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版在此

來源: 馮墟 2023-05-30 12:13: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84 bytes)
回答: 紫荊和洋紫荊馮墟2023-05-30 09:30:35

紅花羊蹄甲是香港的標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圖案的核心。實際上早在港英時期、一九六五年,她就被選作香港的市花、成為香港的標誌。

在鴉片戰爭之前,香港隻是一片荒涼的漁村,甚至沒有確定的名稱。島上縱有奇花異草,漁民們也無心賞顧。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一八八零年,一位法國神父在薄扶林一帶的廢墟近旁,才首次發現紅花羊蹄甲這種植物,並將其移植到位於中環的香港植物園中。後來逐步流傳開來,不僅在港島,還傳播到了香港以外。一九八四年台灣的嘉義市甚至於也將其確定為市花。此物奇異,人人憐愛。

其花紫紅,五瓣五蕊,嬌豔清香似蘭,人稱“香港蘭”。其葉分二瓣,形似人心,又若羊蹄。當地學子采其葉以作書簽,美其名曰“聰明葉”。以形態名之,為“紅花羊蹄甲”。港人稱作“洋紫荊”。基本法總則第十條隻稱紫荊花,諱洋。但紫荊另有其物,學名Cercis chinensis,為清華大學校花,其樹、花和葉都跟香港蘭有明顯差異。所幸洋薑還叫洋薑,胡椒還叫胡椒,西紅柿還叫西紅柿,尚未見國家法律幹預。但是植物學家和園林師要當心,違犯基本法可不是兒戲。

一九零八年,香港園林總監鄧恩(Stephen T. Dunn)發表文章,首次詳細描述了香港蘭,並確定其拉丁學名Bauhinia Blakeana。其中Bauhinia為羊蹄甲屬,種加詞Blakeana是為了感念第十二任香港總督卜力(Sir Henry Blake)夫婦。現在的拉丁學名Bauhinia × blakeana略有不同,因為近年來學者們發現,香港蘭並不是一個純粹的物種,而是Bauhinia purpurea和Bauhinia variegata兩個物種的雜交。難怪香港蘭一般隻開花、不結果,不能自行繁殖,須要人工嫁接。

這樣說來,香港蘭作為香港的標誌,是再恰當不過了。現時的香港是西方文化嫁接到中國土地的結果,其文化融合中西。香港的活力,正源自中西融合。強求純粹就不會有香港。北京是北京,紐約是紐約,但香港是香港,獨特而難以複製。

香港蘭雖然美豔馨香,但實在嬌柔脆弱。遇風易折,不耐嚴寒,抗病力差。現時各地的香港蘭,雖然緣起於一八八零年在薄扶林發現的那株,但都是人工培育的結果、不完全是自然的,飽含著園丁的辛勤嗬護。人們怎能不格外珍惜寶愛呢?

台風季節到來了。我們希望香港蘭在世人的嗬護下,可以平安度過,她獨有的美能夠繼續綻放人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