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I超市的成功之道是什麽?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無論你身在歐洲的哪個國家,一定對Aldi不陌生,或許你還是那裏的常客。這家發家於德國的超市以物美價廉著稱,深受普通大眾的喜愛。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它就發展成為全球排名第八、橫跨歐美大陸的國際超市巨頭。這家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超市是如何獲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呢?它的秘訣是什麽?對我們又有哪些啟示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Aldi的成功之道。
對於Aldi的評價,有人說是“窮人的商店”,還有人說是廉價品牌店的先祖。但Aldi的擁有者卻長居德國首富的寶座,很難想象如此廉價的商店是如何成為業界巨頭的,也因此Aldi的成功在業界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奇跡。
Aldi的前身是一家位於德國埃森市(Essen )的小型連鎖食品店。1961年,Albrecht家的兄弟倆將自家的這個食品店更名為Aldi。Aldi是Albrecht(兩兄弟的姓)和Discount(折扣)頭兩個字母的縮寫。它的經營理念是:以最低的價格提供最好品質的商品。這聽起來有些難以置信。價格要“最低”,質量還要“最好”,這有可能嗎?那麽低的價格,怎麽賺錢呢?那麽Aldi又是怎樣做到的呢?
嚴格控製進貨成本
要讓同等商品比市場上其他店賣得更低,首先要控製產品的成本。
大量使用自有品牌
在Aldi的店內,可以看到非常多自有品牌的東西。這是有原因的。比如如果售賣大品牌的東西,由於這些都是知名品牌,出廠價格變化幅度不大,如果要想比別的店賣的低,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Aldi兩兄弟明白,那些知名品牌真正的生產成本其實很低,但是加上廣告費、甚至明星代言費以及市場活動費等等,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如果自家能擁有和大品牌類似的產品,並保證有同等品質,這樣價格就好把控了,擠掉那些溢價的水分,就可把價格降下來。
於是Aldi就采取了這樣的策略,找合適的製造商合作,按自己的要求來生產,最後貼上Aldi的牌子。在Aldi,90%以上的商品都是自有品牌。
大批量采購
Aldi在20個國家有10000多家分店。它的門店多,進貨需求量大。對於生產商而言,誰都有興趣和這樣的大買家合作,這也成為Aldi壓低進價的籌碼,並且Aldi直接從原產地采購,控製運輸中各個環節的費用。
降低運營成本
Aldi要求盡可能地降低運營成本,對於運營成本是能砍則砍,甚至近乎偏執。
簡化超市布置和貨物擺放
當你進入Aldi超市時,會不會感覺是直接去了某家公司的倉庫——沒有太多吸引眼球的裝飾、沒有太多的商品陳列,所有的貨物都裝在紙箱裏,直接堆放在地麵上或簡單擺放在貨架上。
對!這就是Aldi賣場的樣子。它讓所有商品保持著出廠時的狀態。工作人員隻需要將其重疊起來碼好就行了,省卻了一箱一箱拆開、再擺放的人力成本。有的顧客在購買時,甚至直接把整個紙箱搬走,既省事,還節省了購買購物袋的費用。
對於如此簡單甚至簡陋的賣場,Aldi的解釋是,俺不是沒錢布置賣場和擺放漂亮,你要知道,這花錢的事,總歸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如把這一分一毫省下來,得實惠的是消費者。
控製產品數量
很難想象Aldi這麽大的超市巨頭,其經營的商品數量並不多。為了控製成本,Aldi以犧牲產品數量為代價,其實這正是它的高明之處。當年Aldi的兄弟倆從小就在媽媽經營的小雜貨店幫忙。由於他們居住的地區有很多貧窮的產業工人,他們在經營中逐漸意識到,與其向顧客提供大量的貨物,不如提供他們生活最需要的東西,這樣也避免了因產品種類過多,銷售不佳造成積壓。
因此Aldi從一成立開始,就采取了這個銷售策略。即隻提供人們日常最需要的商品。比起沃爾瑪一個店動不動就有十幾萬件商品,Aldi卻隻有區區一千件左右的商品。但這一千多件卻個個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生活必需品,不好賣都難。
另外,Aldi還認為與其讓人們有太多選擇,不如每種產品隻提供兩三樣選擇。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盡量精簡。這個理念深得在繁忙中購物人士的喜愛——不需要太多的選擇,有一些精選貨物就足夠了。
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一般來說,Aldi的員工工資比其他超市員工工資要高,但是Aldi對員工的要求也高。在Aldi,每個員工都是多麵手,身兼數職。收銀、碼貨、打掃等等工作都是由一個人完成。前麵提到Aldi賣場商品擺放簡單,其實也為工作人員節省了上貨時間。
早期的Aldi,因為沒有電子收銀機,為了提高效率,要求收銀員背下所有商品的價格。
提高收銀速度,節省上貨時間等等,也都成為了aldi的省錢之道。通常在一家Aldi,隻要幾名工作人員就能運營,在成本上又省下一大塊。關鍵是,顧客並沒有因為這樣簡單的購物體驗而抱怨。
賣場地點有講究
關於賣場地點,普遍的觀念會認為選個好位置很重要。但是Aldi卻有獨到見解,它認為好的地段租金就貴,租金貴了,最終還是會加到商品價格裏去,所以Aldi一般會選較偏僻的地方開店,節省租金。同時,比起沃爾瑪、Costco動輒上萬平米的場地,Aldi的平均麵積在1000平米左右。小的店麵意味著少的花費。
Aldi很少做廣告,不搞積分製,也不上市。上市雖然可以給公司老板自己帶來更多收益,但上市會增加很多運作成本,這顯然不符合公司要保證低價的經營理念。
在經過這麽多煞費苦心的考量和操作後,Aldi真是把商品價格壓到最低。但是Aldi的低價又不是以犧牲產質量為代價的,那麽Aldi在把控產品質量方麵,又有哪些招數呢?
重視產品質量
在產品質量方麵,Aldi側重讓第三方來監督和檢測。
對合作商提出高要求
Aldi有大量自有品牌,它的合作商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小企業而非品牌大企業。Aldi對它們有嚴格的質量要求,除了要嚴格按照一流的品質來生產外,一旦被發現了質量問題,立即解除合同。
做貼牌生產
其實,很多為大品牌生產的企業為了擴大銷售量,也為其他零售或批發商生產產品。所以,像Aldi很多所謂的自有品牌,其實是一些大品牌製造商生產的產品,貼上了aldi的標牌而已。aldi此舉讓顧客花低價錢,卻能享受到與大品牌一樣的品質。
Aldi 成功的啟示
Aldi能如此成功,得益於它的經營理念,可謂是另辟蹊徑。它不追求用戶購物體驗,也沒有各種花哨的噱頭和宣傳,而是化繁為簡,以少勝多,真正用低價和質量取勝。
法蘭克福評論報(Frankfurter Rundschau)對Aldi的評語是,“Aldi並不是關係到錢包的問題,而更是一個信仰問題!”
的確,Aldi的成功秘訣除了它采用的種種策略外,也來自於它對普通民眾的那種仁愛之心。想當年,在兩兄弟還在小雜貨店幫忙的時候,他們的店就經常賒貨給一些因貧窮而無法付賬的產業工人,等到他們領了工資後再來支付貨款。他們後來也將這種仁愛的理念付諸到了Aldi的運營中,要把最便宜和最好的東西帶給普通大眾,使民眾真正得到實惠。
所有的這一切都造就了Aldi今天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