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李翊雲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辦公室陽光燦爛。我們就情節進行了友好的辯論。對她來說,真正好的短篇小說就是“無事發生”。

來源: handy4car 2024-02-21 10:38: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022 bytes)

通過抵抗,完成創造

 
這天,李翊雲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辦公室陽光燦爛。我們就情節進行了友好的辯論。對她來說,真正好的短篇小說就是“無事發生”。她告訴學生,你一開始講“故事的弧線”——情節交代、起始行動、高潮、下降行動、衝突解開——“你就錯了。”“因為故事沒有弧線,”她說。“這是個人為的概念。你不是靠弧線來生活的。你不是靠情節來生活的。人生沒有情節。生活會自行發生。”
 
“寫作坊還有一個陳詞濫調的說法——你覺得人物應該有目的嗎?”
 
“哦不!”
 
當下我正處在對情節興趣盎然的階段。情節,一係列精心搭建的因果關係,它暗示著搭建者的信心和樂觀主義,認為我們的所作所為會產生後果。愛爾蘭裔英國作家艾麗斯·默多克是我今年最驚喜的發現之一,這位哲學家和小說家樂於編織情節,哪怕它們有時近於荒誕。她的作品跌宕起伏,富於娛樂性,卻探討著最為嚴肅的課題。
 
“我剛剛重讀了很多艾麗斯·默多克的作品,”李翊雲說。“我不喜歡她……我時不時會讀她的書,就為了提醒自己我不喜歡她。我覺得她是個道德家(moralist)。”
 
李翊雲的父親是一名宿命論者。在他的影響下,李翊雲從十二歲到二十三歲期間熟讀佛經,從佛教對“空”的闡釋中獲得了許多慰藉。情節和道德,這兩個概念幾乎可說是宿命論的反義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和命運討論情節是否合理、是否合乎道德,是沒有意義的。
 
寫作能不能教?自創意寫作教育被引入國內以來,圍繞它的爭議便從未停止。在李翊雲看來,寫作不能教,但閱讀可以;老師不必向學生指出哪條路可以走,但可以教他們避開哪些彎路。當年在愛荷華寫作坊上,李翊雲孤身一人麵對美國同學代表的西方敘事;如今她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並於2022年接任美籍印度裔作家裘帕·拉希莉成為創意寫作係主任。她的教學理念和她的寫作風格一脈相承:通過抵抗,完成創造。
 
華裔作家艾達·張(Ada Zhang)就讀愛荷華創意寫作專業時,曾參加過一場李翊雲的體驗寫作坊。在課堂上,李翊雲將她的短篇“大卸八塊”,但“不是惡狠狠地(把它拆解),而是帶著決斷和智慧。”她用三個關鍵詞形容李翊雲的作品:顛覆性的、敢於冒險的、好玩的。美國寫作坊的金科玉律是“呈現而非講述”(show don't tell),“而翊雲喜歡說,去講述,除非你不得不呈現……她已經超越了技法,某種意義上,她是‘反技法’的。”
 
繼《親愛的朋友》之後,李翊雲的寫作發生了變化。自2019年起,她出版了長篇《理性終結之處》(Where Reasons End)、《我該走了嗎》(Must I Go)、《鵝之書》和最新的短篇集《星期三的孩子》(Wednesday’s Child),在這些作品中,她的人物依然沉默、內斂、堅韌——他們接受生活的本來麵目,忍受時間和關係的磨損,不對世界懷抱過高期待,也甚少將自我意誌強加於人,不同的是,他們如今不再戒備他人的善意,也不再害怕暴露脆弱,暴露自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