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過半,不再記掛退休這個事(二):開始投資

2020年的夏天,我在北美華人網上,無意間看有人提到一篇文章:《普通家庭十年一千萬的理財計劃》。我把文章標題截圖記下來,但是並沒有去看。在那之前,我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無財可理。至少我當時是這樣認為的。現在,我知道這樣的想法是財盲的表現。一個人隻要不是手上沒有一分錢,都不能算無財可理。總之,2020年的夏天,我這個家庭的經濟,走上正軌未久。三十多年來,一直在貧困線附近掙紮的我,仍然沉浸在剛剛脫貧的喜悅和滿足中。一次朋友聚會上,我說:“我現在的錢,根本就花不完!”當時的效果是,舉座皆驚,哈哈,把朋友們都樂壞了。

但是很快,秋天來了,在飽受病痛折磨的一個月,我忽然意識到,一個中產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極低。沒有資產的我們,幹一天活,就有一天的飯吃,甚至還略有結餘。可一旦停工,就會立刻淪為赤貧。我們暫時的富足,是建立在兩個人可以健康工作之上的。而我才剛踩過四十歲的線,身體就開始頻出故障(之前提到的頸椎問題,不過是其中一例而已),到了五十六十,那還了得?

在單位,我也屢次目睹中年同事的身體危機。有人甲狀腺問題導致心髒跳動過速,去了急診。有人一向被牙醫誇牙齒健康,忽然一顆牙斷了半截。有人漏走一級台階,膝蓋就壞了,過幾天,又拄著拐杖來上崗。有人癌症化療著,還在上班。我們這個工作的強度是實打實的,就算在我身體完好的日子,到了下半晌,也是經常累到不想動了。所以每次我看到重病還來上班的同事,都覺得天哪,人間慘劇啊。同時我也下定了決心:我不要有一天也混到這個樣子。要是哪天我得了重病,我希望我有立刻辭職,回家躺著的資本。

基於上麵的原因,在2020年的秋天,我讀完了貝版的《普通家庭十年一千萬的理財計劃》,又名《會走路的錢》,並開啟了一段集中攻讀理財書籍的曆程。與此同時,我開始了小額的投資實踐。我最初用的是貝版推薦的懶人投資法,一招勝百招的“買大盤”。然後,因為機緣巧合,又試了一把爆炸式財富增長的勤快人投資法:買房。這個勤快人投資法,的確在一段時間內,把我和隊友變成了大忙人。

經過這係列的操作,我的家庭資產得到重新配置。一段時間內,資產持續增長,令我信心百倍,覺得退休之期,指日可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