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剛剛把他的成名作流沙重新編曲了一下發表,其實唱片發行這個行業是有很高的商業標準的,編曲要由專業人士來做,陶喆也是專業的編曲人,同樣一首歌,編曲可以完全改變歌曲的質感,變得不一樣。
陶喆舊作采用的樂器和新作不一樣,大家一聽就會覺得,新作的層次更豐富,聽起來更絲滑,同樣一個人唱同一首歌,新作歌聲也多了一份滄桑感和感慨。
新作的鼓點律動主要是由架子鼓完成,舊作是手拍的那種康樂鼓,新作的低音部分增加了貝斯,還有電鋼琴,舊作裏有沙錘和三角鐵,樂器之間合作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不同樂器之間的協作和平衡,都需要精心的調整和與樂器演奏者的溝通,一個人的品味和技能畢竟有限,而且各有側重點,達到標準的流行音樂應該有個標準才能確定一個行業的層次,不至於落到普通觀眾的欣賞水平。
刀郎的編曲,樂器的選用和平衡,強弱的對比,橋段的過渡,總讓人覺得生硬和不夠絲滑,地方戲曲還是停留在地方戲曲的階段,有遺憾,美中不足,而流行音樂有自己的審美,總之不能連著聽幾首,一天聽一首還好,不然耳朵會暈,拙見免砸免討論
刀郎的聲音非常好,粗曠中有天然去雕飾的美,不知為啥,人聲中增加了很多混音效果器,其實不需要,恍然讓人覺得是流行破億神曲的那種修音人聲出來的效果,降低了他的天然美。
陶喆的嗓子很一般,但是一首歌,編曲會給人聲和配器之間一種平衡,流行音樂總是喜歡在最前沿的,創新和品味也不僅僅是感性上的理解。
新版流沙
舊版流沙
加一個刀郎歌詞新解,聽說德國第二大政黨主席也關注了這首歌,說這首歌其實是諷刺德國政壇的,
那英和楊坤,不會有一首歌引起德國政客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