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韻》77. 五絕二首:《聽彈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五絕二首:《聽彈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聽彈琴》

泠泠(1)七弦(2)上,靜聽鬆風(3)寒。

古調(4)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逢雪宿(5)芙蓉山主人(6)》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7)貧。

柴門(8)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  泠泠(ling2):清幽,清冷。這裏形容琴聲清冽。

2.  七弦:古琴,它有七根弦。

3.  鬆風:指《風入鬆》曲。

4.  古調:即《風入鬆》,該曲為晉嵇康所作,故曰古調。

5.  宿:投宿、借宿。

6.  主人,一般理解為詩人借宿的人家。

7.  白屋:簡陋茅草房。多指貧苦人家。

8.  柴門:籬笆門。

 

劉長卿(約726 — 約790年),字文房,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後遷居洛陽,郡望河間(今河北河間縣),中唐詩人。劉長卿出身於官宦人家,年輕時在嵩山讀書。關於其科考年代的一種說法是,天寶十四年(755年)劉長卿進士及第,剛一入仕便爆發安史之亂。唐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禦史、蘇州長洲縣尉。唐代宗大曆年間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劉長卿性格剛直,曾因犯上而兩度遷謫。唐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貞元元年(785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隨州稱王,時局動蕩,劉長卿離開隨州,晚年流寓江州,曾入淮南節度使幕。關於劉長卿的生卒,尤其是生年有較大爭議,一說生於710年左右。

劉長卿的詩歌是“大曆詩風”的代表。他自稱“五言長城” ,專注於五言詩歌創作,擅長五言近體詩,其詩常抒發政治失意的感情,內容多寫荒村野鄉、幽寒孤寂之境。有的作品反映社會離亂及個人政治失意之感。劉長卿的詩風溫雅流暢,並兼有厚重感和滄桑感,頗受後世詩評家好評。

《全唐詩》編錄劉長卿詩5卷。現存《劉隨州集》11卷,前10卷詩,後1卷文。劉長卿現存詩約500首。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2.

 

宋雨:劉長卿是中唐初年的重要詩人。他善寫近體詩,多有精工錘煉的妙句。他的五絕和五律尤為出色,作品清秀俊朗,富有深意。《唐詩三百首》收劉長卿詩11首,按入選作品數排名高居第七位,超過多位大家。他自詡為“五言長城”,並非缺乏自知之明的狂妄。

唐風:關於劉長卿的出生年代,一直有爭議。我們根據一說選726年。也有人認為早至710年。若如此,他比杜甫還要年長兩歲。劉長卿較好的詩作都是在安史之亂後創作,且他的卒年比杜甫晚了20年,在代宗和德宗朝還入仕為官,所以他被算作是一位中唐詩人。

宋雨:劉長卿名字中那個“長”應該讀“長輩”的zhang3,還是“長江”的chang2呢?這個問題看似很難解,但卻輕易就解決了。唐宋年代有不止一首格律詩中帶有他的名字。比如溫庭筠在一首七律中有“子虛何處堪消渴,試向文園問長卿”。這個地方“長”字須是仄聲,即須讀zhang3。讀平聲chang2是出律的。溫庭筠隻比劉長卿晚幾十年,他的讀音應該是較為可信的。

唐風:玄宗天寶八載(749年)(另一說是天寶十四載)劉長卿登進士第,初任陳留郡浚儀縣尉。安史之亂後他流落江南。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被任為長洲縣尉。據史籍記載,劉長卿為人正直剛烈,仕途多舛,在十幾年時間裏被貶兩次,甚至受人陷害而入獄。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官職是隨州(今湖北隨州)刺史,所以世稱“劉隨州”。

宋雨:劉長卿還是一個比較傲氣的人。據晚唐範攄所著《雲溪友議》記載,當時有人以“錢、郎、劉、李“並稱幾位小有名氣的詩人。而劉長卿卻說:“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以這種口吻對待同時代的知名文士未免太過狂妄。不過他也是對的,1200年後的今天,李、郎兩位才子已經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隻有錢起依然是與劉長卿齊名的中唐詩人。

 

唐風:《聽彈琴》這首五絕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安史之亂爆發後劉長卿逃到江南一帶。肅宗即位後,他大約在757年前後短暫任長洲尉和海鹽令。有人認為《聽彈琴》是在此時作的。但我猜想可能比這早。劉長卿的縣尉官職是吏部侍郎、江東采訪使李希言任命的。此前劉長卿有《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的投卷之作。其一《幽琴》的中間四句與《聽彈琴》幾乎一樣。先有七絕,後有在此基礎上擴充的幹謁詩可能性大一些。

宋雨:第一句“泠泠七弦上”中“泠泠”二字本是形容水聲的清越、悠揚,這裏形容古琴的聲音。古琴在上古為五弦,周朝以後固定為七弦琴。琴在古代樂器中地位最為尊貴,是雅樂的代表。此處詞人直言“七弦上”,意欲將一種古雅、莊重的形象展現在讀者的腦海中。

唐風:“靜聽鬆風寒”中“靜聽”二字,讓讀者聚精會神地感受古琴音樂。“鬆風寒”是一個雙關的表達。從字麵上,它表示琴聲好似風吹入鬆林,產生颼颼作響的寒意。而另一方麵,《風入鬆》又是著名的古琴曲,相傳為晉代嵇康所作。《風入鬆》的曲譜子一直傳到今天,並有音樂家演奏。我日前特意聽了這首5分多鍾的古琴曲,的確感到非常悠揚、淒清。

宋雨:本詩的前麵兩句,詩人從聽覺、視覺和溫度覺幾方麵作鋪墊。而後兩句“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才是詩人想表達的主旨。在詞人生活的那個時代,音樂正在發生變化。以古琴為主演奏的清樂和雅樂已經曲高和寡,彈奏的人越來越少了。而域外傳入的樂器如琵琶、橫笛等演奏的燕樂,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流行音樂。

唐風:這裏,詞人其實表達了另一層意思。詩人通過這兩句暗示,自己所喜愛、珍視的東西與所處的世道有些格格不入。劉長卿是一個正直清高的人,他對於當時的世風不古深感不平。他懷才不遇,盼望遇見知音。他的字裏行間雖然透出幾分借物言誌、孤芳自賞的超然,但我們也能感受到淡淡的傷感和無奈。

 

宋雨: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五絕的寫作年代比上首晚一些。大多認為是在唐代宗大曆年間所作。當時劉長卿受鄂嶽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多虧監察禦史苗丕比較公正,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本詩可能在劉長卿遭貶後所作。當代楊世明《劉長卿集編年校注》認為此詩寫於大曆六年(771年)冬,芙蓉山是指潭州(今湖南長沙)附近的芙蓉山。劉學鍇先生則認為此詩作於大曆十年(775年)。

唐風: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整個唐朝五言絕句中也算是一首名篇。然而,它也是一首有“爭議”的作品。爭議不在於詩的內容,而在於詩中多處的解讀,曆來眾說紛紜。不同的解讀和相互比較,近年來已不常見於賞析文章中。這裏,我們先將一些小的理解差異在串講時予以說明,然後將一個完全不同的解讀放在後麵供讀者參考。

宋雨:本詩標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如果去掉“主人”二字,理解起來則相當順暢,比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加個“主人”在那裏是什麽意思呢?古詩文中確有“贈某某主人”、“寄某某主人”這樣的表達,但這裏“某某主人”一般是文人雅士的別號,就好比“東坡居士”、“山穀道人”(黃庭堅)等。按照對本詩的一般理解,屋主是個窮人,不會去起那種雅士的別號。因此,如果“宿”被理解成“投宿於”,則“芙蓉山主人”隻能被理解為“芙蓉山主人家”。省去“家”字有些奇怪,但也勉強可以接受。

唐風:這是一首極富畫麵感的小詩。 “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畫出蒼茫暮色下的旅行者和山路漫長的畫麵。此時天色將晚,可以想見孤寂勞頓的行者希望找個地方投宿。“蒼山”是特指芙蓉山,還是泛指行者遠處的山巒呢?“遠”是指目的地的距離還很遠,還是說遠處的山巒看起來遙遠呢?我個人的回答是兩個問題都是後者,因為旅行者已經在芙蓉山了。

宋雨:下一句“天寒白屋貧”,詩人的目光由遠及近,聚焦到了投宿的人家。“白屋”的一種解釋是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這種說法與“貧”字一致。另一種解釋是,“白屋”指白雪覆蓋的房子,於是跟最後一句相一致,也有道理。“天寒”二字表明是隆冬,加上貧寒家庭的描述,都為後兩句埋下了伏筆。還有人把“貧”理解為為數不多、少見,也就是荒山野嶺很少見到人家,也不是沒有道理。

唐風:後兩句詩與前麵有一個時間差,可能是簡單飲食以後詩人就睡下了。中間這些事情一概略去。“柴門聞犬吠”描寫狗叫起來了,然後聽見籬笆門吱嘎被被打開。而“風雪夜歸人”中的“風雪”,應該是作者投宿以後才開始的,因為第一句還有“日暮”二字。“夜歸人”最有可能是這家的戶主男人。他外出勞作這會兒才回來。有人問主人沒回來客人怎麽能進門,其實這不重要。也許家中有老人和妻子。

宋雨:我同意,這類瑣碎的問題不重要。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詩人以什麽樣的技巧寫出這樣一首樸實清新、精煉雋永的好詩。比如作者省去了大部分對自身感受(如疲、饑等)的描述,完全略去對人物的描述,卻展現了一個在靜夜中犬吠人歸的場景。這樣的表現手法顯示了詩人的功力和境界。有趣的是,在前麵《聽彈琴》一詩中,作者明言自愛古琴演奏的清樂、雅樂等古調。而在明代的兩個唐詩選集周珽的《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和顧麟的《批點唐音》中,兩位作者異口同聲說本詩“語清調古”或“清語古調”。

 

唐風:對於一般的五絕,解析到此應該差不多了。但對於這首詩卻有必要多說幾句。因為對整首詩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讀,即這首詩其實是寫詞人作為主人,在下雪天留宿客人的事。

宋雨:哦?這倒是很新鮮!你是說標題中的“宿”為使動用法,被留宿者是一位“芙蓉山主人”嗎?是別人過去有這種看法呢,還是你自己最近琢磨出來的?

唐風:基本觀點過去就有人提出。我做了進一步的考證,並且考慮每一句可能的解釋。我感覺這種另類的解釋並非天方夜譚。假定一下,如果李白的一位朋友寫了一首《逢雪宿青蓮居士》(李白號“青蓮居士”),他是什麽意思?

宋雨:我明白你的意思,應解釋成“遇到下雪讓李白留宿”。可是現實也要說得通啊。比如說劉長卿確實有個朋友別號“芙蓉山主人”,而且他自己確實在鄉間或山間有房。而且像“風雪夜歸人”中究竟是誰“歸”呢,也得有合理解釋。

唐風:據劉學鍇先生考證(但他對本詩並無此種另類解釋),劉長卿大曆年間在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附近的陽羨山築有別墅。所謂的“別墅”,可能就是兩間簡陋的房子而已。而且有趣的是,在義興的南麵,恰有一山稱為芙蓉山。

宋雨:你的意思是說,劉長卿有個住芙蓉山的朋友來訪,他留朋友過夜。這倒是有些道理。朋友遠道而來,留宿是計劃之中的事,因為“蒼山遠”。日暮的時候天氣尚好,風雪是夜間才開始的。

唐風:還有有一點支持這種說法:如果按照前麵“常規”的解釋,劉長卿受主人招待,然後寫詩卻說人家“白屋貧”,這是不符合禮節的。古人一般稱自己家總是“寒舍”,即便富有;而稱別人家,即便不稱“高門”,也不能說是“貧屋”,那是侮辱人的。劉長卿雖然清高,但那時候的士大夫不會違反基本禮儀。

宋雨:這個觀點我同意。李白有一次留宿於一戶窮人家。老婦人做雕胡飯給他吃。平時狂傲的李白感動得不得了:“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宿五鬆山下荀媼家》)那個時代的正人君子受人之恩後,不太可能以貧、乏、賤這類的詞貶低之。這與詩人揭露社會問題,反映人民的貧窮、悲慘的現實不是一回事。後者比如《石壕吏》、《賣炭翁》等。

唐風:按照這種理解,這位朋友被詩人稱為“芙蓉山主人”,這可能是那個人的別號,也可能劉長卿一時這麽稱呼他,因為他住在芙蓉山或在那裏隱居。至於“夜歸人”,詩人的房子也a許位於一個小山村。是鄰居家有人半夜冒著風雪回家了,引起了狗叫。這麽描寫雖讓詩有些散,但並無什麽不妥。

宋雨:這個非主流的理解的確很有意思。它讓我聯想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名詩居然未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劉長卿是蘅塘退士(孫洙)重點關注的詩人,他有11首作品、包括3首五絕入選。而這首知名度更高的五絕卻落選了。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解讀的分歧太大。除了最後這種完全顛覆的理解之外,我們看到了,每一句的詞解也多有不同看法。

唐風:《唐詩三百首》原本是為兒童學習詩歌而編的家塾課本。眾說紛紜對於剛剛開始念書的小朋友會造成困惑。我認為蘅塘退士割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一個明智的做法。然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卻進入了今天的中國大陸小學課本。但教材統一口徑,每一句老師都有“標準”的解讀。如果小朋友出現了不同的理解,就是“錯誤”的。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明智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音中有畫,畫中有人。 -秦照- 給 秦照 發送悄悄話 秦照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1/2024 postreply 10:18:52

謝謝。芙蓉山那幅,居然十分難解。 -唐宋韻- 給 唐宋韻 發送悄悄話 唐宋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21/2024 postreply 11:08:4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