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帖子倒是對我說的很好的詮釋

本帖於 2020-04-26 08:13:26 時間, 由普通用戶 tibuko 編輯
回答: 河妹妹2020-04-26 07:05:26

"至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隻是政府調控的手段而已。經濟總量是由社會各部門總量疊加而來,而社會各部門也是相互關聯的。舉個簡單例子,政府增加基建項目的投資,那麽建築工人的收入就會增加,如果他們拿增加收入的多少百分比購買消費,那麽消費市場會有一個增量,消費市場增加了,那麽消費市場要從工業生產及農業生產市場增加釆購,那麽工業及農業市場也會有一個增量。同時政府增加基建項目,也會直接增加建築機械行業的消費,以此類推建築機械行業又會一環扣一環地增加各相關部門的增長,所有這些加一起來用數學模型來計算GDP 的增量。這種政策就是政府直接參與增加支出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

很標準的會計模型。MV=PQ,, 都差不多,言之無物,但卻是經濟學家思想的本質驅動。

宏觀經濟學裏的各種數學模型比微觀經濟學的數學模型更複雜,因為變量更多,假設條件更多。”

玄學搞了很多,不管哪種理論,實際邏輯歸根結底,本質還是一樣的,就是會計模型。我看了這些東西25年,72變,變來變去,本質上的邏輯從來沒變過。原因很簡單,其他的都是老樹幹上繡的花,點綴。而一切推理的根本驅動力就是會計模型。就是沒錢了,花錢。嗬嗬,我沒說這個會計模型就錯了。從其本質化到極簡的一句話來說,作為一種框架,不算錯。但是,指導實踐,嗬嗬。

“宏觀經濟學表麵上是研究GDP 的計算模式,但實際上是從自由市場的微觀經濟學延伸而來,把一個國家作為整體,在自由市場的條件下,公平與效率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變量下,經濟總量會有不同的發展趨勢,那麽政府怎麽來采取什麽措施調控而使公平與效率最佳結合,而經濟總量又能健康增長。因為公平與效率的對立,宏觀經濟學是沒有最佳答案的,隻能是根據現有經濟狀況政府不停地進行調整,以期達到最佳狀態促進經濟整體發展。。。。。

嗬嗬,所謂的neoclassical–Keynesian synthesis,所謂宏觀經濟學裏麵的equilibrium model,越搞越複雜,卻越搞越言之無物,是經濟學走上邪路的一種表現。其結果,就是整天想著所謂失業和通脹之間的“優化”,根本性的問題從來沒想清楚過。

“經濟學家”們,沒有一個預見到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對我們來說卻是板上釘釘,像1+1=2一樣明顯的東西。這種“更複雜,因為變量更多,假設條件更多”的東西,有啥用?實際上,可能有害。

“貨幣政策簡單說,就是政府增加貨幣發行,放入流通市場,以此來直接增加消費市場的需求,消費市場再帶動其他相關部門的增長等等連鎖反應,通過這種手段來刺激經濟的就叫貨幣政策。”

又拿前麵都說過而且分析過的東西,重新定義了一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