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次去西安,已經三十四年了.四月下旬到西安,古都的印象隻留在腦中,而眼前的一切,都有新奇感,因為是辦畫展和參加電影座談,雖不是忙得暈頭轉向,但離重遊古都探訪名勝倒是搭不上了,少了成為山人海的被擠大眾之一.香港專程來的兩夫婦曾到了古城牆下,沒法排隊上到城牆一一而我早在1981年就在城牆上漫步閑逛過了……古都,人頭湧湧喘不過氣來,哪裏還有古風的位置呢…
所以,我在半坡國際文化藝術區倒是找到了不少樂趣
五十年代.東德和蘇聯為中國三線建造了山區裏巨大的紡織廠,如今紡織機成了裝置藝術的道具,成千上萬的員工不知所向.可能因為北京有了個「798」藝術園區,於是,在五千年曆史的半坡博物館旁的紡織廠,改建成文化、藝術、美食、酒店、茶室…的活動中心.
東歐的工業風,空間十分可觀,作為畫廊和展場都十分合適.當然,也適合大媽們跳舞、踢毽.雖然疫情後有點潚條,但是,還有不少意誌非凡者在努力經營。
「十八度灰美術館」主人海音兄和他的伴侶晶晶就是我個人畫展的主辦者.
他們屬70、80後,都很投入新的時代節奏,好像對千年古都的名勝古跡都沒什麽興趣.不像我三十年前的西安老友都愛自嘲:我們仍在吃老祖宗的奶水……他們不怎麽沉浸在古都的曆史文化中,個個想活出今天的、自己的風貌:喝咖啡、彈吉它、朗讀現代詩、研討香港電影、聽黑膠爵士音樂、搞裝置藝術……我的書畫,可能是「十八度灰」十年來最為接近傳統的展覽了一一但是我們一拍即合,一見如故、並在繼續……
曾有人在此,不知好心還是好奇還是無知一一說是她哥哥的朋友在美協,可以介紹我去辦畫展,還說稿費優厚.真是隔行如隔山,參加美協辦的畫展就有優厚參展費拿,真是沒聽說過.雖然我早就認識北京中國美協的朋友.倒不曾聽過.不過.中國起飛崛起,美協也不會落後吧一一要不這麽多人削尖腦袋想進美協?
我倒不像吳冠中那樣希望解散美協、書協一一我的個展也曾與國內官方合作過,隻不過,這位從沒見過的好心的網友介紹哥哥的美協朋友的同時一一拖了個尾巴,說我現有的作品「力度」不夠一一她自相矛盾、自掌嘴巴不值一談,從1979年至今,我所有的展出的作品的「力度」是無需任何人審查的.再說,「力度」是什麽東西?難怪不少國內書畫家潑墨表演、刷字猛掃將宣紙搗破觸穿一一「力度」達美協「入木三分」的標準了麽?
……
畫展開幕後,某晚到了大雁塔不夜城一一據說,淩晨兩點,滿街遊客.好多店家出租唐裝,造型拍照.與西安結為姐妹城的日本京都,早就流行出租和服了一一不過,像西安那麽普及,還真是大開眼界了.
無論是漢服還是唐裝,較難搭配的是鞋子和發型.至於氣質嘛.就不能苛求了…
唐三藏的塑像金壁輝煌,出家人崇尚簡樸(弘一大師連金邊眼鏡都不敢戴).唐三藏若在世,不會應允如此奢侈得裝束自己的吧.
體格如此鍵碩雄壯,也不附出家高僧飄逸如仙的形象,倒像四大金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