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3000華人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國會山集會,反思排華法百年,反對種族歧視。集會結束後,部分參與者合影。 攝影 / 餘瑞冬
七天評論員 步虛
1923年7月1日,加拿大政府推出了一項新的、旨在阻止華人入境的《華人移民法》(Chinese Immigration Act),俗稱“排華法”(Chinese Exclusion Act)。這是加拿大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係統性、特指性種族歧視立法,是自1885年《華人移民法》以來加拿大各種專門針對華人的歧視性、排斥性法令、政策和措施的延續和擴展,其內容除了嚴格阻止華人入境加拿大之外,還包括對在加華人征收人頭稅、剝奪華人的政治投票權、禁止華人擔任公職以及在教育、就業、交往、婚姻、出行等方麵的其他舉措。“排華法”生效後,幾乎所有華人都無法入境加拿大,包括已經在加華人的配偶和子女。另外,所有在加華人都必須到政府登記並隨身攜帶附有照片的身份證件,否則將麵臨罰款、拘禁或驅逐出境的懲處。此類規定僅限於華人,而且是加拿大政府在和平時期唯一一次針對外來移民群體而特別頒布的規定。“排華法”於1947年5月14日被正式廢除,但對於華人移民加拿大依然有著諸多限製,直至1971年加拿大聯邦開始實行“多元文化政策”,所有製度性種族歧視才被完全終止。
在“排華法”嚴格實施長達24年的時間裏,被允許入境加拿大的華人不到50人。而影響更為普遍和深遠的是,該法的出台給當時加拿大普遍存在的仇忌、憎厭、羞辱、侵害華人及華人利益的言論和行為披上了合法化外衣,它讓在加華人自此過上了骨肉分離、親緣隔絕、孤苦無依,且四處遭受歧視、終日擔驚受怕、倍感屈抑不伸的生活。“百般刑辱何可堪”,“此等苦楚向誰講”。今天的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忘記華人先輩們切身經曆的這一段恥辱遭遇。
聯邦參議員胡子修在6月24日3000華人國會山集會上致辭 攝影 / 尹靈
華人是最早移居加拿大的亞裔族群之一。在1880至1885年其間,大批華人被招募來加拿大參與“太平洋鐵路”的建設。這條鐵路橫貫北美大陸,把加拿大東西部連在了一起,為加拿大聯邦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鋪設了支撐。可以這麽說,沒有太平洋鐵路就沒有加拿大當年的西部大開發,就沒有完整統一的加拿大聯邦,更不會形成今天加拿大所具有的“從海洋到海洋”的國家領土規模和國家發展空間。在鐵路鋪建的整個過程中,特別是在地質條件複雜、施工難度極高、施工任務極其繁重,而施工方式和手段十分簡單危險的路段鋪建中,是華人勞工作為建設主力,為項目的完工做出了特殊而巨大的貢獻。
回顧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鋪建過程,今天的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忘記:在這條已成為加拿大重大國家記憶和寶貴曆史遺存一部分的鐵路上,每一顆道釘都粘帶有華人勞工的傷損,每一根枕木都滲透了華人勞工的血汗,每一英裏道基下都掩存著一位華人勞工的屍魂。
1885年11月,“太平洋鐵路”鋪建完工。隨之而來的是,包括華人在內的大量勞工湧入一些地區的勞動力市場和低端行業市場。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移民其中包括大量歐洲移民來到加拿大定居,原本勞動力短缺、行業發展不充分的局麵一變而呈現出充滿競比、爭較的情勢。隨著勞動力市場和低端行業市場競爭情勢的日益加劇,任勞任怨、儉樸殷勤,習慣於安分守己,不隨意惹事挑事,或憑體力埋頭苦幹、或靠本事創置經營的華人卻無端招來了一些人的另眼關注。在這種特別“關注”引來的不尋常反應中,華人群體成為了勞動力競爭和行業競爭的替罪羊,甚至成為了整個社會“最不受歡迎的外來者”。於是,便有了“排華法”以及各項限華、禁華、排華政策和措施的頒布和實施。
表麵上看,以係統性、特指性禁阻、排斥、歧視華裔群體為核心內容的“排華法”之所以能順利出台並被嚴格實施,同華人勞工與白人勞工、華人業主與白人業主之間的競爭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實際上,在這些直接關係的背後有著更為深層的原因,其中起主導和推動作用的有:1)加拿大國內政治需要及相關輿論操弄;2)與美國社會的政治和文化聯動。
聯邦參議員胡元豹在6月24日3000華人國會山集會上致辭 攝影 / 尹靈
真實的加拿大曆史敘事告訴我們,1923年排華法案自提出到最終獲得通過都與保守主義政治理念和社會價值取向的日益盛行有著深層次的關係。為了滿足某些資本勢力的需求,同時更是基於自身的黨派立場——以族群區隔為基準的抑外、排外政治主張,在加拿大聯邦中的一些地區,其中特別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些政治人物利用各種場合和手段,刻意編製和四處散播旨在醜化、黑化、妖魔化亞裔群體的各類信息,煽惑和鼓動社會上的反亞裔情緒和意識,試圖通過民粹化社會輿論,強勢影響政府通過法令來限製和阻止亞裔(主要是華裔)移民,以彰顯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社會價值取向。而當時執政的加拿大聯邦自由黨,為了維係自身的執政地位,為了新生脆弱的聯邦體製的完整與穩定,同時更是為了迎合資本政治集團和民粹性社會輿論的現實需要,與保守勢力沆瀣一氣,順利讓排華法案在國會獲得了通過。
至於同美國社會的政治和文化聯動,情況則更加明顯,其影響也更為深沉持久。在立國之初的一段時間裏,加拿大與其南麵鄰居美國各自為了自身主權利益的維護或擴張,始終處於一種彼此抵觸、相互防範的關係之中。然而,在應對他們心目中的“外來威脅”“異類挑戰”時,屬於同一文明種群的兩國社會主體力量卻表現出了一種本能性的一體聯動態勢。在1907由溫哥華市長親自帶領、有現役軍人直接參與的群體性暴力排華、排亞裔事件中,所有參與者的頭上都綁著寫有“為了一個白人的加拿大”(For a White Canada)的布帶。事件策劃和組織者為加拿大的“反亞裔聯盟”(Asiatic Exclusion League),這是一個與美國起初的“反日韓聯盟” (Japanese and Korean Exclusion League),即後來的“反亞裔聯盟”緊密關聯互動的白人至上主義團體。該團體的規模和能量在“暴力排華事件”之後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並且為1923年排華法的順利通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82歲的前聯邦參議員利德蕙在6月24日3000華人國會山集會上致辭 攝影 / 尹靈
在20世紀前幾十年裏,加拿大境內各類不同形式和規模的仇外、排外事件屢屢發生。在這一過程中,以“反亞裔聯盟”為代表的加拿大排華勢力亦步亦趨地追隨美國,在組織形式和意識形態上深受美國的影響並與其結成了具有濃烈民粹色彩和明顯種族主義特征的價值聯盟。在他們的意識中,華人勞工“有諸多的惡習和偏見”,他們在生活上“不可能接受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之上的倫理道德標準”。“在非洲的若幹地區,智力的標準比較低,但是道德的標準比較高,就是說,他們是比較誠實的。”而“中國人並不比非洲種族優秀,他們比上帝所創造的任何種族都要低劣。再沒有像中國人這樣低劣的了。”“如果他們像非洲一樣沒有文明,那還要好些”。而他們(中國人)“卻已經達到了四千年的罪惡的頂點,達到了一種文明……的罪惡的頂點。”中國人“與白種人相比是一種劣等種族,是一種不同類型、不同文明的種族,……兩個種族不可能在平等的條件下一起生活而不混合起來,因為大自然已經在膚色和氣味方麵打下了它的標記。”
71歲的第一民族參議員Mary Jane McCallum 在6月24日3000華人國會山集會上發言 攝影 / 尹靈
係統性地、特指性地歧視、仇視、傷詆和排斥亞裔、華裔,是北美曆史天空中曾經籠罩過的一團有害陰霾,是加拿大國家發展過程中曾經上演過的一幕卑劣醜劇。然而,在“排華法”於 1947年被廢止、1971年“多元文化政策”開始實行幾十年後的今天,與美國多重紐結、一體聯動的加拿大的上空卻再一次或明或暗地浮動起了一重又一重似曾相識的陰雲。重重陰雲之下,曆史上曾經卑劣登台的係統性、特指性排華醜劇是否有可能在今天的加拿大重新上演?這是一個必須引起人們高度警惕和認真對待的大問題。
聯邦總理特魯多為6月24日的華人群眾集會發來書麵致辭,由自由黨國會議員Chandra Arya(左)宣讀後,轉贈給集會活動發言人Henry Lee(中)代表加拿大華人社區收藏。右為聯邦自由黨國會議員陳聖源。攝影 / 尹靈
在剛剛過去的5月15日,麵對“反亞裔種族主義令人震驚的上升”這一事實,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就“排華法”100周年發布了聲明。他指出:1923年的“排華法”“是加拿大曆史上的黑暗時刻,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我們確認“加拿大華裔社區對塑造我們國家構成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從1800年代後期開始,許多華人移民來到加拿大,冒著生命危險和犧牲自己的生命幫助建造了橫貫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華裔加拿大人為我們的國家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加拿大各地的華人塑造了我國的曆史,並繼續使這個國家變得更美好。”“多元是加拿大的力量所在。” “在我們遺憾地反思‘排華法’的恥辱遺產之際,我們再次承諾要從過去的錯誤中汲取教訓,以便今天做得更好。攜手共進,我們將共同抗擊反亞裔的種族主義和所有形式的不包容、仇恨和歧視,為子孫後代營造一個更強勁、更包容、更公平的加拿大。”
國家公平正義是國家正當性和國家凝聚力的基本條件。多族裔多文化平等友好共存是移民國家社會運行良好的典型表現。從特魯多總理的上述聲明中,人們不難看出:首先,基於起碼的國家公義,政府明確了加拿大華人為加拿大國家構成和建設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以及曆史上所遭受的不公;其次,遵循加拿大特有的社會理念,政府強調了多元文化和多族裔存在的力量以及“包容”和“公平”的意義。與此同時,從特魯多總理的聲明中,人們還可以感受到一種對現實規定和現實力量的把握和重視。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一百年來,華人在加拿大國家經濟結構和社會構成中的分量已經發生了粲然可觀的變化;今天,華人自身的力量以及華人整體可以獲得和依靠的力量不容低估,其相較於百年前的力量及其現實影響和規定作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時代正在前進,世界已然改變。在加拿大“排華法”出台100周年的今時今世,麵對整個北美上空若隱若現、時明時暗的反華、排華陰雲,我們可以,同時也應該立足於國家公義、社會理念和現實規定,理直氣壯地對我們自己、對整個社會大聲地說出:恥辱的仇外曆史不可遺忘,卑劣的排華醜劇豈容重演。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