,但是過熱的手機與對“文學城”這樣的社交應用軟件的不友好讓人失望。用iPhone 15上文學城有20%的機會被凍結,難道說印度人對中文應用(社交)軟件有抵觸?
前不久富士康已從印度撤出蘋果的中國iPhone工程師,對生產過程有多大影響還不知。
這反映了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對技術轉讓的擔憂;這應是大陸政府要的動作。印度正在加緊努力,建立自身能力,減少對外國專業知識的依賴,目前蘋果的零部件幾乎都是在東亞生產的(見圖)。
2. 沒有啥AI 的蘋果
去年蘋果放棄的自動駕駛工程計劃,並沒有把餘錢用於構建AI的基礎措施,而是專注於構建一個與語音助手Siri集成的本地大型語言模型平台,俺是是很不喜歡Siri,比ChatGPT 差多了。
預計蘋果不會在2026年之前提供有關其人工智能AI戰略進展的路線圖,可市場不等人。
中國市場上,蘋果計劃與阿裏巴巴的AI實行連接,阿裏巴巴的AI在大陸並不是最好的。蘋果中國的銷售目前隻是排第五名,整體銷售有所下滑。
3. 沒啥川味的蘋果
在川普第一任期蘋果的老板,廚師Cook與川普合作良好,蘋果免了那次的關稅,這次蘋果沒那麽幸運了,所以廚師要去印度生產蘋果主要因為那裏的關稅低,可能勞工工資也低,但是感覺印度蘋果的品質會不一樣的。
記得波音飛機公司在印度有6000多的工程師占了波音商用飛機工程師的三分之一,你看看天上地上,波音這些年的製造與質量的成績是很差的,如果印度把蘋果廢掉了,那美國還剩下什麽神器?(除了英偉達與發動機)
現在廚師同誌在鋼絲上做菜給老共與老川吃,老川不想吃,因為裏麵沒有川味,蘋果或是這一次關稅之戰的最大犧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