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車站 /林木
兩條鐵軌,像兩個人,看似在遠處
交集,實則保持相同距離
看不到火車吐煙,聽不到汽笛長鳴
枕木間飄著幾片銀杏葉,和撕碎的詩稿
曾經擠滿了人。現在是一個人的站台
離開的人,不再回來
不錯,會有另一個人到來,但不坐火車
腳搖搖晃晃,踩著鐵軌,走向童年的車站
著名批評家、蘭州交通大學副教授高亞斌點評:
林木的詩歌《離別車站》,注目於一條已經成為過去的鐵路、一段已經閑置的鐵軌。那裏已經沒有了人群,有的隻是落葉和紙屑,而這些散落在鐵軌上的落葉和“撕碎的詩稿”,成為了一段戀情的哀歌和見證。因為在這個廢棄的車站上,曾經離開過的兩個人,隻有其中的一個人回來了,他是沿著鐵路步行回家的。他的戀人去了哪裏?他沿著這條鐵路,是要尋回怎樣的舊夢?麵對這個曾經作為出發地的車站,一個人的情感失落和鄉愁感歎,悄無聲息地合抱在一起了。
詩人,詩評家胡翠南簡評:
一個陳舊廢棄的車站,最易引發懷舊愁思,浮想聯翩。曾經的喧鬧歸於平和寧靜,無數次的悲歡離合隻餘下飄零的樹葉與撕碎的詩稿。此時的車站是作者一個人的車站,隻有他從多年以後重新回到起點,回到他曾經詩意迸發的童年。兩條鐵軌意即兩個平行前進的人,新我舊我相遇,時間其實並未改變什麽,唯有追思不斷,讓人感歎神傷。這首詩表達了相對簡單的離合意境,希望作者能夠進一步拓寬“詩路”,走得更深更遠。
詩人,詩評家行順簡評:
這首詩充滿了深刻的意象和情感,讓我感受到了回家的渴望與艱辛。幾乎每年過年,回家都是一段艱難的旅程。而今年由於大雪和凍雨,艱難倍增。“高僧隻說家常話”,意象的繁複固然增加了文本的容量,但閱讀的難度也由此提升,也讓讀者與作者真摯的情感無法同頻共振。
詩人,詩評家禾青子簡評:
隻有一種能力可以造就一個詩人,那就是想象力。
假如一個詩人想要讓讀者在閱讀中親曆他所描寫的事物,就要在自己的聯想思維方法上刻意著力,這首詩在這一審美模塊上,還是有其用心之處的。“兩條鐵軌,像兩個人,看似在遠處/交集,實則保持相同距離/看不到火車吐煙,聽不到汽笛長鳴/枕木間飄著幾片銀杏葉,和撕碎的詩稿.”數筆勾勒的畫麵,虛虛實實,為營造情感的比興做了很好的鋪墊;兩個不同時空的“自我”也借由並行的鐵軌被巧妙地引申出來,於是尾段的“會有另一個人到來,但不坐火車/腳搖搖晃晃,踩著鐵軌,走向童年的車站”才有了得以順理成章完成的可能。
在文字處理上稍微令人惋惜,過於散文化的句式,使得整首詩框架鬆弛,句子彈性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引起心靈震撼的效果尚不夠理想。建議在今後的創作中多考慮漢語字詞中情感的張力,在結構手法上也多動心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