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首席小提琴去世,一生感念第二故鄉哈爾濱

來源: JustWorld 2023-07-30 04:41:1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175 bytes)

柏林愛樂首席小提琴去世,一生感念第二故鄉哈爾濱

德國當地時間3月21日,柏林愛樂樂團前首席小提琴家赫爾穆特·斯特恩在柏林逝世,享年91周歲。

斯特恩的職業生涯可謂非常輝煌,他於50年代進入以色列愛樂樂團,與著名音樂家祖斌·梅塔、海菲茲、梅紐因、魯賓斯坦等人合作。60年他進入柏林愛樂樂團,後成為樂團首席小提琴,與蜚聲全球的指揮家卡拉揚長期共事。1993年,他被授予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功績勳章。

柏林愛樂樂團演出

柏林愛樂樂團演出

柏林愛樂樂團管弦樂隊董事會主席亞曆山大·巴德爾說:“赫爾穆特·斯特恩是卡拉揚時代的一位傑出音樂家,在每一個方麵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個性。在經曆了猶太人受到迫害和大屠殺後返回德國,並成為我們管弦樂隊的成員,他樹立了和解和寬恕的獨特榜樣。 考慮到這一點,他還在1990年作為管弦樂隊主席發起了柏林愛樂樂團的第一次以色列之旅。 此外,在音樂會舞台上,赫爾穆特·斯特恩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管弦樂隊,並特別致力於其民主自決。 退休後,他依然和我們很親密。 我們哀悼一位朋友、偉大的同事和重要的當代證人的去世。”

在柏林

在柏林

斯特恩去世的消息傳來,萬裏之外的哈爾濱朋友圈亮起了刷屏的蠟燭。對於哈爾濱人來說,他們所懷念的,不僅僅是一位技藝超群的音樂大師,也是一位情誼深厚的老鄉。

Hellmut Stern

Hellmut Stern

天才少年,亂世中走向哈爾濱

斯特恩手指向哈爾濱

斯特恩手指向哈爾濱

斯特恩是猶太人,1928年出生於柏林的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聲樂教師,母親是鋼琴家。所以小斯特恩的音樂天賦毫無懸念,5歲,母親開始教他鋼琴。9歲,作為學校裏最有天賦的孩子,他獲得了一把小提琴的獎勵,它來自一位慈善人士的捐助。希特勒上台後,猶太人開始遭遇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斯特恩一家從1933年就開始爭取逃亡,斯特恩看見父母每天都在向世界各地寄信,可是隻有中國給了他們回音。

14歲,在自家小院練琴

14歲,在自家小院練琴

1938年,母親收到一份做鋼琴教師的邀請,雖然隻是一紙空文,可是以此為契機,一家三口總算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他們先是去了上海。斯特恩依舊堅持每天練琴,這個聰明乖巧的小孩讓一位猶太富翁很是喜歡,想收養他,斯特恩的父親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建議”。然後,他們來到了哈爾濱。

斯特恩一家最初的住所是在上遊街41號院一座木結構的小樓上。當時,哈爾濱的猶太人不是醫生就是商人,都很富裕,相比之下,吃藝術飯的斯特恩一家很拮據。起初,他們一日三餐都要靠猶太同胞的救濟,直到父母先後找到了教師的工作。斯特恩從小就知道賺錢補貼家用,經常去酒吧、夜總會和旅館演奏,也去婚禮助興。

1939年在哈爾濱

1939年在哈爾濱

哈爾濱完全沒有埋沒斯特恩的音樂天賦,反而給了他一個很高的音樂平台:許多優秀的音樂家,應接不暇的世界水準音樂會,高起點的小提琴老師特拉赫堅別爾格——原聖彼得堡瑪麗金斯基劇院的首席小提琴。他與著名的演奏家海菲茨師出同門,而海菲茨是斯特恩偶像。

與父母在哈爾濱

與父母在哈爾濱

14歲那年,斯特恩就開了他的第一場音樂會,站在台上,小小少年雙腿打顫,演奏的卻都是同齡人望塵莫及的高難度曲目。雖然收到了掌聲和讚美,可斯特恩依然為自己的怯場而羞愧,特拉赫堅別爾格風趣的安慰他:“別隻想到台下的觀眾在法官一般的審視你,你也可以試著認為他們全都赤裸裸的坐在那裏!這樣想,你就不害怕了。”也是追隨老師,斯特恩加盟了當時的哈爾濱交響樂團和哈爾濱音樂學院。

與哈爾濱的猶太同胞坐雪橇,中間的是斯特恩

與哈爾濱的猶太同胞坐雪橇,中間的是斯特恩

特拉赫堅別爾格非常看好斯特恩的天賦,一心按照大藝術家的理想培養他。以至於1945年前後,斯特恩為生活所迫去飯店、咖啡廳甚至妓院做鋼琴伴奏時,特拉赫堅別爾格失望到生氣,從此拒絕為斯特恩上課。

從10歲到21歲,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成長階段,斯特恩在哈爾濱度過。1948年,斯特恩隨家人離開哈爾濱,然後輾轉於以色列、美國,1961年,他被柏林愛樂樂團錄取。1986年,他成為這家世界頂尖樂團的首席小提琴直至退休。

回柏林後結婚

回柏林後結婚

猶太人的感恩,攜藝術大禮連續四年回哈

1979年,中國重新向世界敞開大門,斯特恩得知自己即將有機會隨樂團訪華,演出地點是北京,而他卻把目光鎖定了哈爾濱,他向大使館求情,希望可以順道回“老家”看看。

1979年在北京

1979年在北京

在北京,斯特恩見到了曾經的哈爾濱同窗——中央樂團小提琴手楊慕雲。演出結束後,斯特恩帶著兩位隊友來到哈爾濱,受到了家鄉人熱情洋溢的接待。帶著涼意的11月的空氣、熟悉的土坯房、略帶東北味的普通話…….此情此景是如此久違,如此親切。

斯特恩哈爾濱之行的第一站是曾經的幾個住處:上遊街41號院、中國三道街(現西三道街)原13號三樓、兆麟街69號,曲線街81號院。老房子裏已住著另外一家人,浴室和廚房正在改造,他自己的那間小屋已成了雞窩,曾經的童年如昨天一般清晰,當他意外的看到母親從柏林帶來的窗簾殘留一角時,再也忍不住淚流滿麵。

1979年,柏林愛樂訪華

1979年,柏林愛樂訪華

兒時常去的馬迭爾飯店,已經看不見那麽多金發碧眼的歐洲人,而多年以前,這裏是宴請重要客人的地方。斯特恩把還留在哈爾濱的老朋友都請到馬迭爾敘舊。

在歌劇院,斯特恩看見哈爾濱的同行工作條件很簡陋:樂器缺少零件,沒有樂譜,甚至沒法複印,沒有一架半完好的鋼琴。他一方麵鼓勵大家:“朋友們手中的樂器很差,用這樣的樂器來演奏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們要加倍誇獎朋友們的演奏。如果沒有很好的樂器,就是我們自己也不會演奏得很好。”一方麵默默記下了這一切。

1980年在哈爾濱舊居

1980年在哈爾濱舊居

老同學範聖寬請斯特恩聽聽自己兒子的拉琴,斯特恩發現,這個17歲的少年很有才能,技巧也很熟練,但是經曆了長期封閉的中國音樂事業出現了某種阻礙。

猶太人和中國人一樣,是懂感恩的。這座城市曾讓他們一家實現了“活下去”的願望,他在這裏的老會堂完成了一個猶太男孩的“堅信禮”(成人禮),他在這裏經曆了刻骨銘心惡初戀,完成了一個藝術家最初的藝術啟蒙和生活沉澱。如今,第二故鄉百廢待興,這裏缺什麽,他就給什麽。

斯特恩在哈爾濱,左一為省外辦副主任李清貴

斯特恩在哈爾濱,左一為省外辦副主任李清貴

1980年7月“哈夏舉辦”之際,斯特恩又回來了,帶著他費心籌集的一架鋼琴、樂隊備品和三套完整的小提琴製作設備和獎學金、滿滿幾箱子的樂譜,還有他對“老家”開誠布公的建議,我省著名音樂家劉克紀回憶說:“在一次酒會上,他在致辭中說:‘看到哈爾濱的變化很大,非常高興。但是如果到處是賓館、酒店、銀行,而見不到博物館、音樂廳,那仍然是貧窮,是文化的貧窮。’”

斯特恩與哈爾濱歌劇院同行合影

斯特恩與哈爾濱歌劇院同行合影

在哈爾濱演講時,斯特恩的翻譯遇到了點難題:現場的德語翻譯不熟悉音樂術語。好在自小遊曆世界的斯特恩可以自如的進行六門語言的切換:德語、英語、希伯來語、俄語、漢語、日語,也許是想到了童年時那個“俄語”語境的哈爾濱,於是斯特恩突然起身用俄語問道:“你們中誰會俄語?”時任樂團常任指揮劉克紀自告奮勇走到他身邊,擔當起翻譯重任。斯特恩對劉克紀的俄語水平和音樂學識非常認可,此後再來哈爾濱,他都點名請劉克紀來翻譯。“他不止一次的說:‘我是哈爾濱人!’我一共回來多少次我說不準,但是我見過的他在哈爾濱最晚的照片,是1995年。”劉克紀說。
第二次故鄉行,斯特恩更加堅定了此前的決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要不遺餘力介紹有才華的中國年輕人去歐洲學習。饒嵐、施岩、範維漢、張瑛、於靜……這些如今飲譽國內外樂壇的中國名字,都是因為得到了斯特恩的提攜和引薦,而實現了藝術上的一飛衝天。

劉克紀為斯特恩做翻譯(照片由劉克紀提供)

劉克紀為斯特恩做翻譯(照片由劉克紀提供)

隻因斯特恩“多看了他一眼”,中國誕生首位鋼琴製造大師

1982年,手風琴演奏員施岩專心致誌為鋼琴調音的畫麵,給第四次回哈的斯特恩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隨即向省歌舞劇院提出:要帶這個年輕人去德國學習鋼琴製造。

多年以後,已經是中國首位世界級鋼琴製造大師的施岩在接受采訪時,多次講述這段奇遇:兩人沒有單獨說過一句話,當時的施岩也從未接觸過鋼琴製造,斯特恩就認準了他,並且不許換人。事實證明,斯特恩的眼光就是這麽毒辣,兩年後,施岩成為德國廠方認可的第一名中國學徒。又過了幾年,評委用史無前例的“完美”評語,宣布了中國第一位世界級鋼琴製造大師的誕生,施岩從德國副總理手中接過證書,於1998年回到中國,成為德國施坦威鋼琴公司質量總檢驗官、亞洲代表,從此,來華演出的世界頂尖鋼琴家,鮮有抱怨鋼琴質量問題。

中國首位鋼琴製造大師——施岩

中國首位鋼琴製造大師——施岩

對於這位恩人,施岩已經很難僅僅用“感謝”來表達情意。當年初到德國,斯特恩就邀請他來家裏做客:“你是我故鄉來的人,我和太太一定親自下廚,吃住你都不用管。”因為平時學習忙,再加上東西德尚未統一,直到公司假期,施岩才抽出空來從漢堡來到柏林,在斯特恩的安排下,施岩住進法學教授王文田的家中,也結識了柏林大學的經濟學家、張大千的外甥喻忠烈,原來在德國,斯特恩有個“華人朋友圈”。家宴開始之前,斯特恩特別自豪的將施岩介紹給自己在柏林愛樂的同事:“這是我故鄉來的人。”擔任類似“工會主席”角色的斯特恩在樂團挺有話語權,也保持著“哈爾濱人”的耿直性格,施岩回憶說:“他跟我說,趁飯還沒做好,我和同事們先開個會。我們正在跟卡拉揚鬥呢,他想讓一個女單簧管加入,我們幾個首席都不同意。”這件事在當時的世界樂壇都很轟動,因為交響樂團裏很少有女單簧管演奏員。

和卡拉揚一起排練

和卡拉揚一起排練

也是在斯特恩的引薦下,施岩獲得了進入柏林愛樂觀摩學習的機會,在角落裏偷藝的日子,他結識了後來的大指揮家湯沐海。“就在我即將回漢堡的那天,斯特恩聯係王文田,說希望我能晚走一天,因為當晚柏林 廣場有很好看的焰火表演,他為我搞到了票,很貴的票,很難得的機會,我於是改簽了火車票,和王文田擠到廣場去看焰火,哇,那真是終生難忘的演出,太美了。”

2003年斯特恩的自傳《弦裂》出版,很快成為暢銷書,斯特恩多次到德國各地巡回演講。他以音樂家的另類筆觸,描繪了一幅時空縱橫、生動恢弘的“全球浮世繪”,也讓世界認識了他的第二故鄉哈爾濱,其價值遠遠超越音樂本身,受到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卡奈蒂的高度讚賞和約見。

這些年,斯特恩一直很忙,所以施岩選擇將敬重和感激放在心裏,能不打擾他就不去打擾他。“王文田教授曾告訴我,他們在街頭偶遇的時候,斯特恩還提起我,說知道我做了大師,他說簡直太不容易了,特別為我高興,為我這個老鄉自豪。”

如今故人已去,而施岩正好因為疫情滯留德國。“我正準備聯係柏林的朋友,爭取參加他的追悼會,不過現在德國對疫情控製得很嚴,所以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施岩說,斯特恩的一舉一動都體現著古典音樂的嚴謹邏輯。“在他家時,他曾向我打開鋼琴,說你在施坦威學習,而我這個鋼琴叫貝森朵夫,也是很好的品牌,而且與我們弦樂的聲音更貼合。”後來,施岩成了貝森朵夫的中國總代理,並一直致力於中國的鋼琴製造技工教育的推廣,在多所音樂院校擔任客座教授。作為目前中國唯一的世界鋼琴製造大師,施岩希望自己的這份“殊榮”能早點結束。

一個猶太藝術家與一座中國城市的關係,正在以一種一脈相承的姿勢被繼續。

所有跟帖: 

以色列建國前十年,總計有90.5萬人移居以色列。 -JustWorld- 給 JustWorl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05:04:30

特迪 考夫曼研究發現,在以色列建國的前五年,中國有8500名猶太人移居以色列,其中85%是哈爾濱猶太人。 -JustWorld- 給 JustWorl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05:05:49

猶太人終於明白了有自己的國土多麽重要。 -燕然山- 給 燕然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09:47:15

這小孩照片上看童年很快樂啊。 -燕然山- 給 燕然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09:41:21

RE:猶太人雖摳,但恩怨分明,了不起。 -sce- 給 sc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0:42:36

父母有信念,重視教育。 -燕然山- 給 燕然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0:47:58

明白了,從你這幾天貼的東東看,俄國的猶太人在哈爾濱做出了貢獻,有恩必報,俄國人老毛子東北人不喜歡,聽說到處搞破壞。 -燕然山- 給 燕然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30/2023 postreply 15:52: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