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人:從一位誌願軍戰俘到阿根廷富豪的傳奇經曆

來源: JustWorld 2023-05-18 19:36:1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022 bytes)

程立人:從一位誌願軍戰俘到阿根廷富豪的傳奇經曆

 

抗美援朝後,有一位叫程立人的貴州籍誌願軍戰俘流落到阿根廷,成為該國大富豪、總統的妹夫。改革開放後,他愛國戀鄉,多次回貴州探親、訪問。那麽,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早年經曆

程立人原名程國綱,1926年出生於貴州省思南縣許家壩區一個殷實的小康之家。因為家裏有錢,他從小學、中學一直讀到大學。從1945至1949年,他在四川成都某大學外語係係統地學習了4年。雖然長得其貌不揚,傻大黑粗,一臉大麻子,但他勤奮、智商高,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

1949年7月,他大學畢業了,但找不到工作。為了謀生,他無奈地參加了國民黨95軍,該軍軍長為黃隱,駐紮在成都市。同年12月9日,該軍參加起義,被改編為解放軍60軍(軍長韋傑),程立人也成為解放軍戰士。剛解放時程立人隨部隊一起參加了西昌剿匪等戰鬥。解放軍的部隊有別於國民黨軍隊強食弱肉、死氣沉沉的氛圍,充滿了新鮮的、朝氣蓬勃的氣息,他好像重新煥發了精神,決定在部隊好好幹,做出點成績。

1951年3月,他成為誌願軍第60軍第180師的戰士,開入朝鮮參戰。據其戰友張澤石在《我的朝鮮戰爭》中回憶,程立人長得其貌不揚,“傻大黑粗、一臉大麻子”。1951年5月,程立人所在的部隊奉命迅速後撤,並承擔掩護全線大踏步後撤的任務,其所在的師則為全軍斷後。但翌日,他們被聯合國軍包圍。5月27日,程立人不幸被俘(一說為主動投誠)。

被俘後,他被關押在有“死亡之島”之稱的巨濟島上第86號戰俘營(86聯隊)。巨濟島又稱“死亡之島”,它四麵環海,淡水奇缺。在高麗王朝,就是專門用來關押囚犯的地方。一望無際的大海,徹底打消了所有關押者逃離的希望。美軍在島上修建了5個碼頭,並修建了可關押幾萬戰俘的戰俘營。程立人開始被押送釜山戰俘收容所關了一段時間後,才被送到巨濟島86號戰俘營(86聯隊),並任該聯隊第四大隊長,後任文化教員。

在戰俘營

程立人發現,巨濟島戰俘營中的兩萬名誌願軍戰俘之間,正在上演著“國共內戰”。“親共”還是“反共”,不同立場的戰俘壁壘森嚴。“反共”的戰俘,多為原國民黨部隊的軍官和士兵,他們在解放戰爭中被收編,被俘後要求前往台灣。其他戰俘絕大多數堅決要求回大陸。意識形態的衝突,讓雙方互相視對方為叛徒,戰俘營成為戰場,大規模的毆鬥時有發生。

在這樣的戰鬥中,誰也難以獨善其身。程立人原來擔任戰俘營86聯隊第四大隊的大隊長,第四大隊千餘名成員主要是由180師被俘戰士組成,其中大部分是解放成都時國民黨第95軍起義過來的四川兵。他們不少是貧雇農和城市貧民,原本是被抓壯丁才在95軍當上兵的。

被俘後,他們在苦難中本能地為生存、為個人前途而抱成團。他們的團體叫做“弟兄會”,他們的首領是“戴玉書大哥”。戴玉書四川德陽人,是在艱難生活中磨煉出來的剛強豪爽漢子,崇拜關雲長的忠勇義氣。他是舊社會成都一個做皮鞋的小生意人的兒子,自幼喪母。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去拾煤核,摸魚,每當受到欺負時,他寧肯自己頭破血流,也要為小夥伴抱打不平,他也自然成了小夥伴們的頭頭。在他尚未長成壯漢的時候,就成了國民黨壯丁,後隨95軍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很看不起那些隻想多吃多占、欺軟怕硬的“袍哥兄弟”。由於戰俘平常幹的是抬大糞、裝卸軍用物資的重活,每天三頓飯,一頓一個飯團,依然饑餓的戰俘們出現了爭搶飯團的現象,有時候不惜大打出手,被看押他們的聯合國軍的士兵們看在眼裏,經常發出忍不住的笑聲。自尊心頗強的戴玉書看在眼裏,氣在心頭,時常阻止他們之間的爭搶,戴玉書年輕力壯,又有點功夫,有時候阻止不了氣急了就要動手。這樣,不但在戰俘中樹立了威信,連那些聯合國軍的士兵也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他對自己的弟兄們說,我們要活得有骨氣,要真金不怕烈火煉,要學關公“身在曹營心在漢”。

“弟兄會”還有個智勇雙全的“軍師”名叫趙明智(戰俘營化名曹明)。趙明智既非四川人,也不是95軍士兵,卻深得戴玉書和弟兄們的信賴。他是山西靈石縣人,13歲就參加抗日二縱偵察隊,老共產黨員,政工幹部出身。趙明智曾問戴玉書:“大家都吃不飽,別人搶飯的時候你不但不搶,還阻止別人搶,你就不餓嗎?”戴玉書正色道:“男子漢大丈夫,既然出來打仗,死都不怕,都是同胞,卻為一口吃的大打出手,你看那些美國佬,看得哈哈大笑,不丟人嗎?”趙明智聽戴玉書這樣說,不禁對他肅然起敬。他發現戴玉書的人品值得信任,性格又很相投,便決心輔佐戴玉書把“弟兄會”建成一支“反背叛鬥爭”的突擊隊。弟兄會的“患難相助、不忘祖宗”的口號就是趙明智提出來的。趙明智又介紹了時占魁、耿基增、續公度等連、排黨員幹部參加到“弟兄會”裏來,會員發展到200多人。

“弟兄會”成長壯大後,首先就奪取了程立人的大隊長的權力,戴玉書、趙明智擔任了正副大隊長,成立了由清一色弟兄會成員組成的四大隊自己的“戰俘警備隊”。由成都籍軍人陳誌君擔任警備隊隊長。程立人被邊緣化了。

後來美國隨軍牧師伍培禮來到86聯隊,他委任程立人當了文化教員,由他負責編寫供戰俘們學習的材料,並在學校為伍培禮傳經布道召集聽眾,從此他有了“校長”的綽號。但他的政治態度過於曖昧,難以得到“親共”、“反共”兩方的信任。毆打與羞辱讓他隻能在夾縫中生存。

大珠寶商與總統妹夫

1954年1月20日,美國開始遣返戰俘。堅定的戰俘如張澤石、戴玉書、趙明智等回國者向北而去,胸前被刺上“青天白日旗”的戰俘登上南下赴台的汽車。而在兩邊都得不到信任的程立人則選擇留在原地,和其餘11個人一道跟隨“中立國”前往印度。

程立人遠走異邦是沒有辦法的選擇。當時戰俘營裏流傳著他“主動投降”的說法,“他是一個戰場上的投誠分子”。記得他的人現在依然這樣說。這成為當時戰俘營中任何一個陣營都排斥的人物,最後回大陸和台灣均不得,隻得被安排去“中立國”。

他在印度蹉跎了一年後,1955年去了南美的阿根廷。阿根廷的麵積相當於16個貴州的總麵積,然而人口總數卻與貴州差不多,隻有約3000萬人。此國農牧業比較發達,許多產品出口量占世界首位,工業也有一定基礎,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國家。

在阿根廷期間,由於他懂得好幾種外語,有紮實的文化功底,所以他選擇從事國際貿易,經營珠寶生意,往來幾十個國家,獲得了巨額利潤,迅速暴富。

據吳華英、鄭權歡的《鄭春炎傳》記載,1968年,阿根廷珠寶商程立人經營一所華都餐館。他們獲悉從廣東恩平縣君堂鎮石潭鄉果園村來的華僑鄭春炎擅長經營餐飲業,親自找到鄭春炎,意欲聘請他出任華都的廚師。程立人是珠寶的行家,對飲食業知之不多,故一切業務,均聽取鄭春炎的意見。鄭春炎對他說“今天社會進步很快,舊式的服務製度已不適應社會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一切先進媒介,直觀地大力宣傳,務使有較佳的效果……”“你的提議很實際,確是個經驗。這些寶貴經驗,你卻坦誠地無私地向我介紹,可見你的為人,不是重利輕義,而是把我當作手足看待,好!這就照你的意見辦,而且委托你操辦一切……”程立人激情滿懷,情不自禁地對鄭春炎說。鄭春炎心想,程立人不愧是個珠寶商的大行家,他有眼光,有膽色。這是他發家致富的經驗。

1987年,程立人已經是阿根廷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是阿根廷最大的珠寶商,名下有著60萬畝土地,兩家上市公司,還是當時的阿根廷總統勞爾·阿方辛的妹夫。

思念故土

熱愛祖國,懷念故土,這是人之常情。僑居海外的程立人,這種心情顯得更加突出。但是,在過去“左”的思想影響年代,由於他特殊的經曆,報國無門,思鄉無路,隻好把自己的心思寄托於台灣。到了台灣,見到黑頭發,黑眼睛,有了共向的語言,覺得異常親切,也算回到自已的國土,從而得到幾分慰藉。

信息比較靈通的地區,分析了這個國家的優勢,通過各種關係早與程立人等華僑接上了頭。上海就先走了一步,他們與程立人聯合辦了一個阿中信托投資公司,並有700餘人到那裏定居,從事各種職業;福建也通過各種渠道到阿根廷首都探索勞務輸出與貿易工作的新路子;台灣到那裏定居的就有3000多人。

1986年3月,程立人第一次回國探親,他為家鄉貴州思南縣許家壩捐獻一筆美元,興辦公路等公益事業。程立人從自身的經曆中,深深地懂得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最根本的是要靠發展教育事業。他雖從事商業,奔忙於世界各地,但他仍然堅持其觀念,十分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希望家鄉創辦的學校,不斷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社會棟梁。

通過他幾年來兩次回國探親的觀感,程立人深深體會到家鄉人民的甘苦,後來,他主動向思南縣政府提出再捐獻數萬美元,為許家壩中學興修一座教學樓,並附建一個圖書館。此建築竣工後,與原有主體建築溶為一體,為許家壩鎮增添了新的光彩。程立人並且為許家壩中學教學樓題詞:“教育是立國之本”,從這幾個揮灑自如的大字可以看出其書法有一定的功底。

程立人還積極支持貴州省政府在貴陽興建了一處華僑村,為海外回黔同胞了解貴州,建設貴州提供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獻計貴州致富

到1988年,年近花甲的程立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他多次這麽說:“若不為貴州做點好事,我無臉見鄉親父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從書信中不斷得知家鄉親人的情況,他的愛國戀鄉感情更加強烈。1987年秋,他第二次回黔時,得知王思明任貴州省委統戰部長,便特意向他發出去阿訪問的邀請,王思明很樂意地接受了這個私人邀請。

王思明一行5人,在1988年4月9日下午一點(當地時間是4月8日下午一點),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飛機場,程立人及其所屬公司經理劉正華先生等人到機場迎接他們。

王思明到阿的第三天,程立人安排他們參觀其農場。他有3個農場,兩個農場離首都有近百公裏,土地麵積有2000多畝,其中一個農場已出租給別人耕種,另一個農場離首都有400多公裏,汽車在高速公路行駛隻要5個小時便能到達,土地麵積很大,有60多萬畝。這兩個農場卻無人耕種,長滿了野草。

這兩個荒蕪農場有什麽值得參觀的呢?這樣的農場在中國是根本不可能閑置。但程立人並沒有這種想法,因為他經營珠寶和國際貿易,所得到的經濟效益比農場得到的經濟效益快而且多得不知多少倍。不過這些農場都是他在這個國家得到法律保護的不動產,也是他進行國際貿易談判的物質基礎,他雖然放棄了耕耘,卻不會輕易放棄農場的產權。

程立人向王思明介紹,他的農場可以種植荷荷芭(又名苛苛芭),若種植這種經濟作物,經濟效益是相當可觀的。荷荷芭,主要用於榨油。此油可以代替鯨油製造高級潤滑油,是航天航空工業不可缺少的,也可用於高級化妝品和醫藥原料,還可用於食品保鮮。隨著現代化向更高程度發展,美國等一些國家將此經濟作物視為新的一代“搖錢樹”。荷荷芭野生於墨西哥,美國進行了人工培植。後引種成功的有以色列、印度、泰國、澳大利亞、巴西、智利、巴拉圭、海地、南非、阿根廷等國,其中以色列最成功,僅以阿根廷種植荷荷芭的經濟效益為例,投資3年就有效益,以後逐年翻番。在1988年,美國最好的每公斤價格就可達到50美元。

王思明想,能不能組織自身的力量向阿遠征呢?這也是程立人所希望的,在組織力量的基礎上,經過培訓,懂得一定技術,然後向阿遠征。使之既能種植荷荷芭等經濟作物,又能將其原料加工成各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在離開阿根廷的前一天,也就是1988年4月15日,程立人和王思明進行了草簽協議和製訂章程。

形成的三個文件,是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基礎上的結果。這些文件的主要內容有:在阿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注冊登記建立“阿貴信托投資集團公司”。這個公司的指導思想,是在合法經營的前提下,什麽見效快、收益大,對公司發展前途有望的就經營什麽,通過擴大貿易積累資金,逐步經營開發性項目,如在阿興辦紡織廠。程立人當即表示將自己的農場土地1.5萬畝土地無償贈貴州省僑辦,利用這些廣闊土地種荷荷芭、葡萄、棉花等經濟作物。簡言之,就是以開展綜合貿易為主,兼營其他業務。采取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經營體製,

阿方出任董事長,貴州方出任副董事長和總經理,利益按四六分成,阿方為四成,貴州方為六成。公司總部設在阿首都,待條件成熟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以中國和阿根廷兩國的資源、產品優勢為基礎,麵向世界,開展全方位的經濟貿易活動,努力為雙方國家多創外匯。

在貴州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1988年上半年組織數十名科技人員在黔南州羅甸縣種植荷荷巴的試驗獲得可喜成效,這對雙方進一步合作起了推動作用。

1994年,程立人又一次回到貴州訪問、探親,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省長陳士能和副省長袁榮貴、胡賢生、姚繼元分別會見了他,對他的訪問表示熱烈歡迎;並向他介紹了貴州的省情、經濟建設成就、投資環境和對外資的優惠政策等,同時回答了他提出的問題。

從那之後,程立人便成了一個傳奇而神秘的人物。後來在2012年11月期間,家鄉的官員、貴州省人大女副主任唐世禮訪問阿根廷時,曾費盡周折,見到了時任阿根廷立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程立人,對於回來看看的邀請,時年80多歲的程立人隻是表示,如有機會他會考慮。至於後來他是否回鄉了,再無任何消息。

所有跟帖: 

厲害 -帶娃是持久戰- 給 帶娃是持久戰 發送悄悄話 帶娃是持久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8/2023 postreply 23:23: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