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pass這一天的。上周雲兒問我是否參加紀念鄧麗君的唱歌活動,我因手術後不久沒什麽力氣,便回答說不參加了。昨天讀到雲兒的紀念帖子,才突然意識到今天是鄧麗君逝世三十周年。她竟然已經離開了這麽久?!埋在腦海深處的記憶一瞬間蜂擁而出。
鄧麗君的歌聲貫穿了我整個童年少年和青春,影響綿綿至今。一直記得三十年前的那一天,報紙上忽然出現鄧麗君去世的消息,當時的娛樂新聞靠不少假消息來奪人眼球,所以一開始我都不相信,還和朋友辟謠,但更多的報道接踵而來,不由得人不信。我那時很震驚,不能想象這樣的巨星在才四十歲時會突然離世。也是在各種細節報道中,我第一次知道了泰國有個小城叫清邁,世外桃源一般,鄧麗君隱居離世的地方,之後有很多年我都想著去看看。
(以下所有圖片來自網絡)
鄧麗君的歌曲專輯:
和鄧歌結緣始於童年時,那是八十年代初期,港台歌曲剛開始進入內地。社會多年被鏗鏘有力的紅歌洗禮後,鄧麗君柔軟的唱法腔調一下子在大街小巷流行開來。我家那時有不少港台歌曲磁帶,有些是自己買的,有些是找鄰居朋友翻錄的,其中大概一半都是鄧麗君的歌曲。
不知年輕點的朋友見過老式的磁帶和錄音機沒有。最開始的磁帶錄音機還是磚頭大小,一般是日本產的三洋等牌子,這可是屬於八十年代家庭現代化的幾大件之一,因為一台錄音機要上百元,在那時是不小的款項。當時的錄音效果不太好,我記得磁帶的翻錄簡單粗暴,就是直接拿一個磚頭錄音機外放,在旁邊拿另一個磚頭錄音機收錄,如果會弄條線連接兩台機子就叫內錄,算比較高級的操作了。
八十年代的老式錄音機和磁帶:
那些年拜湧入的港台歌曲及影視所賜,我的學習成績止步不前,因為心思都沒放在學習上。當時的音像店是最喜歡去的所在,而音像商品集中的地方肯定是在市中心。但我家住在郊區的學校裏,想去趟市中心可不容易,要轉好幾路公共汽車花近兩個小時。但渴望之下,我們一兩個小夥伴,瞞著家長、戰戰兢兢、一路問路、輾輾轉轉,終於到達市中心。我們在各個音像店裏流連,雖隻有很少的零花錢買不了什麽,但也聽飽了最新傳來的港台歌曲,其中最多的就是鄧麗君的歌了。
八十年代的音像店,是港台作品的天下,桌子上和架子上都是當時比較高級的錄音機:
有一次不知從哪弄來了一盒鄧麗君演唱會錄音的磁帶,據說是最新的,裏麵一半的歌都沒聽過,我天天聽得如癡如醉。當時特別喜歡其中的一首歌叫做《漫步人生路》,第一次聽到就在想:天下竟還有這麽好聽的歌曲!可這首歌是粵語的,我聽不懂,又到處找不到歌詞,我為了知道歌詞,都快走火入魔了:我求著一個從廣東搬來的女同學幫我聽這首粵語歌,求了很久,把很有限的零花錢都拿出來買零食請她吃,又把我好不容易收集的明星貼紙送給她,反複糾纏下,女同學終於點頭答應。
一直記得女同學答應的那天下午,我像扶著太後一樣扶著她走到我家。我們非常認真地一遍遍聽鄧麗君的演唱會磁帶,聽一句就按一次暫停鍵,女同學把歌詞寫下來,聽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倒磁帶反複聽。因為是演唱會錄音,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晰,她一些字詞拿不準,我很怕她不耐煩,就在一旁殷勤地投喂零食、作揖打扇。我們倆折騰了一個下午,為了幾句歌詞來來回回倒帶了十幾次。錄音機和磁帶後來都發出了疲憊的呲呲聲,隨時準備罷工。終於在錄音機發熱發燙,磁帶即將報廢前,女同學把歌詞都聽寫下來了。我捧著歌詞,如獲至寶,一個字一個字地學著粵語發音唱,印象之深,已成肌肉記憶,到今天這首歌仍張口即來。
鄧麗君演唱會:
如今再回想起這段早年的經曆,有點好笑。對鄧麗君歌曲的這股執著勁頭,在我後麵的歲月中,連準備高考時都沒有過,可能隻有為出國考GRE時可以一比。到國外後,有華人處就有鄧歌,時不時被她的歌聲環繞,她雖然早逝,但感覺她其實並沒有離開。
懷念鄧麗君不唱首她的歌可不行,選了首《再見了我的愛人》。雖然久不唱歌臨陣磨槍,但這首歌就是當年那盤被反複倒帶的鄧麗君演唱會磁帶中的歌曲,我這幾十年已聽了幾百遍。鄧麗君在那次演唱會謝幕時邊唱著這首歌邊和觀眾們道別,依依不舍到最後甚至哽咽,她那時還很年輕,隻有三十歲。
在我心裏她其實一直就定格在這個年齡。
再見了我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