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於 2025-01-04 15:43:1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山水蒼茫 編輯
回答: Remike052025-01-04 10:54:11

此詩雲五言古風,可免去一番爭論,省事~~~:)其實,此種爭論甚無意思,平仄格律,是後人從唐宋詩歸納而來,今反而規定當如何如何,三平三仄等等。餘在讀元好問《論詩三十首》隨筆其十七恰說過此事:

格律傳承皆有因,規唐矩宋欲何論。詩詞音韻如流水,莫作繁蕪自縛身。

    詩詞韻律,當如行雲流水,自然有致。若橫設條框,刻意雕鑿,雖苦心經營,卻失言誌本旨也。遺山此論甚當。

         附: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第十七首:切響浮聲發巧深,研摩雖苦果何心?浪翁水樂無宮徵,自是雲山韶頀音。

詩以意境為先,勿以格律害意。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遙相望,三平尾也~~~:)孟浩然《京還贈王維》:“拂衣何處去,高枕南山南。欲徇五鬥祿,其如七不堪”,第二句三平尾,第三句,五仄也~~~~~:)

問好!

 

所有跟帖: 

Re -mike05- 給 mike05 發送悄悄話 mike05 的博客首頁 (291 bytes) () 01/05/2025 postreply 05:27: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