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再怎麽說,要是回顧曆史,今天的上海人大可自豪。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在多次衝突中落敗的中國,跟列強簽訂了一係列條約,列強得以在一些通商口岸城市建立租界,其中包括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到1850年代,中國放棄了在外國租界的主權。天朝徒有虛名,已是江河日下,不受列強尊重。上海租界最初是不允許中國人居住的,隻留下大約500名當地衣民。黃浦公園規章,第一條禁止華人入內,第四條禁止狗入內。這樣的規章從1890年一直持續到1928年,而在此期間,華人其實是可以在租界合法居留的。這也夠侮辱人的。今天看租界時期的上海地圖,實在令人震驚。在一幅西人繪製的上海地圖中,外國人占據的租界多大啊,華人集中的上海老城多小啊;老城在地圖中被稱作“中國城(Chinese City)”,這到底是巴黎呢,還是紐約、倫敦?
這花園洋房位置絕佳,東外灘,黃浦江邊,靠近煤倉廣場。也曾神氣過,如今被廢棄,前途未卜。
煤倉廣場旁邊的翡翠中國。看來很新,但裏麵沒人,一片狼藉。所謂的煤倉廣場,不見一星煤灰,原來倒是一座煤倉。
煤倉廣場附近,原來的高架運煤廊道,部分已拆除,剩下的保留修整,作為上海舊工業遺跡,供遊人參觀。現場圍有很高的籬笆,我將手機舉過頭頂,拍下這張照片,不知道裏麵有人正在施工。這天濕熱,蒸籠似的。可真夠這些人受的,可能是衣民工吧。
當然,曆史有它的軌跡,蜿蜒曲折。太平天國農民暴亂造成大批難民,紛紛湧入外國租界。麵對巨大商機的誘惑,租界當局撤銷了禁令,允許華人在租界居留,外商修建了不少的石庫門建築,出售、出租給難民。外國租界的設立,本來形同入侵;但自此成為中國人的一個避難所,接納各色人道和政治難民。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是在法租界的一處石庫門裏、今天的興業路,不是偶然的。那是1921年。
地圖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圖書館。
1943年,日本將上海租界移交給了汪精衛政府。國家動蕩,移交過程,既無章法,也不完全,直到1949年,共產黨一統天下,廢除它認為不平等的所有條約,收回外國租界。到1950年代,絕大多數外資銀行被趕出共產黨中國。1970年代末期,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不到40年,上海已是今非昔比。但在租界時期,上海奠定了現代化基礎、形成了海派文化;其流風餘韻、深遠影響,今天仍濃鬱可感、無以回避。
美資花旗銀行1902年進入上海,1950年被趕走,1983年返回。銀行本身,幾易其主,英語名稱也隨之改變。在上海灘,這家美資銀行打出美國國旗,紅、白、藍三色,故得名花旗。花旗的中文名稱,從此沒有變過,即使在被趕出中國的那些年,都是這樣。人、物、事,其名、形、實,常不一致。
正如花旗、興業,中國共產黨還叫中國共產黨,盡管世易時移,它已經與時俱變了。興業路上,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緊挨著商潮滾滾的新天地。共產黨跟資本家,不再是你死我活。中國注重和諧的文化傳統,精華原來在此。今年整好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東外灘上,花旗銀行大廈正麵的巨幅廣告“黨的誕生地,光榮上海城!”遠遠就能看到。不是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是中國共產黨。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廣告內容不停變換,其中一幅是,“嗨,魔都!”是夠魔的,我站在街對麵,呆若木雞,好幾分鍾才回過神來。
興業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石庫門的門通常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