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老媽把她的所有積蓄交到我手上後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識到今後我會不完全屬於自己了,知道了自己將擔負起照顧她的重任,從她的衣食住行,到她的喜怒哀樂。有朋友對我說,一定要把老媽的積蓄花得精彩。我認為這個精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詮釋,對我而言,就是想讓她安享晚年。
有些朋友人到中年,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按他們的話說,人生的最好的20年是從50歲-70歲,在這個年齡段中,孩子已長大成人,能自食其力了,而他們的身體還不錯,同時也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那就想幹嘛就去幹嘛,吃喝玩樂周遊世界。我看著這些很是羨慕,可我不能象他們那樣隨心所欲,因為我有個老媽需要照顧。
照顧老人很是費神費力,即使是把老媽送進了條件屬於一流的養老院,可還是事無巨細,一有事情養老院就會來找我,我也知道,老媽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我了,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相依為命,什麽叫血脈相連。
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在我身上就體現出來了,過去我認為自己最不擅長與人打交到了,可是自從回到北京後,家中的事都要我去辦理,雖然有時候感到壓力山大,但都一件件的辦好了。我雖然不能象身邊的朋友那樣能享受人生中秋天的碩果累累,可我在學習中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堅強。
回國後有許多新知識需要學習,雖然很多時候是哆哆嗦嗦在學習新知識,可還得硬著頭皮學啊,因為我知道,不與時俱進就會被社會淘汰;我還知道,我不學習我就不能很好地照顧我老媽。
有些人會問你學到了什麽?我以為我老媽找養老院為例,從中談談我所學到的。從網上查詢到決定去選擇的幾個養老院參觀,都是我自己聯係的,沒人幫我,沒人給我提供信息。我以前從沒有找養老院的經曆,隻有靠自己摸索和判斷,再結合我老媽的實際情況和我們的經濟能力,選擇最適合她的養老院。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養老院也不例外。跟我老媽每天接觸最多的是那些護工,護工中走南闖北的不少,可謂是人生閱曆豐富,不免會沾染些社會習氣,跟他們打交道,也是學習的一個過程,因為以前從沒接觸過這一類人。他們應該算是底層百姓,多數人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但我能看到,勞動人民的樸素無華的優點在他們身上還是依稀可見的。比如,有個護工叫G的就告訴我,她掙的錢不光要養自己的孩子,還要養她弟弟的孩子。我老媽跟我說過,G平時幹活不怕髒不怕累,有的老人拉在床上的排泄物,她會毫不猶豫地用手去清理。。。但她為人處世強勢,北方人特有的性格是比較直爽,話出口都是鏗鏘有力的。她說的有道理我就點頭接受,認為她說的沒道理不理她就是了,因為不是原則性問題,要是跟她頂著說,隻能把自己氣著了,沒這個必要。護工中腦子聰明的人大有人在,就是由於家裏窮,沒有上學的機會,所以跟他們打交道,也得動腦子,要不就會被糊弄。
跟底層勞動人民打交道,我首先是尊重他們,其次是盡最大努力地與他們溝通;溝通是件腦力活,也是情商高低的表現,我隻能說我是不斷地提高自己溝通能力,最大限度地讓我媽得到比較好的照顧,我的目的就達到了。老媽老了,腦子有些退化了,跟人打交道的事,都得我來做,再說了,去一個新的地方,都有磨合期。護工是伺候我老媽的人,得罪不起,可是言聽計從就會喪失威信和威嚴,所以幹啥事都要有個度,把握好這個度,是我必修的功課。
老媽這個新的養老院有醫務室,標準相當於社區醫院,我老媽是公費醫療,一共有三家醫院可以看病,有一家醫院是單位選的,不能變動,其餘兩家醫院可以自己選擇,可以根據需要更換醫院,其中必須選擇一家社區醫院,我已經把她的看病關係轉到了這個醫務室。老媽所有的要吃的處方藥在她入住的第一天我就交給醫務室的醫生管理了,這樣可省了我不少的心,不用操心給老媽買藥了。每天由醫務室分發老媽需要吃的藥給護工,然後再由護工給老媽。今天收到醫務室的微信,提醒我該給老媽買藥了,我告訴醫生,給我媽開藥,然後我付錢,給我底方和收據,再去我老媽單位報銷。我剛到北京時,為我老爸報銷醫療費時,當說到底方時我都不知道是啥,後來才搞清楚,就是醫生開藥的處方,一式兩份,一份拿藥時交給藥房,另一份是給病人報銷用的叫底方。跟我解釋的人也沒說清楚,是我後來通過觀察悟出來的。
對我個人而言,命裏注定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斷地修行。我無法象朋友那樣在中年的道路上享受人生,我隻能在中年的道路上活出自己該活的模樣,也就是照顧好老媽,隻有這樣,我才不至於留下太多的遺憾;一個人有一個命,命裏注定的事,不可違抗。
早春的北京城,最美不過四月天,護城河旁的傍晚
昨晚漫步在護城河旁,看到的景色太美了,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