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北京通"裏看到一條新聞,國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近2.1億,他們中的三分之二的人多病共存的健康狀況,對國內的醫療服務供給及醫保基金運行形成了挑戰。
由於老齡化,少子化的人口結構特征,我看到很多老人不光是居家獨自養老,或是雇保姆養老,還選擇了其它的養老途徑,比如,去養老院或敬老院,還有社區/街道辦的養老驛站等等。
我有次在離開老媽的房間等電梯時,遇到兩位老人,老太太告訴我是剛看完他們的親家。我問他們住在幾層樓?老先生告訴我住11層。我當時很是奇怪,因為我以前隻知道最高隻有10層,怎麽會有11層呢?我當時是站在老先生和老太太中間,老先生和老太太指著電梯裏的按鈕,我一看,最高是15層。
經過二老的介紹,我才知道,11-15層住的是能自理的老人。我當時看著老先生有著70來歲的磨模樣,老太太有著60多歲的模樣;他們腿腳靈活,精神鑊爍,不用任何輔助工具走路。
在出電梯的時候,老先生很有禮貌地讓我先走,這在北京城裏我還是頭次遇到,我了說聲謝謝,就先下了,這時我發現老太太已不見了蹤影。我和老先生一起走到了樓下大廳,老先生突然問我老媽多大年紀了?我告訴了他。他自爆家門地說道:我90歲了,然後手指遠方的老太太,她86歲了。我那個不相信啊,看看老先生雖然帶著口罩,但能看的出他是屬於大臉型微胖的人,感覺他說話思維挺明捷,最主要的是,腿腳利落,不是拖著腿走路,背也比較挺。老太太精瘦,在我們說話的功夫站在了遠方等著老先生,可還能聽見我們的談話,說她確實86歲了。
在這裏想說幾句我的感受,老先生讓我先走,我感受到了禮遇,這在我生活了近三個月的北京城裏還是頭次遇上,因為遇到的多是橫著膀子走路或是半橫著膀子走路的男人;首都北京,在文明禮貌這方麵,真要好好學習南方的有的省,特別是台灣,說真的,不管台灣怎樣,我不得不承認,總體素質確實比大陸的總體素質高,服務意識也強啊。
按我們固有的思維邏輯,這兩個身體比較健康,又能自理的老人,為何要住養老院?我想答案隻有一個,二老看著是挺有教養的人,文鄒鄒的,想必以前從事的職業肯定不是體力勞動者,沒有多數勞動人民的那種粗獷。就是年齡大了,把家中的房子賣了,或是離退休工資高,就選擇住進了這家高檔養老院,不用操心買菜,做飯洗,打掃衛生等家務活。搬進了養老院,有吃有喝,過上了他們想要的生活。
老媽有兩個朋友,在老伴兒去世後,賣了房,去了北京郊區的一家養老院,那裏據說是醫養結合,這是當今很時髦的不少養老院打出的招牌,能真正實現的又能有幾家呢。老人們看病難在北京是個問題,我最近帶著老媽去看眼睛,我先是在網上掛了號,可有多少老人會在網上掛號呢?我雇了養老院的護工跟我一起帶著老媽去看病,幸虧雇了她,要不然能把我累死。。。
這家養老院有兩家,其中的一家據說住了些房子被拆遷的老人,他們拿了不少的拆遷款,也選擇住進了這家高檔的養老院,因為他們不差錢,也許當中有些人是工人農民,但房子讓他們成為了富翁和富婆,好好享受房子增值帶來的紅利,過好餘生,這是些想得開的人。
我曾經在我老媽以前住過的養老院遇到過兩對老夫婦,一對是給孩子們騰房子的,也就是把房子留給了孩子們住,然後夫婦兩個住進了養老院,孩子們給些錢。還有一對老夫婦是給兒子騰房子,老先生能自理,老太太坐輪椅,兒子不給老人們錢。有次二老鬧矛盾,老先生被允許到兒子那裏去住幾天,我就在想啊,那不就是二老的家嗎。
我最近上午去銀行辦事,看見些勤快的老太太,有的拖著買菜的車,有的手裏提著從農貿市場裏買的菜在路上行走。我感覺這些人其實年齡不大,由於操持家務,活生生地把自己變成了住在價值百萬或是千萬公寓裏的底層勞動人民的形象。在離我家不是很遠的有些小區比較老了,別看有些樓房已舊,最多4-6層,可能沒有電梯,但也能賣到十來萬每平米。有些比較舊的小區舊歸舊,還要刷卡才能進入呢。
我家住的小區的這一條街生活不是很方便,出門在這條街上往西行走都是些比較高大上的單位,往東行走是居民住宅,要買東東和吃飯館不是很方便,要步行十幾分鍾去其它的街才能看見銀行,農貿市場,商店等等。由於經常往來於幾條街,我看到了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狀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中的不可缺的部分,構成了市井中的煙火氣和人氣。
這煙火氣和人氣是我在美國的那座城市幾乎感受不到的,我雖然不去買菜,要吃的東東幾乎都是網購送到家裏,但我喜歡這種生活氣息帶給我的親切感,雖然有時會覺得街上亂哄哄的,但這就是生活,除去了蒼白,帶來的是生機盎然,讓我感覺到接地氣才能呼吸到生活的原汁原味。
在一個比較舊的道路旁,我看到了街道辦的養老驛站,驛站旁邊就有小小的便民菜市場。這是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地推行的社區養老。養老驛站有著這麽句口號:家門口養老,提升幸福感。養老嵌入社區,老人無需離開熟悉的地方即可享受專業的養老服務。我的理解就是,有些老人可以在驛站裏吃中午飯,有些老人平時可以送進驛站由專業人員照顧,周末接回家,而服務對象多是居家老人,也就是將日托,全托,康複,護理等專業服務引入到院子或社區。
不管選擇何種養老模式,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個人認為,沒有最好的,隻有最適合自己的。
有天路過河旁,看見有人在釣魚,想起了這麽兩句話:閑庭信步隨心趣,垂釣池中空無物。
在北京的一家中檔酒店裏的餐館,經營的是徽菜。這是我第一次吃徽菜,感覺還不錯。聽服務員說,餐館剛裝修不久,我挺喜歡這種風格。我的一人中午餐。。。
仙氣飄飄
這道菜叫臭鱖魚扣鮮鮑,沒有臭味哈,隻是這麽個叫法,據說是名菜,味道還可以,談不上多麽好吃,微辣。這道菜烹飪的時間長,我大概等了30分鍾。
鮑魚很小,沒啥味道。魚肉算不上細膩,隻是魚刺很少,我能接受。
淮南燒餅,據說也比較有名,餅薄而脆,但感覺比較油,下次不能點了。
照片全部手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