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精心籌備,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大家盼望飛機盡快到來,期待著盡快開始工作。那時航空磁測使用的,是蘇聯製造的單引擎雙翼飛機“安二”,後由中國仿製生產,改名為“運五”。飛機跑道建了二年多,當地的老鄉們早就聽說將有飛機落在這裏,也都在翹首以盼這隻不扇動翅膀的“鐵鳥”快快到來,一飽眼福。飛機到達的那一天,剛一著陸,林場的大人和孩子們便像潮水一般紛紛湧向停機坪,爭相目睹飛機的真容,那場麵如同趕集一般熱鬧非凡。我們則被臨時指派去維持現場的秩序,以保證飛機不受“侵犯”。
緊接著,十裏八鄉的男女老少也開始絡繹不絕地趕來看飛機,有步行前來的,有趕著馬車來的,有自己騎自行車來的,生產隊開著拖拉機來的,甚至還有縣城單位集體乘坐汽車前來的,人群一層又一層地將飛機圍了個水泄不通。有一位七十九歲高齡的小腳老太太,自己步行幾十裏路,隻為一睹飛機的模樣。她坐在飛機旁邊,久久不肯離去,執意要看看飛機裏麵是什麽樣子。好心的地勤人員打開機艙門,滿足了她的心願。老太太心花怒放,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真應了東北的一句歇後語:老太太咬牙 — 頂好!從那以後,想看看飛機內部的老鄉都有機會大飽眼福,一償夙願。
令人驚豔的是,在看飛機的人群中,中老年婦女占絕大多數,她們也許就是今天“中國大媽”的先驅。
1976 靖宇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