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保護視力的5大要點

日常生活中保護視力的5大要點

 

人們通常隻有在視力開始惡化時才意識到保護眼睛的意義。如何才能盡早采取措施保護視力。一位眼科教授介紹了自己日常圍繞眼睛健康所注意的生活習慣。

美因茨大學眼科診所主任兼眼科基金會董事會成員 Norbert Pfeiffer 稱,人眼就是一個“高性能奇跡”。人眼的視覺效果和靈活性比世界上任何相機都高端。而且每天辛苦勞作無怨無悔。即使在極熱或極冷等最不利的條件下也能發揮作用。但從40歲開始,眼睛開始老化,近距離視力惡化。

 

 

我們如何才能維護眼睛的健康呢?這位眼科醫生透露了他日常生活遵循五個秘訣。

1.戴眼鏡保護眼睛

在天氣炎熱或者寒冷時,我們都會用衣服來保護自己的身體。盡管我們一直會使用眼睛,卻很少關注它。眼科教授Pfeiffer 說 “我總是戴著眼鏡,保護我的眼睛。尤其是當我做一些可能有東西飛進眼睛的事情時。”

 

“當我用錘子在牆上敲釘子時,金屬碎屑可能會脫落並跳出。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會傷到,甚至失去眼睛。我修剪草坪時也總是戴著眼鏡。”

進行網球或壁球等運動中,球會高速彈向運動員,這個時候應充分保護自己的眼睛。 Pfeiffer教授推薦應佩戴運動眼鏡。 “普通眼鏡可以很好地保護眼睛,但不是 100%,因為下方和兩側都是開放的。而運動眼鏡的鏡片把整個眼部都包住了,而且因為材料是聚碳酸酯,在受到撞擊時不會碎裂。

騎自行車時,Pfeiffer教授也戴著普通眼鏡,防止昆蟲侵害。他解釋,一旦小昆蟲的翅膀卡在結膜或視網膜中,想要取出來會很困難。

陽光除了會促進痣和皮膚癌變,也會導致視網膜發生變化,對視網膜和眼睛的晶狀體造成長期損害。身體本能可以感知什麽時候應戴上太陽鏡。高品質的太陽鏡是可以防止紫外線。

2. 到戶外去

“好視力委員會”稱,大約 25% 的德國人患有近視。現在在室內使用電腦工作的人越來越多,近視度數正在迅速增加。但眼睛會根據距離進行相應調整。所以最佳方法是每天在戶外呆兩個小時。Pfeiffer教授強調, 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尤其應在30 歲之前這樣做,可以防止年輕時近視。”

他自己每天在戶外會呆上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可以分成多次完成。在新鮮空氣中,眼睛會看向遠方並更多地眨眼,從而更新淚膜。 “如果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眨眼次數隻有室外的一半,眼睛就會幹澀。

此外,呆在戶外可以呼吸更多新鮮空氣,看到更多藍天和綠樹,情緒會更加積極。

 

 

3、體育鍛煉

眼部疾病有很多種,但其中三種特別危險,因為它們會帶來失明的風險。
* 和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老年人多發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於晚期糖尿病
* 青光眼,通常是由於高眼壓引起的視神經萎縮

Pfeiffer教授介紹,“如果堅持鍛煉,所有這些疾病要麽可以預防,要麽可以推遲發生,或者出現好轉。” 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細胞的性能。 “這不僅適用於整個心髒和肺,而且實際上適用於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也適用於眼睛。“ 運動可以減少多餘的體重,從而降低患糖尿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的風險。體力活動可以增強免疫係統,確保免疫係統和修複機製更好地發揮作用。他還主張時不時地短暫而集中地挑戰自己。例如快速跑向快要啟動的公汽。

 

Pfeiffer教授還將一次小的鍛煉融於生活中的細節。他介紹, “我的辦公室在五樓。我總是走樓梯,而不是坐電梯。盡管我有車和停車位,但我總是騎自行車上班。”他的理念就是:盡可能地在室外,盡可能運動。

4、吃彩色蔬菜

Pfeiffer教授還提出“吃彩色蔬菜!”

健康的飲食可以延緩眼部疾病,尤其是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或使病程減輕。為西蘭花、辣椒和菠菜等中含有抗氧化劑,對所有細胞都有保護作用。



5. 參加預防性檢查

眼睛是否健康通常自己無法知道。因為視神經消失得非常緩慢,我們根本注意不到。有些人直到失明前不久,還沒有察覺異樣。為此定期眼科檢查非常重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