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死後,他的大腦被切成240塊

來源: JustWorld 2023-12-17 19:43:3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426 bytes)

天才死後,他的大腦被切成240塊

圖片
愛因斯坦的大腦的切片
1955年4月18日,當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醫院去世後,當班病理學醫生托馬斯·哈維把他的大腦偷走了。
他把這隻大腦帶到了費城,在那裏把它切成了240塊,保存在火棉膠裏。然後,他將所有碎片分放於兩個罐子裏,儲存在地下室中。
將國家地理中文網設為星標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愛因斯坦的大腦被切成了240塊
文 | NG
來源 | 國家地理中文網
(ID:NationalGeographicC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世界提出了相對論、質能方程E=mc2、還有光電效應法則的物理學家,無疑擁有獨特的大腦。
他的大腦如此不同尋常,所以在1955年4月18日,當他在普林斯頓醫院過世的時候,當班病理學醫生托馬斯·哈維(Thomas Harvey,1912-2007)把它偷走了。
愛因斯坦不希望自己的大腦或身體被用於研究;他也不想被敬奉起來。布萊恩·伯勒爾(Brian Burrell)在2005年的作品《誰動了愛因斯坦的大腦》(Postcards from the Brain Museum)寫道:“關於遺體的處理,他留下了明確的指令:執行火化,然後悄悄撒掉骨灰,別給狂熱崇拜者們留念想。
然而,哈維不管不顧地拿走了大腦,甚至沒有取得愛因斯坦或其家庭成員的允許。
“幾天後,事情暴露時,哈維向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阿爾伯特——索要到了不情不願但有追溯效力的允準,訴諸一條現今司空見慣的規定:一切調查完全服務於科學目的。”伯勒爾寫道。
哈維很快丟了在普林斯頓醫院的工作。他把這隻大腦帶到了費城,在那裏把它切成了240塊,保存在火棉膠裏(纖維素的某種又硬又堅韌的形態)。他將所有碎片分放於兩個罐子裏,儲存在地下室中。
圖片
這張1994年拍攝的照片中,病理學醫生托馬斯哈維舉著一個罐子,裏麵裝著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大腦。哈維過世於2007年。1955年,他對愛因斯坦進行了解剖,保存了部分大腦以供科研。|MICHAEL BRENNAN, GETTY IMAGE
你可能以為整個故事已經夠奇怪了。但事情朝著更詭異的方向發展了下去。伯勒爾是這麽解釋的:
哈維的妻子威脅要把這隻腦子扔掉,於是他折返回來,取上它去了美國中西部。有一段時間,他在堪薩斯州威奇托市的一家生物檢測實驗室擔任醫務主管,在那裏,他用蘋果酒盒子把這隻大腦藏在啤酒冷藏櫃的下層。
然後,他又搬去了密蘇蘇裏州威斯頓市,一邊行醫,一邊利用空餘時間嚐試研究大腦。但是由於沒能通過為期3天的能力考試,他在1988年失去了醫療執照。
接著,他又去了堪薩斯州勞倫斯市,在一家擠塑工廠從事裝配線工作。這期間,他搬進了加油站附近一棟二層公寓,和鄰居“垮掉派”詩人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1914-1997)成了朋友。
兩人經常相約在巴勒斯的門廊上喝酒,哈維有時說起大腦的故事,講述如何把它切成小塊寄給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巴勒斯則會向來訪者吹噓:隻要他想,就能拿到“一小片”愛因斯坦。
圖片
讓我們把故事再快進一點:到了1985年,哈維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合作者們發表了第一篇有關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聲稱這隻大腦中的兩種細胞——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比例異常。
繼此之後,又有五篇論文相繼發表(最近的一篇就發表於上個月),報告了愛因斯坦大腦的單個細胞或特定結構上的其他異常表現。各研究背後的人員表示,研究愛因斯坦大腦將幫助揭秘智力水平的神經基礎。
但這種前提假設隻是無稽之談,這些研究也是一派胡言,至少佩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特倫斯·海恩斯(Terence Hines)是這麽認為的。
幾周前,海恩斯在美國認知神經科學年會上展示了一張海報,概述了上述六項研究每一項中存在的缺陷,其中包括:
1985年的原始報告中,哈維與合作者們發現,愛因斯坦大腦布羅德曼分區(Brodmann Area,一個根據細胞結構劃分大腦皮層解剖區域的係統)第39區——即顳葉、頂葉和枕葉交匯的區域——神經元與膠質細胞的比例顯著小於對照組的11個大腦。
但對照組並非全部受到了良好的控製:它們的主人年齡分布在47歲到80歲之間,而愛因斯坦去世時為76歲。另一方麵,這些大腦都很新鮮,可是愛因斯坦的大腦已經在地下室及啤酒冷藏櫃裏沉眠三十年了。
然而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細胞計數是一項包含主觀性的工作,而執行計數的研究人員清楚知道哪些組織來自愛因斯坦,哪些不是。
1996年,哈維同阿拉巴馬科學家合作對愛因斯坦大腦的布羅德曼第9區——前額葉皮層的一部分——以及其他五個對照組中的神經細胞進行了計數。
該研究發現,各個大腦此區域的神經細胞數量及大小並無差異,不過愛因斯坦的腦部組織比對照組更薄。論文作者推測,更緊密的神經元意味著更小的細胞間信息傳遞差異,可能也意味著整體更快的處理速度。
這一係列推斷多少有點誇張了。正如海恩斯在海報中提到的那樣,該結論的提出僅僅基於愛因斯坦大腦中1平方毫米的小區域。
此外,論文作者們承認沒有報告愛因斯坦大腦與對照組大腦的任何相似方麵。
1999年,哈維和加拿大合作者們把愛因斯坦大腦刊登到了全球最負盛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上。
根據被切割前愛因斯坦大腦的照片,研究人員稱,愛因斯坦大腦頂葉區域出現了部分折疊模式異常。一般認為,該區域與數學能力有關。
研究人員還報告,愛因斯坦大腦頂葉區域比對照組寬15%,而且更加對稱。與先前一樣,研究人員知道哪些照片才屬於愛因斯坦的大腦。
雖然作者們很快就把所謂的大腦差異與愛因斯坦的數學才能聯係了起來,但海恩斯指出,愛因斯坦實際上並不是一位大數學家。
所有這些研究的根本問題在於,它們試圖將單一人員構成的分組(該組的N為1)與“此人以外”的人員構成的定義模糊的分組(該組的N大於1)進行比較。
當N為1的時候,要計算統計學差異可謂極端困難。舉例來說,你很難計算“愛因斯坦大腦的神經元與膠質細胞比率較小”是事實而非特定區域、特定研究方法下的僥幸情況的可能性。
就算得出了很棒的統計學數據,把人的技能及行為與大腦解剖學結果一一對應又是另一個難題。
你沒法知道,愛因斯坦大腦裏的某個因素到底能否讓他聰慧過人/有閱讀障礙/數學能力強以及具有別的你能想到的任何特質;還是說,它隻不過是主人大腦裏無功無過的某個因素罷了。
一想到這些調查裏浪費掉的一切,我就感到憤怒。進行研究是有財務成本的——這些錢本可用於別的並非注定失敗的工作。
其中還有個人代價——愛因斯坦的家人基本上是被強迫同意參與這項愛因斯坦本人都已明確拒絕的研究的。
這些事同樣也產生了公共成本:多年來,由於大眾媒體對這些研究的報道,公眾受到了誤導,無法正確看待研究結果和所謂的科學價值。
順便一說,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2012年,我寫了一篇毫無批判性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報道,介紹了某個神經科學會議的初步數據,這組數據比較了全球最著名的自閉症患者之一——坦普·葛蘭汀(Temple Grandin)的大腦圖像與其他三個對照組的圖像。
研究人員聲稱在葛蘭汀的大腦中發現了數個突出特征,他們認為這些特征為她過人的非言語智力和圖片思維方式提供了解釋。
愛因斯坦到底有多機智?他甚至完全了解公眾對他的崇拜,了解我們對名人和天才的追捧。他深知隻要有機會,科學家就會全心鑽研他大腦的神經元與膠質細胞、腦溝和腦回,並對天才的構成發表宏論。他還知道,這些全是胡說八道。
據說愛因斯坦曾在普林斯頓辦公室的黑板上寫道:“並不是每一件計算出來的事,都有價值;也不是每一件有價值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不過,他也可能並未寫過這句話。
撰文:VIRGINIA HUGHES
譯者:綠酒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