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百姓參觀飛機的喧鬧逐漸落幕,儀器安裝調試也近完成。航空磁力儀比較簡單,體積很小的探頭安裝在機艙外,儀器主體安裝在機艙內部。在正式生產飛行前,要飛幾個起落熟悉機場周圍的環境,以便熟悉測區地形和概況。
九月四日我參與飛起落,早晨八點三十分起飛,天氣晴朗,氣流平穩,四十多分鍾飛了七個起落,機場周圍的地形和環境一目了然。這是我第一次上飛機,沒有任何不適感覺,斷定自己的身體適合飛行。很多人不適應這種小飛機低空飛行,頭暈目弦,翻腸倒肚的嘔吐。有些空勤人員也暈機嘔吐,他們戲稱為“交公糧”,飛機上備有一些用蠟紙做的紙袋,供人們交公糧時使用。
九月九日,輪到我上飛機飛測線,領航員拿著航圖向我介紹了飛行的航線和測線,那天飛測區東部的夾皮溝一帶。起飛後,先在六百米高度上飛基線,飛機十分平穩,然後保持高度向測區飛去。接近測線時開始下降,隨著高度的降低,飛機開始抖動起來。在測線上飛機盡量保持一百米的相對高度,由於低空氣流的影響,飛機劇烈上下顛簸,左右搖擺,如同驚馬拉著馬車在農田裏飛奔。
從舷窗向外看,樹木在腳下匆匆而過,有時飛過兩山之間,旁邊的山脊比飛機還高,好像機翼擦著山坡上的樹枝而過。有時飛過山頂,感覺起落架幾乎碰到了樹梢;而飛過兩山之間的山穀時,高度竟可達到二三百米。理論上,飛機應該沿地形飛行,可是地形切割劇烈的山穀下不去,下去就爬不上來了,後果就是撞山。航空物探中飛機或儀器探頭撞樹撞山事故時有發生,機毀人亡的事故在國內外都發生過。
一條測線結束後,要一百八十度轉彎掉頭飛下一條測線,機身急劇傾斜,感覺如同地覆天翻。在飛第四條測線時,發現儀器工作不正常,記錄筆劇烈抖動,換檔也不靈活,操作員隻好告訴領航員返航。返航時再次飛了基線,並順便在靖宇縣城上空轉了一圈,俯視小城全貌。原計劃六個小時的飛行,隻飛了三個小時,可惜了那天的好天氣。那些天不是大霧就是低雲,好幾天都不適航。我飛測線身體沒有不適,隻是有時飛機突然失去高度,造成氣壓急劇變化而感到耳內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