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著的墨西哥 牛肉、雞肉 Fijita
剛來美國的頭兩年,住在城邊公寓裏。公寓旁邊有一家墨西哥餐館Taco Cabana,周末時經常去那裏吃飯。點的最多的就是雞肉或者牛肉的Fajita。(墨西哥烤肉)。類似於北京烤鴨的吃法,一張薄薄、軟軟的tortilla(墨西哥薄餅)麵餅上卷上烤肉,以及各種配菜。那時年輕,剛及而立,食欲旺盛,滿滿倆盤看起來像鐵板燒一樣滋滋冒著熱氣的雞肉和牛肉,一盤柔軟的麵餅,七碟八碗的各類配料。被一家三口風卷殘雲地吃得精光。吃飽喝足後,駕車開往加爾維斯敦海港,麵朝大海,追逐嬉戲消食。
兩年後,搬離公寓,住進了郊區的房子。有了自家的房子後,屋裏屋外的事務突然就多了起來。再則郊區的餐館總是需要開車的距離。後來,又開始了健康養生的生活。漸漸地去餐館吃飯就少了。隻是偶爾去過這家店吃過Fajita。
於我,似乎更鍾情於它的麵餅而非烤肉。也曾嚐試過多次,特別是準備感恩節大餐時,總是喜歡烙幾張薄薄的麵餅,卷著火雞肉吃。餅子倒是很薄,卻總不柔軟,脆脆的,很好吃。隻是卷不起來,一卷就脆了、斷了。後來便經常從店裏買回墨西哥麵餅。炒一盤肉絲,權當魚香肉絲了。
年紀漸長,尤其是兒子離家讀書,進入不惑之年的我們更是很少涉足餐館。距離每周步行去吃Fajita的日子,已然二十年有餘。最後一次去吃Fajita是什麽時間,也想不起來了。多年以後,似乎已經忘記了Fajita的味道,留在記憶裏的是一家三口頂著驕陽興高采烈徒步而行,一掃而光後剩下的一桌子空盤子。還有那些年輕歲月裏麵朝大海的奔放,藍天白雲下的春暖花開。
2020年的春天,屋前的杜鵑花開了,又謝了。玉蘭樹上的大朵的白色闊玉蘭競相綻放。去年新種的梔子花暗香幽幽。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則被控於家中,麵對空闊的藍天和白雲,遙想大海的碧波與大浪。
三月下旬,後知後覺的自己吃完了最後一杯麵粉。走進商店時,麵粉貨架上早已空空如洗。看來看去,隻剩下幾包5磅的tortilla麵粉。無奈之下,隻好買了一包,心想不能包餃子、蒸包子,應該可以用來做烙餅。
回家後,仔細看了說明,照著步驟規規矩矩地做了tortilla薄餅。軟軟的、薄薄的,與店裏買的、餐館吃到的,一模一樣啊!
靈機一動,便想起了久違的Fajita來。味覺上的美味,過往的溫馨舊事,年輕時的生機活力,瞬間成為眼前的味覺誘惑。隨即買來牛排、雞胸肉、Fajita 佐料,拿出鑄鐵鍋,所有的行頭齊備。烤肉、和麵、煎餅, 準備洋蔥、青椒、牛油果等配料。一餐如假包換有模有樣的Fajita 就做好了。先生兒子一致認為找到了二十多年前Taco Cabana的味道。時光瞬間倒流,恍然回到了從前,那些年輕的、奔放的、食欲旺盛的歲月,那些春暖花開麵朝大海的青春故事,與2020年的這個春天重疊、交融。
2020年的這個春天,我絞勁腦汁、費盡心思,中式的、西式的,幾乎所有吃過的、見過的、能想象得到的,想象不到的,自創的那些食物,統統做了一遍或者幾遍。終於破天荒地開了一家餐館,杜鵑廚房式的餐館:))自給自足,自得其樂,自主自立,自負盈虧,自包自攬的餐館。
牛肉 Fijita
再來個雞肉的,今天中午剛做的。近乎兩個星期沒有買菜,家裏幾乎彈盡糧絕。搜刮出的洋蔥、青椒,還有沙拉圓白菜。做了一頓如假包換的Chicken Fijita.
來張全景兒的
領導生日時,我從院子裏剪得花兒,當作生日禮物。還有韭菜三文魚餃子。怎麽樣,夠賢惠吧。自己先表揚一下自己。我經常在家自己表揚自己, 而且不厭其煩地詢問家裏的兩個男人, 怎麽樣, 我很能幹吧!!! 我真能幹! 我怎麽這麽能幹呢! 哈哈哈哈。祝福朋友開心快樂,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