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循環樓梯,埃舍爾樓梯

埃舍爾樓梯,就是盜墓劇裏傳說中的鬼打牆啊。。。

 

藝術與科學的謀合——埃舍爾的幾何魔幻藝術《ZT》

  無法歸類的藝術中的數學邏輯

  在二十世紀畫壇上,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的作品像一朵新鮮的奇花,在科學與藝術的合謀之下,給予人們奇異而又繁複的印象。

  埃舍爾念中學時美術課是由梵得哈根(F.W。 Van der Haagen)教導,奠立了他在版畫方麵的技巧。21歲時進入哈爾倫建築裝飾藝術專科學校讀3年,在該校受到一位老師美斯基塔的木刻技術訓練,這位老師的強烈風格,對埃舍爾後來的創作影響很大。

  從1923年到1940年,埃舍爾到南歐旅居作畫。首先到意大利住在羅馬,後來到意、法、西三國地中海沿海地區遊覽,一直到1934年才離開義大利到瑞士住兩年。在布魯塞爾住5年。1941年回到祖國荷蘭黑弗森市定居。

  從他這段簡單的學習生涯看來,我們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埃舍爾隨著自中古歐洲北方畫派畫家的傳統習慣,在一生中花一段日子到南歐拉丁民族各國旅遊。旅遊的印象常常可以在畫家作品中,以某種形式或技巧表達出來。埃舍爾的不少木刻就是取材於南歐建築物或風景。再把它整理成自己的意象而表現出來。二是埃舍爾生長在20世紀藝術繁盛時期,可是他的作品裏找不到一張是屬於某一畫派的。

  埃舍爾的作品可能是與二十世紀科學研究不謀而合的藝術創作。有數不清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利用埃舍爾的純藝術作品,來幫忙了解一些科學上圖解構想。埃舍爾本人對這些事實感到驚奇和愉快,他承認說:“我對數學一點也不通。”

  埃舍爾的木刻都是用梨樹依樹幹切開的木板刻成,即所謂的木口木版。因此很能夠刻出細緻的形象。他一生的作品,可以分為數方麵的表達法,當我們了解他的這種表現內涵時,自然就會對他的版畫發生許多有趣的聯想,不禁讚美他豐富的思考和幻想力。

  埃舍爾畫作融入了許多錯視,真的會讓人就“陷入其中、出不來”,而且像是電影《全麵啟動》就運用了埃舍爾所使用的“上下樓梯”的錯視原理!真的看電影《全麵啟動》時也常讓觀者的腦子“出不來”。另外埃舍爾的作品也可說是“藝術中的數學、數學中的藝術”,因為他的作品裡真的融入了許多數學原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係許誌農教授團隊曾專研破解其中奧妙,並拍成影片,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埃舍爾的空間詩學

  埃舍爾畢生創作488件版畫作品當中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其運用了數學邏輯、錯覺透視和視覺心理,結合重複的人物造型與不可能之建築體,打造出兼具遊戲式和科學感的謎樣圖像,作品衝擊著觀者的視覺感官,並挑戰著世人固有的邏輯思維。

  從藝術愛好者到數學家,截然不同背景的人皆深深著迷於埃舍爾所創造的虛實意境,展覽觀眾在欣賞看似相近的圖像作品中,得以細細品味大異其趣的謎語,挑戰自我的洞察力與解析力,透過埃舍爾不可思議的魔幻視覺藝術,體驗一場前所未有的跨領域解謎之旅!

  埃舍爾因其繪畫中的數學性而聞名。他的主要創作方式包括木板、銅板、石板、素描。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對分形、對稱、密鋪平麵、雙曲幾何和多麵體等數學概念的形象表達,他的創作領域還包括早期的風景畫、不可能物件、球麵鏡。我們現在就試著從人文、幾何、心靈等三個層麵,來分析一下他那有趣又耐人尋味的空間詩學。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遭遇〉(Encounter, 1944)(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遭遇〉(Encounter, 1944)

  《遭遇》(Encounter, 1944):此幅作品《遭遇》非常具有故事性!畫麵構成自上方的牆麵開始,由象徵悲觀的黑色人物與代表樂觀的白色人物所組成,兩種人物的鑲嵌為規則性的圖形分割,牆麵中的人物漸漸地沿著作品中央的圓弧行走,最後於畫麵正前方相遇。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天長地久不相離〉(Bond of Union, 1956)(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天長地久不相離〉(Bond of Union, 1956)

  《天長地久不相離》(Bond of Union, 1956):此幅作品受到小說《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的啟發,故事主角飲用特殊的隱身藥劑後身體變透明,於是他會用繃帶纏繞自己的頭部。埃舍爾創作時,即把繃帶纏繞頭部的概念帶入作品,將原先的故事內容轉化為男女關係,以男女互相纏繞象征永恒與合而為一。

  埃舍爾也是繪製聖經故事版畫的好手!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創世紀第二天〉(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創世紀第二天〉

  《創世紀第二天》(TheSecond Day of the Crea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Waters), 1925):一九二四年埃舍爾旅居羅馬,創作了一係列以《聖經?創世紀》(Genesis)為題材的版畫作品,一九二六年於羅馬木刻版畫家協會畫廊展出,獲得許多好評,此係列作品中的《創世紀第二天》深受觀眾喜愛,當時曾賣出好幾刷。

  旅行南歐的風景畫作,後來很多這些畫作都被用來當成之後創作“心理遊戲般的視覺幻象”的元素之一!

  《戈裏亞諾西科利·阿布魯佐》(Goriano Sicoli, Abruzzi, 1929):埃舍爾版畫技巧的學習始於中學時期,為了使作品更容易複印,他在南歐旅遊時便開始學習石版畫。此幅作品為埃舍爾創作的第一幅石版畫作品,作品描繪他在義大利阿布魯齊(Abruzzo)旅遊時途經的一個小鎮。

  埃舍爾在南歐旅居途中,其視覺日記式地繪製山景與遠古城市,成為日後製作版畫的基礎;埃舍爾曾兩度造訪鄰近義大利西西裏島的馬爾他共和國(Republic of Malta),停留時間雖都不到一天,卻深深著迷於當地生動的建築結構,當他以在馬爾他之旅所創作的版畫《森格萊阿》(Senglea, 1935)完成《陽台》(Balcony, 1945)後,又再度取材該地風景創作出《版畫畫廊》(Print Gallery, 1956)。

  埃舍爾自早年習得橡膠版畫技巧後,便逐步開始應用木刻版與石版進行嫻熟的版畫創作。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版畫畫廊〉(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版畫畫廊〉

  埃舍爾本人非常喜歡《版畫畫廊》這幅作品,曾多次於書信中向朋友解釋此幅畫作:“這幅畫作透過循環排列以及球麵突起效果,產生一種既無開始也無結束的畫麵。我故意選擇了連續的物體來變化,例如畫廊中的一排畫、或是小鎮的一排房子,如果不是這樣,觀眾就難以理解我創作此幅作品的意圖。”

  在《埃舍爾的版畫藝術》一書中埃舍爾自述:“當紙張看起來平整之時,作品中間凸起的地方可視為錯視的一種。”為了呈現錯視,埃舍爾在繪製草圖之初,即將作品分割成許多正方形,然後再將位於中心的正方形之邊線變形成曲線,且連結成一個圓,所以圓心周圍會產生膨脹,而部分邊緣則被壓縮,如此造就出作品中央凸起放大的效果。

  埃舍爾曾兩次造訪西班牙阿罕布拉宮(Recuerdos de la Alhambra),被摩爾人(Moors)設計的鑲嵌圖案與其規律性深深吸引,一九三六年他與妻子於阿罕布拉宮日夜臨摹鑲嵌圖案,並將這些圖版帶回家鑽研。一九三七年,埃舍爾完成了作品大綱,並創作出第一幅《變形(一)》(Metamorphosis I, 1937),然而他對此作並不滿意,因此又埋首於周期性圖形分割的研究,此後埃舍爾陸續創作出《日與夜》(Day and Night, 1938)、《循環》(Cycle,1938),並越來越能掌握繪製變形的技巧。1939年起,埃舍爾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製作此幅作品,作品由二十塊木刻版所印成,長度達三公尺,是埃舍爾創作中最長的作品。無論是順向由左至右、或者逆向由右至左觀賞,同樣有著令人驚豔之處。

  製此內容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由文字與圖形組成,以英文單字“變形”(Metamorphosis)為開端,而後轉為由“變形”所組成的文字方框。第二階段以幾何圖形與動物圖騰為創作元素,六角形轉化為蜥蜴後再回到六角形,而後變為蜂巢,蜂巢中的幼蟲又再變為蜜蜂,接著一連串迅速的造型變化從蝴蝶、魚、飛鳥、帆船、魚、馬,馬又忽然幻化為空中翱翔的黑鳥,最後回歸單純的三角形。 第三階段則由圖形、動物與建築物組成,三角形變為黑鳥、鴿子再回到正方體,正方體開始轉變成建築物、演化成方格棋盤,然後變成黑白方格,最後又回到文字方框,簡化成最初的“變形”。

  晚年,埃舍爾玩味認知心理學中的錯視概念,爐火純青且暗藏玄機地描繪出視覺的幻象。一九三七年埃舍爾的畫風轉變,創作題材不再局限於風景及人物,他開始嚐試變形。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了望台〉(Belvedere, 1958)(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了望台〉(Belvedere, 1958)

  《瞭望台》(Belvedere, 1958):埃舍爾在創作此幅畫作草稿時,曾將它命名為《鬼屋》,但作品完成後卻一點也感覺不出詭譎氣氛,因此更名為《瞭望台》。埃舍爾在此幅作品中巧妙地運用瑞士結晶學家路易斯?亞伯特?內克(Louis Albert Necke, 1786-1861)於1832年所提出的“內克方塊”(Necker cube)―即利用立方體不同連接點所創造出的“不可能立方體”。作品中坐在樓梯旁研究立方體的男子,即為埃舍爾說明這幅畫作中會利用錯視原理的線索,當觀者細看觀景台樓梯前的柱子後,就會發現原本在觀景台前方的柱子連接點居然在後方,而後方柱子的連接點卻在前方,在現實生活中這個不可能存在的建築透過錯視效果讓觀眾信以為真,就像埃舍爾利用這幅作品與觀眾玩“錯視”的心理遊戲一般。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1960)。(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1960)。

  《上下階梯》(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1960):描繪著一個特別的建築體,屋頂被一圈封閉的樓梯圍住,樓梯上有群僧侶正繞著階梯走,好似每天到了某個特定的時間點,有一部分的人就會以順時鍾的方向往樓梯上走,而另一部分的人則朝逆時鍾的方向前進,這個樓梯就像一個無止盡的迷宮,一旦進去就無法出來。埃舍爾在此幅作品中運用潘洛斯父子(Roger Penrose,1931-& Lionel Penrose, 898-1972)於1958年2月於《心理學雜誌》提出的“潘洛斯階梯”(Penrose stairs),它是一個不論向上或是向下皆無限循環的階梯,這個階梯也正利用錯視的原理,讓觀者無法找到最高點與最低點。在現實生活中這個階梯當然不可能存在,因為每個物體都可以找到最高點與最低點,但埃舍爾卻發揮其想像力的詮釋與縝密的計算將潘洛斯階梯巧妙運用在作品之中,讓建築作品“合理化”。

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瀑布〉(Waterfall, 1961)(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瀑布〉(Waterfall, 1961)

  《瀑布》(Waterfall, 1961):一九五八年二月潘洛斯父子(Roger Penrose, 1931- & Lionel Penrose, 1898-1972)於《心理學雜誌》發表了“不可能的三杆”(即“潘洛斯三角形”(Penrosetriangle)),利用錯視的原理創造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三角形。埃舍爾成功地將這不可ㄊ能的三杆安插於建築柱體上,讓建築物看似合理卻又蘊藏著不合邏輯之處,觀者隻需仔細觀察,便可窺知其中奧妙。另一項巧妙之處,是其創造流動的水由下往上流,再由瀑布的方式落下,讓水車可不停地循環運行。埃舍爾曾於雜誌中提到:“這是一張透視圖,每個部分都代表著一個獨特的三度空間,這些三角形線條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互相連接,當觀者眼睛捕捉到線條時,便看到物體距離感的改變。”結合不同空間的錯置,讓埃舍爾的作品充滿著神祕的謎語。

所有跟帖: 

繪畫,比如那個上下階梯,“這個階梯也正利用錯視的原理,讓觀者無法找到最高點與最低點。在現實生活中這個階梯當然不可能存在“ -有個用戶名- 給 有個用戶名 發送悄悄話 (57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6:42:15

彭羅斯階梯,在電影《盜夢空間》也出現過 -未完的歌- 給 未完的歌 發送悄悄話 未完的歌 的博客首頁 (194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7:00:46

1分24秒,“就是利用視覺蒙蔽對你的眼睛產生一種迷惑現象”,1分53秒,“無法在三維空間實現”。。怎麽就蓋出來了 -有個用戶名- 給 有個用戶名 發送悄悄話 (156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7:11:39

看這裏。。 -未完的歌- 給 未完的歌 發送悄悄話 未完的歌 的博客首頁 (194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7:25:48

7分24秒,“他承認之前的視頻是偽造的” 哈哈!!Happy Monday~ 小騙子 -有個用戶名- 給 有個用戶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7:37:05

剛才在隔壁看到的小品。Happy Monday Everyone! -未完的歌- 給 未完的歌 發送悄悄話 未完的歌 的博客首頁 (194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7:43:36

走不完的樓梯, 聽不完的歌 -鈴蘭聽風- 給 鈴蘭聽風 發送悄悄話 鈴蘭聽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8:14:19

前兩天看《獨行月球》的時候,裏麵有個曲子感覺挺熟悉,昨天查了一下是騰格爾唱的《黃河的水幹了》 -未完的歌- 給 未完的歌 發送悄悄話 未完的歌 的博客首頁 (2082 bytes) () 10/10/2022 postreply 08:30:34

這大的力作,你寫東東真可以的,嚴謹,潛力無限! -燕然山- 給 燕然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1/2022 postreply 04:48:45

哈哈,有意思。不過下樓梯腿是能感覺到的,我還是不相信這個是P的內容是真的LOL -風過之無痕- 給 風過之無痕 發送悄悄話 風過之無痕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1/2022 postreply 10:01: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