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灣區經營一家養老院,已經做了第8年。
我原本是國內醫學院畢業,後來去了加拿大、美國學醫,也曾經在醫院工作。說實話,從醫生到開養老院,這條路並不在我早年的規劃中,但真的走上來了,才發現這裏麵牽涉的,不隻是“照顧人”,更是“守住一個人晚年的 dignity”。
---------------------------------------------------------------------------------------------------------------------
最近爆火韓劇《魷魚遊戲》即將在美國開拍,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場“生存遊戲”的刺激感。
但作為一個養老從業者,我看的時候卻忍不住被某一個鏡頭戳到了心裏:
劇裏有些老人,因為生活所迫,也不得不參與遊戲,賭上性命換一點希望。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
現實中的無家可歸老人呢?他們沒有鏡頭,也沒有退路。那他們,靠什麽生存?
-----------------------------------------------------------------
讓我分享一組真實的數據(不是劇情,是現實):
2023年,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全國大約有58萬人無家可歸,
其中30%以上是55歲以上的長者。
這個比例,真的讓我沉默了很久。這些人,可能剛從醫院出院,卻沒有地方可回;
可能原本住在親戚家,因為失能或無力照顧被“請”了出來;也可能隻是因為一場意外,一份失業,就從“中年體麵人”跌到了“老年邊緣人”。
我越來越覺得,養老院不是冰冷的機構,而是一個現實的出路。
--------------------------------------------------------------------------------------------
很多人不知道,加州其實有一個政策叫 Assisted Living Waiver(ALW),
翻譯過來就是“輔助生活豁免計劃”。
簡單說,它允許符合條件的老人,在持有Medi-Cal的前提下,入住養老院(RCFE)。
對老人來說,這是穩定的照護;
對我們養老從業者來說,這是一群真正有需要、也有政策支持的客人。
真誠地建議有兩個關注的方向:
第一,認真了解 ALW 的申請流程
加州各縣對資格認定不太一樣,但流程基本清晰
(未來我可以整理一份中文簡要版,供參考)
第二,主動建立本地合作關係(非常關鍵)
老年人不會自己來找你,資源需要你“去找”。
以下這些渠道,我接觸過,有用,也建議你去了解:
醫院裏的 discharge planner / 社工
Meals on Wheels 老人送餐組織
無家可歸者救助服務點
各縣的“統一入門係統(Coordinated Entry System)”
華人教會 / 社區中心 / 老年活動站
這些地方,真的藏著很多“等被接住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